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特点为大脑动脉深支闭塞所致脑干和大脑深层非皮层部位的小梗死灶。主要分布于壳核、尾状核、桥脑、内囊和脑回的白质。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学主要为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  相似文献   
2.
三七总皂苷(PNS)是从三七中将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提纯出来,三七总皂苷近年来在治疗与研究脑梗死方面取得了较佳的效果,而网络药理学是一种网络分析生物系统的新学科,基于系统生物学理论,从生物网络平衡学和系统生物学的角度来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阐释。本文就三七总皂苷治疗脑梗死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水平,探讨CRP与脑卒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确诊的患者,分为脑出血组(ICH组),大面积脑梗塞组(LAI组)及腔隙性脑梗塞组(LI组)。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将患者又分为轻、中、重度三组。用乳胶凝集比浊法检测患者入院24h内血清CRP。结果所有病变组的CRP值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ICH组与LAI组较LI组显著升高(P<0.01),LAI组明显高于ICH组和LI组。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者较轻度者血清CRP明显升高(P<0.05或0.01)。死亡患者的CRP值显著高于其他病人(P<0.01)。结论脑卒中的发病与急性炎症反应有关,急性炎症反应标记物CRP可作为脑血管意外的观察指标之一,能反映病人的病情及预后,为临床观察与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美满霉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COX-2、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54只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分为正常组(N组)、假手术组(NS组)、美满霉素对照组(M组)、美满霉素预处理组(MP组),美满霉素治疗组(MT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组织COX-2、NF-κB的表达,用图像分析仪测定光密度值.结果 NF-κB p65和COX-2光密度值、阳性细胞百分率MP组较NS组明显增高(P《0.01),较IR组明显降低(P《0.01).MT组较NS组明显增高(P《0.01),较IR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美满霉素能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COX-2、NF-κB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密切相关。作为机体非特异性的炎症敏感指标C反应蛋白(CRP)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日益备受关注。我们对我院住院诊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CRP检测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进一步明确CRP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Livin、NF-κB和白介素(IL)-1β表达及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大脑中动脉线栓方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及阿托伐他汀治疗组(MT组);免疫印迹法和RT-PCR检测大鼠脑组织Livin、NF-κB和IL-1β的表达,TTC染色法测量脑梗死体积.结果 梗死灶体积MT组较M组显著降低(P<0.05), 较S组显著增高(P<0.01);MT组NF-κB和IL-1β表达较M组降低(P<0.05),MT组Livin表达较M组增高(P<0.05);MT组Livin、NF-κB和IL-1β表达较S组增高(P<0.05);M组Livin、NF-κB和IL-1β表达较S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NF-κB和IL-1β、增强Livin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和脑内炎症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浓度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阿托伐他汀预处理高、低剂量组,辛伐他汀预处理高、低剂量组(每组6只)。高、低剂量组分别予6mg/(kg.d)和1.5mg/(kg.d)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灌胃,连续给药7天。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22h。用比色法检测外周血中MDA、SOD的浓度。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各组外周血SOD浓度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升高、MDA浓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各预处理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预处理能提高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外周血SOD浓度、降低MDA浓度。  相似文献   
10.
袁胜山  余昌胤  张骏 《右江医学》2009,37(5):594-596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一类强效降胆固醇药物,具有安全性高,耐受性好等优点。他汀类药物自问世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类药物除能调节血脂外,还具有多向性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能显著降低冠心病及卒中的发病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有着广泛的作用,其血管神经保护功能更是广大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就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机制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