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癫癎首次发作后脑电图检出癫样放电异常率在儿童为18%~56%,成人为10%~50%,脑电技术是最常用的癫神经病学检查手段,特征性脑电图异常能够帮助对发作类型及癫综合征的分类、确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在特定病例,脑电图能检测到更加细微的发作,包括失神、肌阵挛或部分性发作。癫治疗中不同的抗癫药物对癫样放电的抑制存在差异,癫样放电在复发预测及决定撤除抗癫药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额叶癫痫的临床特点与视频脑电图特征。方法对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4月确诊的19例额叶癫痫患儿临床特点和视频脑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9例患儿共监测到83次临床发作,平均每例4.4次。其中7例仅出现于清醒期,9例仅出现于睡眠期,1例清醒睡眠期均有发作。发作持续时间3s至105s,平均32s。主要发作类型有:过度运动性自动症、姿势性强直、偏转性强直、局部阵挛运动、发声、情绪症状、额叶失神等,其中发作例数最多的前3位分别是:过度运动性自动症、姿势性强直和偏转性强直;发作间期脑电图18例监测到癫痫样放电,以额区为主的尖波、棘波、尖(棘)慢波最为常见。发作期脑电图: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额部导联的爆发性活动,通常有演变过程。以最开始出现的异常波为依据,主要有低波幅快波节律和爆发性尖波、棘波、尖(棘)慢波。结论额叶癫痫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部分性癫痫,发作形式复杂多变。额叶癫痫诊断主要依据视频脑电图监测到发作期临床及脑电图表现等,目前视频脑电图是额叶癫痫有效、非损伤性临床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杂性热惊厥病儿24h动态脑电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癫痫门诊就诊、符合复杂性热惊厥诊断标准的50例病儿惊厥发作后的常规脑电图及24h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分析痫样放电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复杂性热惊厥病儿24h动态脑电图痫样放电的检出率(60%)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6%)(χ2=32.972,P<0.05);动态脑电图痫样放电检出率与发作年龄(>3岁)有关(χ2=4.778,P<0.05),而与惊厥家族史、发作频率、低温惊厥、部分性发作、持续时间(≥15min)及一次热程多次发作无关。30例脑电异常者中,全面性棘(尖)慢波放电23例,局灶性痫样放电7例。结论 24h动态脑电监测可明显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3岁以上复杂性热惊厥病儿首选动态脑电监测,该监测有助于预后判断和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痫(RE)患儿的疗效,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140例确诊的RE患儿,均给予甲泼尼龙联合丙戊酸钠治疗2个月。按疗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记录、收集并比较2组患儿的年龄、首发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因、癫痫家族史、病程、发作类型、以往用药数量、治疗依从性、智能障碍、癫痫持续状态、脑电图、外周血P-gp、srGAP2 mRN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经治疗,140例RE患儿中纳入有效组患儿118例(84.29%),无效组患儿22例(15.71%)。2组患儿的首发年龄、发作类型、脑电图、治疗依从性、智能障碍、P-gp mRNA、srGAP2 mR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丙戊酸钠治疗RE有较好的疗效,多种因素可影响其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