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评价和总结经皮椎板间入路使用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特定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改善及安全性指标,从而为特定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寻找合理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2~2014年在骨科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给予经皮椎板间入路使用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共计51例。使用电话、电子邮件、门诊随访等方式对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各因素进行详实准确的随访,在患者的VAS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及生存质量提高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估和总结。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至少6个月标准化的术后随访,并在术后及术后6个月就观察指标进行观察。 结果 所有患者在术后及术后6个月疼痛情况较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和SF-36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术前亦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疗效方面,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时对其MacNab疗效进行评估,其优良率为92.1%。 结论 对于符合手术适应证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使用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相对安全,可实现微创治疗,并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疼痛、功能和生活质量较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进一步的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49例采用髂腹股沟和K-L联合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程度,用Brooker标准评价异位骨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多于对照组,复位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异位骨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经髂腹股沟和K-L联合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8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采用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23例,三部分骨折10例,凹部分骨折5例。其中18倒二部分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5例二部分骨折及6例三部分骨折采用有限切开复位三叶草钢板内固定;4例三部分骨折及2例四部分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剖定;3例四部分骨折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进行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5—40个月,平均20.1月。所有行内固定术者骨折均愈合,无发生畸形愈合。愈合时间为6-10周。平均8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者,未出现段体松动等并发症。对术后所有患肩功能采用Michael Reese医疗中心评分标准进钉评估,其中优良率86.84%。结论:通过术前对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充匀的评估,选用合迫的手术方莱,术后给予积极合理的功能锻炼,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总结158例216指断指再植.方法 采用顺行法、逆行法、血管移植、移位再植等方法再植断指216指.结果 成活178指,失败38指,成活率82.4%.随访140例168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手指功能极为重要,离断的手指应根据不同的伤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胫腓骨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胫腓骨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采用单臂外固定架法; B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法固定,C组采用加压钢板法固定。结果: A、 B、 C组优良率分别为76.5%,80.0%和61.3%。结论:胫腓骨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法固定的疗效较好,患者骨折愈合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 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微循环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50例骨折延迟愈合(A组),50例骨折正常愈合者(B组),50例健康志愿者(C组),检测3组血清s ICAM-1、VCAM-1、BMP-2水平及红细胞聚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A组血清s ICAM-1、VCAM-1均高于B组及C组,而血清BMP-2则低于B组、C组(P<0.05);A组的红细胞聚集程度低于B组及C组(P<0.05);A组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电泳指数均高于B组及C组(P均<0.05)。结论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s ICAM-1、VCAM-1水平升高,BMP-2水平降低,并且微循环状态较差,积极干预可避免或者降低高危人群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总结172例大动脉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血管直接吻合,血管移植、人造血管等方法修复大动脉损伤172例.结果 156例功能恢复良好.2例肾衰死亡,6例截肢,8例肌肉部分坏死.结论 四肢大动脉损伤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根据不同部位,肢体缺血的不同时间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微创脊柱创伤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创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脊柱创伤患者12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活动时间、疼痛评分、手术前后脊柱Cobb角、前缘压缩高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活动时间和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脊柱Cobb角和前缘压缩高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治疗后随访3个月发现,观察组E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微创脊柱创伤手术的疗效确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