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3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术后持续或复发再次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民航总医院2012年8月~2016年12月14例慢性肾脏病合并SHPT患者术后持续或复发再次接受残余甲状旁腺全切术(paramyroidectomy,PTX)或颈部及前臂移植物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颈部多普勒超声、锝99-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ethoxy isobutylisonitrible,~(99)Tc~(m)-MIBI)双时相显像、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核磁共振扫描(magnetic resonance,MR)等影像学检查定位残余甲状旁腺位置,术中切除原位甲状旁腺及复发移植物,同时按上纵膈清扫、中央区清扫切除异位甲状旁腺及脂肪淋巴组织。术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 PTH)、血钙、磷及钙磷乘积、碱性磷酸酶、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14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病理均为增生甲状旁腺组织,共切除甲状旁腺27枚,颈部原位14枚,移植灶复发6枚,颈部异位7枚,分别异位于胸腺、上纵膈、甲状腺实质内。颈部超声、~(99)Tc~(m)-MIBI双时相显像、增强CT、MR对异位甲状旁腺的检出率分别为33%、72%、56%、60%。术后患者骨关节痛、皮肤瘙痒、肢体乏力等症状均明显改善,血清i PTH在术后各时间点(术后20min、24h、48h、1月、6月、1年)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t=5.264、t=4.836、t=5.091、t=5.183、t=5.398、t=5.217;相应P值分别为P0.001、P=0.001、P0.001、P0.001、P0.001、P0.001),术后1周血钙、磷及钙磷乘积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t=6.984、t=2.979、t=4.983;相应P值分别为P0.001、P=0.011、P0.001),术后1周碱性磷酸酶、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情况无明显变化(t值分别为t=0.693、t=1.048、t=1.693;相应P值分别为P=0.501、P=0.319、P=0.129)。13例患者出现低钙血症,补钙后症状缓解。5例出现一过性声嘶,2例短暂性进食呛咳,无呼吸困难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慢性肾脏病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后持续或复发再次手术时术前需要精确定位残留甲状旁腺位置,术中按照上纵隔清扫、中央区清扫理念探查异位甲状旁腺,彻底切除全部残余甲状旁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风洞噪声环境对豚鼠听功能及内耳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上凋亡标志物Caspase-3表达的影响,并通过噪声暴露前给予预防用腹腔注射雌激素研究雌激素对噪声暴露后豚鼠听力损伤及内耳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42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6只,单纯噪声组(噪声组)及噪声+雌激素预防组(雌激素组)各18只。两实验组暴露于模拟风洞噪声环境中。分别于噪声暴露前(Pr)、暴露后1天(E1)、3天(E3)、7天(E7)、恢复后3天(R3)、7天(R7)检测其双侧听性脑干反应阈值(ABR)。并于E3、E7、R7时间点取实验动物耳蜗行连续冰冻切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凋亡标志物Caspase-3在实验动物内耳毛细胞及螺旋神经节细胞上的表达。结果 E1、E3、E7时间点,噪声组ABR阈值较噪声暴露前明显增高(P<0.01),且暴露时间越长,ABR阈值增高越明显。雌激素组在E1的ABR阈值较噪声暴露前明显增高(P<0.01),E3和E7时ABR阈值有增高趋势,但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实验组间噪声暴露后听阈变化值在E1和E3点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E7点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R3点较E7点,噪声组ABR阈值降低(P<0.05)。雌激素组在R3时间点,ABR阈值明显降低(P<0.01),与R7点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两实验组间比较雌激素组的实验动物ABR阈值降低情况明显优于噪声组(P<0.01)。