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将40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HIBD组,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假手术组和HIBD后不同时间点(6、12、24和48h)CIRP在大鼠脑皮质与海马表达的变化。结果利用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检测发现,大鼠脑皮质的CIRP蛋白和CIRP mRNA表达呈持续降低趋势,HIBD后6、12 h开始减少;24~48h下降更为明显。海马CIRP蛋白和CIRP mRNA表达则表现为6 h先升48h后降。结论CIRP参与了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的应激过程,可能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脑水肿及神经元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2.
恶性胶质瘤具有高度浸润性,但其机制尚不明了。一般来说,恶性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过程包括:①瘤细胞从原发灶游出,②游出细胞附着于细胞外基质,③基质成分分解,④瘤细胞向被修饰后的基质移动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其中瘤细胞运动亢进在浸润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在研究了胶质瘤细胞运动性的基础上,利用培养胶质瘤细胞,研究了上清液中是否存在增进瘤细胞运动性的因子。  相似文献   
3.
胶质瘤磁靶向热疗及药物化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药物化疗作为胶质瘤治疗的主要辅助方法,在技术学领域尚无突破性进展.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发展,磁性微粒负载化疗药物作为一种新的靶向化疗系统,在外置磁场的作用下将携载的化疗药物定向聚集于靶区,增加局部药物浓度,有效发挥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在提高化疗药物效果的同时,明显减少正常组织和代谢器官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在脑血管痉挛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表达及其对正常脑血管的影响。方法:在兔SAH模型上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脑血管壁的PDCF-BB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了枕大池内注入PDGF-BB对正常脑血管的影响。结果:SAH后48h脑基底动脉明显痉挛,痉挛血管壁的PDGF-BB表达增多;枕大池内注入PDGF-BB后,脑基底动脉出现以注入后24h为高峰的迟发性脑血管缩窄。结论:PDGF-BB在脑血管痉挛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KB-R7785对鼠局灶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目的 研究表明,脑缺血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可以破坏血脑屏障、促进脑水肿的形成及炎性细胞的浸润、加快神经细胞的死亡,从而加重缺血性脑损害。本研究观测MMPs抑制剂、KB-R7785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段血管内栓塞大脑中动脉(MCAO)获得小鼠脑缺血模型。观察不同时间、剂量KB-R7785对24h后脑梗塞灶体积的影响,同时应用酶谱印迹技术检测缺血后脑组织中MMPs活性。结果 酶谱印迹显示MMP-9活性在缺血后6h表达增强,24h后达峰值。MCAO前30 min单次注射KB-R7785(100mg·kg-1)可显著抑制 MMP-9的活性;单次注射或缺血后1及4.5h分次注射KB-R7785(100mg·kg-1)均可明显减小脑梗塞体积(P<0.01)。结论MMP-9可促进脑梗塞形成;MMPs抑制剂、KB-R7785具有改善缺血性脑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基本治疗方法是闭塞动脉瘤颈,防止再出血,对此已无疑问。但是,对手术时机的选择,至今尚无统一的意见。为此,1981年到1984年进行了国际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手术时机选择方面的协作研究。全世界共有68个研究中心参加了这次协作研究,日本有12名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专家,27个相关的研究机构和指定的43名手术者参加。其研究对象是:①由囊状动脉瘤首次破裂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②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上;③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腰穿、CT 扫描或手术确诊;④动脉瘤经尸检或动脉造影所证实;⑤出血后当日(Day-0)到第三天(Day-3)入院者。对手术后转归的评价,于术后6个月时由未参加手术的第三者(多为神经内科医生)担任。在这次国际性协作研究中,日本的病例数为1131例,约占全体病例(参加研究的各国病例总数)的1/3。患者背景与参加研究的其他国家相比无大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在日本,小型动脉瘤(直径少于12mm)占88.5%。虽然国内12个研究中心的患者状态、手术时期及手术效果都有很大不同,但从整体  相似文献   
7.
背景:在低温和缺氧诱导的条件下,RNA结合蛋白RBM3(RNA结合基序蛋白3)的转录水平升高,近些年来在人类许多系统肿瘤中发现其转录水平也发生上调。然而,其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尚缺乏相关研究,本文主要针对RBM3在不同病理级别星形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实验研究。 方法:本实验采用实时定量PCR,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的方法分别对RBM3 mRNA及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ANOVA)对实时定量PCR的数据进行分析,表示为均值?标准差。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用于免疫组化结果的分析。其中P值小于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一方面,首先对X-染色体相关的RBM基因(RBMX,RBM3,RBM10)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RBMX和RBM10的 mRNA水平在不同级别的星形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中无显著性差异。然而,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在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RBM3 mRNA水平上调,其中高级别(WHO III-IV级)与低级别(WHO I-II级)星形细胞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6?0.66比1.60?0.58,P<0.05),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与正常脑组织相比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5.06?0.66比1.03?0.22,P<0.05)。另一方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BM3在星形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呈细胞核染色,并且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其表达水平也逐渐增高(阳性率:星形细胞瘤Ⅳ级92.9%,Ⅲ级81.8%,I-II级:50%,正常脑组织:37.5%;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与正常脑组织相比:P <0.05;高级别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相比:P<0.05)。同时蛋白印迹的结果再次验证了RBM3在高、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与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变化趋势。 结论:本研究初步认为RBM3在人脑星形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表达差异,并且随着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加剧其表达逐渐增高提示其可能影响星形细胞瘤形成、恶性进展及预后等诸多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脊髓)内外海绵状血管瘤(CA)的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脑内CA 13例,分别位于脑皮层深部、海马、外侧裂Broca氏区、中央前回、后回、丘脑深部、桥脑及小脑半球;胸髓内CA 3例;位于海绵窦、鞍旁颅中窝的脑(轴)外CA 2例;髓外(T_(12))CA 1例。所有病例均行CT、MRI检查并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脑(脊髓)内CA在MRI的T1、T2像上,病变周围可有典型的含铁血黄素黑环征;脑(脊髓)外CA的CT、MRI表现不具特征性。所有脑(脊髓)内CA在显微镜下(部分病例使用立体定向配合)获得全切;因轴外CA血供异常丰富,只作部分切除。结论MRI对于脑(脊髓)内CA具有诊断意义,对于反复出血病例宜争取显微手术全切;因轴外CA术中出血凶猛,应慎重决定其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磁靶向药物化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改性壳聚糖、四氧化三铁磁流体、胆固醇和紫杉醇制备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观察其超微结构和磁响应性.将制备的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经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头部置0.5T均匀磁场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处理组各观察时间点大鼠脑组织紫杉醇浓度,观察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对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结果 磁滞曲线显示,制备的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具有超顺磁性.磁靶向组大鼠各观察时间点脑组织紫杉醇浓度均高于非磁靶向组和单纯药物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靶区药物浓度较单纯药物组提高5~30倍,且可维持局部药物浓度>16 h.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磁靶向导向下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可沉积于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并透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细胞.结论 磁靶向导向下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可有效提高脑组织内化疗药物浓度,并透过血-脑屏障,进入靶向神经细胞而发挥药物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殖发育与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锌缺乏与男性性腺功能异常1961年,Prasad报告了一批身材矮小、第二性征延迟的男性,其病因为锌、铁的缺乏。1963年,又发现同样症状的另外几例患者,其锌利用率亢进,24小时可交换锌减少。给予这些患者铁及动物蛋自治疗后,第二性征延迟现象并未得到改善,而补锌12~24周后全部正常化,提示锌与男性性机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