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移植后再灌注损伤和排斥反应时,肝窦内皮细胞的变化。方法 利用抗肝窦内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肝移植后定期采取的肝组织标本染色。结果 对照组(LEW-LEW)于第4天在肝窦壁内可见ICAM-1的强染色,但是昆布氨酸、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在实验基间均未见到。高度排斥反应组(ACI-LEW)移植后第1在开始发现ICAM-1的强染色。中度排斥反应组(BN-LEW)移植后第1天开始发现ICAM-1的强染色,移植后1个月开始肝窦壁出现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结论 说明慢性排斥反应引起的肝损伤,不仅是以肝动脉为中心的血管损伤,同时也损伤肝窦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28岁。1998年3月16日晚遇车祸致右耳廓上部99%断离,仅剩耳垂下部05cm宽的皮蒂与面部相连。经耳鼻科医生缝合手术后,介绍到我科进行物理疗法。查体:创口缝合后,整个右耳廓明显肿胀呈深紫色,触诊无感觉,局部温度低,在右耳后上方有一块...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后再灌注损伤和急性排斥反应时 ,中性粒细胞向肝组织内游走、浸润 ,引起组织破坏 ,是由于白介素 8(IL 8) [1]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作用的结果。我们采用抑制性细胞因子IL 10 ,通过大鼠原位肝移植探讨了重组人IL 10 (re combinanthumaninterleukin 10简称rhIL 10 )对再灌注损伤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一、材料和方法1.实验动物和原位肝移植法 :供体为ACI(RTIa)大鼠 ,受体为LEW (RT11)大鼠。用改良的Kamada法施行原位肝移植。2 .rhIL 10投予法 :rhIL 10治疗组分为rhI…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曲古菌素A(TSA)对胃癌细胞系BGC-823中组蛋白H4乙酰化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TSA干预前后胃癌细胞系BGC-823中乙酰化组蛋白H4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结果]TSA干预后胃癌细胞系BGC-823中乙酰化组蛋白H4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乙酰化组蛋白H4阳性细胞数从1.38±1.02上升至31.6±1.02,与未干预相比两者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G2期细胞增多,从0.01%上升至19.17%,细胞凋亡率增加到29.9%。[结论]TSA可促进胃癌细胞系BGC-823中乙酰化组蛋白H4的表达,诱导BGC-823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小猪小肠移植时供体、受体和最佳血管的选择。方法麻醉,先后称量30头小猪及其小肠的体重与长度,测算两者比例关系;对离体小肠行造影、色料灌注、X线摄片,观测腹主动脉、肠系膜血管及其分支在体和离体的分布情况。结果小肠的长度平均为体长的11.5倍;小肠的重量平均为体重的2.3%。腹主动脉和肠系膜前动脉近段在体与离体灌注后血管外径分别为4.3/4.6mm和2.5/2.7mm左右,肠系膜前静脉较肠系膜前动脉粗1~2mm。肠系膜前动脉水平段分支多为6~8支。一般第5、6支最长[(20.0±7.0)mm和(22.0±8.2)mm],在体与离体血管外径分别达到1.9、2.2mm左右。结论腹主动脉、近段肠系膜前动脉及其第5、6分支水平肠系膜前动脉可以分别作为小猪全小肠和节段小肠移植的首选血管;在实行节段小肠移植时,可以利用肠管长度比例系数,进行初步筛选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Kort法建立的稳定性猪节段性小肠移植模型的特点。方法:本实验于2004-02/2005-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完成。杂种小猪30只,分为供体、受体各15只。主要采用动脉袖改良吻合口,连续缝合,术后受体不用肝素化等改良的Kort法逆建立比较稳定的猪小肠移植动物模型。①供体手术:正中切口开腹,盐水纱布保护肠管,将结肠全部切除,按需要保留近段空肠。在肠系膜上动脉下方和腹腔动脉上方两端结扎腹主动脉,穿刺两结扎线之间的腹主动脉,4oC肝素盐水500mU含肝素100mg、灌洗压力为7.8-9.8kPa)灌洗,直至肠系膜和肠壁血管床完全透明。在两结扎线之间剪断腹主动脉,获取腹主动脉袖,不灌洗肠腔,切除供体肠管后置于4℃生理盐水中保存。(④受体手术:正中切口开腹,保留十二指肠空肠曲以下10cm和末段回肠10cm,切除其余小肠;将供体肠系膜上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将供体腹主动脉袖一端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自动脉袖另一端注入生理盐水,排净腔内气泡后将残端结扎。松开腹主动脉血管夹,将供肠两端分别与受体空肠、回肠行端端吻合。40~45℃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直至吸引出的冲洗液变温暖为止。③术后评估:观察猪的一般状态、生存时间及并发症。术后第7天,如受体存活,可认为手术成功。结果:受体15只杂种小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节段性小肠移植手术成功率为80%(12/15)。②失败原因:静脉血栓1只,失血1只,其他原因1只。12例存活超过7d,平均存活了9d左右,最长存活超过14d。③模型制作操作技术特点:供体小肠保存时采用血管最适灌洗压力7.8-9.8kPa进行单纯血管灌洗;受体术前禁食8~10h;吻合时移植肠管置于腹外,用冰盐水纱布包裹;吻合过程中间断向肠管表面滴注4℃生理盐水降温处理。结论:应用改良Kort法建立的猪节段小肠移植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2岁,干部.1995年7月17日初诊.自述左下肢肿胀、疼痛7年余,局部溃疡8个月.我院普外科诊断为:左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溃疡,深部静脉炎.用过各种中西医保守疗法治疗均未好转,且溃疡面积日渐增大,故来我科求治.检查:左下肢膝关节以下部位肿胀、静脉怒张、充血、皮肤呈紫褐色色素沉着、脱屑,胫骨前外侧有—6cm×8cm的皮肤缺损,表面有黄色渗出液及少量脓汁,周围皮肤压痛明显,下肢活动明显受限,行走困难,尤以上、下阶梯为重.我们采用上海产HNISQ-1型He-Ne激光器,输出功率25mw,波长632.8nm,光斑直径4cm,距离80cm…  相似文献   
10.
大鼠移植肠管长度、部位与排斥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移植肠管的长度、部位与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行同种异系原位小肠移植 (SD→Wistar) ,分别移植 3 0 %近端小肠 (A组 )、60 %近端小肠 (B组 )、全小肠 (C组 )、3 0 %远端小肠 (D组 )。观察术后生存时间 ;定期 (1、3、5、7、9d)采血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8(IL 8)水平 ;开腹行麦芽糖吸收实验 ;取移植肠管 ,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后光镜检查。结果 A、B组的生存时间 (12 .0 0± 1.67)d、(11.17± 1.94)d与C组 (9.17± 1.17)d及D组 (8.3 3±1.0 3 )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麦芽糖吸收实验、血清及病理学结果显示 :A、B组分别于术后 5、7、9d发生轻、中、重度排斥反应 ,C、D组分别于术后 3、5、7d发生轻、中、重度排斥反应。结论 大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强弱与移植肠管的长度无直接关系 ;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与移植肠管的部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