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IL-1β、IL-6、IL-8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表达水平,分析sIL-2R与IL-1β、IL-6、IL-8及CRP的相关性,探讨sIL-2R在RA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80例RA患者(RA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IL-2R、IL-1β、IL-6、IL-8的表达及免疫比浊法检测CRP的表达。分析sIL-2R与IL-1β、IL-6、IL-8及CRP的相关性。结果:RA组患者血清中sIL-2R、IL-1β、IL-6、IL-8和CRP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且sIL-2R在女性人群中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L-2R与IL-1β(r=0.556)、IL-6(r=0.478)、IL-8(r=0.729)及CRP(r=0.469)之间均呈正性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sIL-2R与RA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为寻找RA治疗靶点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B病毒编码的BARF1基因对胃癌细胞JNK-MAPK信号通路活性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p SG5空载体转染的胃癌细胞系BGC823(BGC-SG)为对照,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稳定表达BARF1的BGC823细胞(BGC-BARF1)中,以及采用JNK-MAPK的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处理后JNK和c-Jun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以及cJun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BGC-SG相比,BGC-BARF1细胞中JNK和c-Jun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以及c-Jun和Bcl-2蛋白的表达均显著提高(P<0.05)。SP600125处理后,c-Jun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以及c-Jun和Bcl-2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降。结论:JNK/c-Jun信号通路参与介导BARF1上调胃癌细胞中Bc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020年至2021年南通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支原体培养试剂盒对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就诊的2123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结果 2123例泌尿生殖道标本中共检出支原体阳性标本718例,感染率为33.82%,其中单纯解脲脲原体(Uu)感染637例(30.00%),单纯人型支原体(Mh)感染21例(0.99%),Uu+Mh混合感染60例(2.83%).Uu感染率明显高于Mh和Uu+Mh感染率.2123例就诊者中女性1133例,男性990例.Uu、Mh、Uu+Mh在女性中感染率分别为50.75%(575/1133)、0.71%(8/1133)、5.83%(66/1133),且在20~30岁年龄段Uu感染率(59.17%)较高;在男性中感染率分别为29.80%(295/990)、1.31%(13/990)、4.04%(40/990),且在20~30岁年龄段Uu感染率(34.23%)最高.女性泌尿生殖道疾病中女性不孕症Uu感染率(61.11%)最高,其次为宫颈炎性疾病、阴道炎、尿道炎;男性泌尿生殖道疾病中男性不育症Uu感染率(39.13%)最高,其次为尿道炎、前列腺炎、龟头炎.阴道炎患者阴道清洁度I~Ⅱ度中,Uu感染率为40.88%(56/137),III~IV度中Uu感染率为68.50%(87/1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Uu阳性患者治疗后感染率下降,阴道清洁度等级也降低.女性不孕症Uu阳性患者中抗精子抗体阳性率为10.57%(24/227),Uu阴性患者中抗精子抗体阳性率为2.40%(3/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南通地区检出的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及不同疾病中分布有所差异,且阴道炎患者阴道越不清洁,Uu感染率越大;女性不孕症患者Uu感染率越大,抗精子抗体阳性率越高.这可为临床上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ADAMTSL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5例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DAMTSL3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绘制ROC曲线评价ADAMTSL3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其与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织中ADAMTSL3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0.01)。45例中,ADAMTSL3 mRNA低表达组23例(表达量≤0.616),高表达组22例(表达量>0.616)。与高表达组比较,低表达组的Ⅲ+Ⅳ期患者较多(65.2%vs.27.3%)(P<0.05),5年生存率较低(47.8%vs.58.2%)(P<0.01)。取1.017为最佳截断值时,其AUC为0.789,诊断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66.7%。结论 ADAMTSL3在肺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可作为评估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丙肝)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的50例丙肝(丙肝组)和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用化学发光法检测IL-2、IL-6水平。结果慢性丙肝患者CD4细胞、CD4/CD8及IL-2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8细胞和IL-6水平则高于对照组;血清IL-2水平随病情进展而降低,而IL-6的水平随病情进展而升高(P值均0.05)。结论慢性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通过改变Th1/Th2型细胞因子浓度,扰乱机体正常的细胞免疫功能,可导致丙肝感染患者发生慢性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患者生化指标差异,为临床是否进行甲状腺手术切除治疗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1-3月进行甲状腺手术切除术患者38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170例纳入良性组,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210例纳入恶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球蛋白(TG)、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TSH)、癌胚抗原(CEA)、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TPOAb)、降钙素原(PCT)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结果 两组FT3、FT4、TG、TSH、CEA、TPOAb、PCT和TR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TG水平明显高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曲线下面积为0.93,约登指数为0.83,灵敏度为84.85%,特异度为98.57%,最佳截断值为0.82 ng/mL。结论 TG可为临床判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是否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提供辅助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IM域结合蛋白2(LDB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1-磷酸神经鞘氨醇受体1(S1PR1)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5月南通市肿瘤医院就诊的52例肺癌患者的癌组织作为实验组,相应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两组LDB2及S1PR1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Oncomine数据库对LDB2的表达结果进行验证,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绘制ROC曲线,评价其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其与肺癌预后的关系;同时检测其与S1PR1的相关性。结果 LDB2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0.158(0.062,0.383),癌旁组织中表达量为0.403(0.261,0.71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700.0,P0.01)。Oncomine数据库共检索出9项符合筛选条件的研究,其LDB2基因均呈低表达(P0.01)。肺癌组织中LDB2基因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情况、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是否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当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741(95%CI:0.643~0.839),cut-off值取0.247时,LDB2筛查肺癌的敏感性为80.8%,特异性为61.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低表达LDB2患者的5年总生存期显著低于高表达患者(P0.01)。S1PR1基因在肺癌组织中表达量为0.710(0.337,1.523),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为1.582(0.913,3.533),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780.0,P0.01),且肺癌组织中LDB2与S1PR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27,P0.01)。结论 LDB2及S1PR1在肺癌中均低表达且呈强相关性,两者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