噪声暴露后,豚鼠内耳螺旋神经节细胞及毛细胞的凋亡标志物Caspase-3表达在各时间段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雌激素组Caspase-3表达变化有相同趋势,但在E3、E7及R7三时间点均弱于噪声组。结论豚鼠暴露于风洞噪声环境下可导致其听功能损伤,损伤程度在本研究噪声暴露时间内与噪声累积量呈正相关。噪声暴露结束后,听力损失可部分恢复。同时,内耳凋亡标志物的表达和听力下降呈现相同趋势。噪声暴露前预防性应用雌激素,可促进噪声暴露后听力损伤的恢复、减少内耳凋亡标志物表达、减轻内耳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和噪声复合因素对豚鼠内耳淋巴液容积的影响。方法健康豚鼠24只随机分为单纯失重组12只、单纯噪声组6只、失重+噪声组6只,分别测试实验前、实验5天及实验结束后3天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及内耳MRI扫描,并用自制专用软件对内耳淋巴液容积进行计算。结果单纯噪声组实验前后内耳容积无差异(P>0.05);单纯失重组实验5天与实验前、实验结束后3天与实验5天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结束后3天与实验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失重+稳态噪声组实验5天及实验结束后3天豚鼠内耳容积较实验前明显增大(P<0.01),实验5天与实验结束后3天豚鼠内耳容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失重环境可使豚鼠内耳淋巴液容积变大,但是短期单纯失重环境豚鼠内耳淋巴液容积变化可恢复,失重加噪声复合因素会加重内耳淋巴液容积变化,且实验后3天后内耳淋巴液容积无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唇腭裂婴幼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的特点,并将其与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阂值检查的结果加以对照,以探讨DPOAE在这类患儿听力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DPOAE检查63例(126耳),年龄2个月-42个月,平均11.83个月。其中单纯腭裂组(以下简称腭裂组)23例(46耳),腭裂并发唇裂及牙槽裂组(以下简称唇腭裂组)30例(60耳),单纯唇裂组(以下简称唇裂组)10例(20耳),每耳均检查8个频率,若2-5kHz4个频点有≥3个频点通过即为该耳通过。在上述患儿中,ABR阈值检查腭裂组17例(34耳),唇腭裂组10例(20耳),唇裂组6例(12耳),以能重复引出V波的最小刺激强度为ABR阈值。结果DPOAE检查:腭裂组通过7耳,未通过39耳,通过率为15.22%;唇腭裂组通过6耳,未通过54耳,通过率为10.00%;唇裂组通过18耳,未通过2耳,通过率为90%。统计分析腭裂组与唇腭裂组无显著差异,而腭裂组与唇裂组,唇腭裂组与唇裂组均有显著差异。ABR阈值检查统计分析结果与DPOAE一致。将各组DPOAE通过率与ABR正常率进行比较,腭裂组及唇腭裂组中二者无差异(P〉0.05),虽然唇裂组中二者有差异(P〈0.05),但唇裂组ABR阈值反应的听力下降较轻(均≤50dB nHL)。从总体趋势上说,DPOAE与ABR阈值检查在检测的结果上是一致的。结论唇腭裂患儿DPOAE和ABR检测结果一致,与ABR相比,DPOAE具有快速、简便、易实施等特点,因此DPOAE可以作为唇腭裂婴幼儿听力检查的手段,但仍需进一步结合ABR及其他相关的听力检查,以明确听力损害的程度和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低位模拟失重对豚鼠耳蜗听功能与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22只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6只和对照组6只。实验组采用头低位模拟失重法,身体纵轴与水平线呈-30°,于实验前、失重5天后即刻及脱离失重3天后分别测试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BR),然后取耳蜗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结果对照组豚鼠ABR反应阈为23.48±6.04dB SPL,实验组实验前为24.22±4.04,模拟失重5天后即刻ABR反应阈为41.61±7.01dB SPL,与实验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脱离失重3天后实验组ABR反应阈为27.50±3.54dB SPL,与实验前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失重5天后即刻豚鼠耳蜗内、外毛细胞散在缺失,纤毛融合、倒伏;透射电镜检查见内、外毛细胞细胞局部空泡形成,脱离失重3天后上述病变均有明显恢复,但未完全恢复正常。结论模拟失重5天即可以导致豚鼠耳蜗听觉功能和超微结构的损伤,脱离失重3天后听功能可以恢复正常,但其超微结构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额窦手术的方法.方法 总结56例鼻内镜下额窦手术,其中额窦炎症性病变54例,额窦囊肿2例.术前通过CT检查判定额窦结构,尤其是额隐窝和钩突的解剖特点,术中在鼻内镜下准确定位额窦开口,清除或纠正额寞开口及其周围结构病变或变异,建立良好的符合生理需求的额窦引流通道.