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8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160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29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254篇
口腔科学   70篇
临床医学   496篇
内科学   585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0篇
外科学   283篇
综合类   1243篇
预防医学   932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532篇
  5篇
中国医学   676篇
肿瘤学   11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136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106篇
  1986年   73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73篇
  1981年   42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5篇
  1959年   18篇
  1958年   17篇
  1956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补益脾胃元气类方药人参、大补元煎、洗心汤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诱导的海马神经元JNK(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及p38MAPK(p3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补益脾胃元气方对Aβ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寡聚肽Aβ_(1~42)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模拟AD细胞模型;分别以蒸馏水、人参、洗心汤、大补元煎颗粒剂溶液对新西兰家兔灌胃给药,14天后抽取各组脑脊液,与终浓度为25μmol/L的寡聚肽Aβ_(1~42)单独或共同作用于原代海马神经元48小时,分别检测模型组、正常脑脊液对照组、安理申组、人参组、大补元煎组、洗心汤组海马神经元JNK和磷酸化JNK(phosphorylated JNK,p-JNK)及p-38MAPK和磷酸化p38MAPK(phosphorylated p38,p-p38MAPK)的表达水平。结果:对培养至7~8天的成熟原代海马神经元,进行神经元树突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MAP2标记,结果显示原代海马神经元在所培养的总细胞中所占比例达到95%以上。免疫荧光实验显示,人参、大补元煎及洗心汤三组补益脾胃元气方药中p-JNK、p-p38MAPK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蛋白印迹实验中三组补益脾胃元气方药中p-JNK、p-p38MAPK的表达同样降低(P0.05)。结论:补益脾胃元气方药可通过抑制JNK和p38MAPK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分子p-JNK、p-p38MAPK蛋白的表达,有效拮抗Aβ_(1~42)神经毒性,抑制由Aβ_(1~42)诱导的JNK和p38MAPK信号通路激活所引发的炎症信号通路活性增强及细胞损伤凋亡发生,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内毒素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factor—binding protein,IGFBPs)及其超家族功能的研究是国际上的热点。有研究表明IGFBPs与肝纤维化的发生有关,而临床检测和动物实验表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有研究显示内毒素可诱导循环中某些IGFBPs和其肝脏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收集 3 5套骨骼标本过程中 ,我们发现 3例甲状软骨完全骨化。骨的表面为骨密质 ,骨的内部为骨松质 ,并有骨小梁。用天平称量及游离卡标测量。第 1例 :重量 2 0g,上下间距为 4 2 0mm ,两侧上角间距为 3 5 0mm ,两侧下角间距为 4 6 5mm ,从喉结两侧左右板向后开放的角度为 85°,从喉结至左右板后缘长 3 9 2mm ,上切迹角度为 72°;第 2例 :重量3 1 5g ,上下角间距为 4 6 0mm ,两侧上角间距 3 8 0mm ,两侧下角间距为 4 4 1mm ,从喉结两侧左右板向后开放的角度为87° ,从喉结至左右板后缘长 3 9 7mm ,上切迹角度为 74° ;第 3例 :重量 3 5 …  相似文献   
4.
‘2.吞咽困难可由……引起: A、多发性硬化。B、重症肌无力。 C、延髓麻痹.D、背侧脊髓劣。 E、脊髓灰质炎.63.吞咽困难最常见的原因: 人、老年男性是食道癌。 B、如有返流性食道炎史,则是单纯狭窄. C、在伴有严重进行性体重下降的年轻又性是资 门失弛缓症. D、若吞咽疼痛.则是异物。 E、两周内的婴儿是食道闭锁.“.食道癌: 人、可出现肝肿大和黄疽。 B、几平总是来自鳞形上皮。 C、吞钡检查常无明显异常. D.如果肿瘤上缘达主动脉弓以上.手术切除是 最好的治疗. E、对放射治疗的反应均极差.肠.返流性食道炎: A、可引起向领和双臂放射…  相似文献   
5.
补中益气法治疗术后非感染性发热9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术后发热为临床常见并发症,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种。感染性发热西医多针对病因,采用抗生素治疗;非感染性发热认为是术后自身所产生的一系列应激性反应,轻者无需处理,重者多采用物理疗法对症处理,但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笔者根据中医辨证,采用补中益气法为主治疗该症,效果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加强民族地区中医理论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当前存在着中医理论中民族医药理论的内容处于空白、民族地区医药理论研究较少、中医理论在民族地区很难生根等问题 ,对此提出应从民族医药理论的文献整理研究、民族文化研究、中医药理论在民族地区的对应性研究和民族传统方药开发与理论研究等方面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中医理论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免疫调节剂     
一、免疫疗法的历史纵观非恶性肿瘤性疾病的免疫疗法的历史,当推利用抗癌药物细胞毒作用的免疫抑制疗法为首创。此后,抗癌药物既用于治疗癌症又作为免疫疗法药物被使用。当然肾上腺皮质类固醇药物也是有效的免疫抑制剂。对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结缔组织疾病免疫病理机制的研究,多认为是由于免疫超强反应所致。现在则证明其部分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是低下的。就是说,由于某些特殊的淋巴细胞亚型功能低下,造成免疫最后阶段体  相似文献   
8.
高原地区妇女卵巢激素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撒拉、土、回、蒙、藏、汉6种民族2766名已婚妇女进行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其中对不同民族生育期妇女筛选600例,HE·巴氏染色,计数阴道涂片的底层细胞比例,结果提示:卵巢激素功能轻度低落占38%,中度低落占14.66%,高度低落占0.5%,并与地区、民族、年龄分布不同有关。推测高原低氧对卵巢激素功能低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肝切除术治疗肝内结石354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0年间收治肝内结石745例.其中354例(475%)作肝切除治疗。手术切除左外叶287例、左半肝36例、部分肝方叶14例、右半肝10例、部分尾叶1例,部分左、右肝切除6例。同时作胆管-空肠Roux-Y吻合166例(46.9%)。手术并发症60例(169%)、死亡4例(1.1%)。术后随访276例(78O%),效果优、良者占88%%。本院肝切除治疗肝内结石的病例每年大致相等,左外叶肝切除仍占多数.但比前减少。本组病例再手术均为左外叶切除后患者,故应重视手术中的再诊断,术中B超和术中胆镜检查是避免结石残留的重要手段。作者强调.肝切除只是治疗肝内结石的一个方面,肝切除后通畅的胆道引流是必要的。作者还提出尽量避免急性炎症期作肝切除是防止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颈脊髓压迫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探索、建立颈脊髓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 ,并观察、研究其病理学改变过程 ,为临床治疗颈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在犬C4 、C5椎间孔置入不锈钢螺钉压迫脊髓 ,成功建立起一种新型不完全性颈脊髓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 ,并通过光镜和电镜研究创伤后不同时间脊髓的病理改变。 结果 :损伤后动物表现为不完全性瘫痪 ,随时间的推移运动功能逐渐恢复。病理改变结果可分三期 :早期脊髓内出血、水肿及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 ;中期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达到高峰 ,胶质细胞增生 ;晚期出现机化和修复 ,部分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恢复正常形态。 结论 :颈脊髓不完全性压迫损伤后脊髓功能有恢复的可能 ,临床应进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