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全部病例症状消失或改善,无1例复发,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 功能性鼻内镜下额窦手术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手术方式,适用于大多数额窦病变,术前CT阅片及术中对解剖结构的辨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变应性鼻炎15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T细胞占T细胞比例以及CD+4 CD+25 Treg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例,并与1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占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Foxp3+ CD+4 CD+25 T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CD+4 CD+25 Treg细胞在外周血中比例明显减少,这可能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模拟失重条件下飞船内噪声对豚鼠耳蜗形态与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条件下,飞船内稳态噪声对豚鼠耳蜗形态与功能的影响。方法32只豚鼠随机分为单纯失重组16只、失重+稳态噪声组16只。后肢悬吊法模拟失重,暴露于模拟飞船内在天飞行段的噪声环境,共5天。实验前、实验结束后即刻和实验结束后3天测试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取耳蜗标本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实验结束后即刻ABR阈值较实验前及实验结束后3天均增高(P〈0.01);实验结束后3天ABR阈值较实验前高(P〈0.05);实验结束后即刻及实验结束后3天失重+稳态噪声组ABR阈值均较单纯失重组高(P〈0.01)。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实验结束后即刻耳蜗内、外毛细胞均受损。实验结束后3天,单纯失重组少数耳蜗各回内、外毛细胞的损伤程度比实验结束即刻加重;失重+稳态噪声组耳蜗各回内毛细胞损伤较实验结束即刻重,外毛细胞损伤较实验结束即刻轻。实验组各时间段内毛细胞的损伤均重于外毛细胞,自第一回至第四回毛细胞损伤逐渐加重。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耳蜗毛细胞及神经节细胞均可见空泡样改变,线粒体分布减少,细胞核固缩,可见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两种细胞死亡现象。结论失重及失重+稳态噪声均可造成豚鼠耳蜗形态和功能损伤,后者造成的损伤更重。失重对耳蜗毛细胞损伤以内毛细胞为重,损伤从底回至顶回逐渐加重。实验结束后3天较实验后即刻的听功能有所恢复但内毛细胞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使用非靶向血清代谢组学方法,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MS)联用平台,探讨T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分子标志物。方法 使用UPLC-Q-Exactive-MS平台,对比分析2021-09-01-2022-04-15民航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甲状腺切除术的30例PTC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代谢物,使用SIMCAP 14.1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建模,结合经FDR校正的Mann-Whitney-Wilcoxon检验结果和代谢物在2组中的差异倍数等筛选潜在的小分子代谢标志物,并通过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建立联合诊断模型。结果 PCA、PLS-DA、OPLS-DA模型显示T1期PTC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血清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经OPLS-Loading plot分析,结合差异权重贡献值(VIP)>1,|log2FC|>1,且P<0.05,筛选出50种潜在差异性代谢物。其中D-甘油醛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腮腺低度恶性筛状囊腺癌的认识.方法 通过对1例腮腺低度恶性筛状囊腺癌的临床资料和免疫组化结果 进行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腮腺低度恶性筛状囊腺癌是由单个或多个囊及邻近的导管内增生构成,导管内增生的导管上皮呈筛状、微乳头状和实性.免疫组化染色,导管内筛状增生细胞S-100弥漫阳性,Ki-67呈阳性,导管肌上皮细胞P63阳性.此例患者经过根治性手术后随访1a无复发.结论 腮腺低度恶性筛状囊腺癌在临床上是一种罕见的涎腺肿瘤,其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