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蔡榆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5):152-152,156
直肠癌根治术后,临床诊断直肠癌术后复发有一定的困难.而术后患者的复发率在30%以上,且大多数发生于术后2年内[1].笔者通过对18例直肠癌根治术后骶前局部复发的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CT在早期诊断直肠癌术后骶前局部复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肝外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外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3例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均行螺旋CT动态增强检查和ERCP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和诊断准确性。结果:CT诊断符合率78.3%(18/23),均表现为特征软组织肿块(直接征象)和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间接征象)。CT同时提供了较好的肿瘤分期诊断。ERCP诊断符合率91.3%(21/23),表现为肝内胆管均呈不同程度的扩张,肝外胆管狭窄、截断。CT结合ERCP后全部诊断正确,并提供详细信息。结论:肝外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检查有较好的诊断,结合ERCP可以获得更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朱雪萍  邱志福  蔡榆  宋黎涛 《河南中医》2013,33(8):1270-1271
治疗变异性咳嗽时,应在发作时、危重时应用西药控制,然后予中药宣肺肃肺,清肺化痰,祛邪外出;在正气受损,余邪未尽时,扶正祛邪;缓解稳定期予冬令调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尿路造影(RGU)及CT、MR成像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B超检查7例显示右侧输尿管上段并右肾积水;IVU检查7例可见输尿管上段呈反"J"征,移行段以上输尿管及肾盂、肾盏不同程度扩张积水;RGU检查7例所见移行段以上之输尿管及肾盂、肾盏表现与IVU检查所见相似,患侧输尿管全程显影;CT扫描2例显示右侧输尿管在腰3~4平面水平于腔静脉的后侧及内外侧显影;MR检查1例显示输尿管于下腔静脉外后绕至下腔静脉内前侧。7例均于术前获得明确诊断并进行了手术,证实为右侧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结论多种影像学的协同检查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提供了主要依据,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MRI对直肠癌放化疗前后对比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进行MRI扫描,根据胃癌TNM分期标准,将MRI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对,判定MRI扫描检查结果的准确度和一致性。待患者接受放化疗治疗前、接受放化疗治疗后和放化疗结束一个月后,由两名以上专业医师对患者的MRI扫描结果进行采集分析,判定直肠癌肿瘤长度和肿瘤肠壁厚度的变化情况。待患者放化疗结束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结果 100例患者术后接受病理检查,MRI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T分期检测准确率分别为51.4%、63.33%、50%和72.7%,Kappa值为0.456;N分期检测准确率分别为74%、52.5%和50%,Kappa值为0.650;M分期检测准确率分别为100%和87.5%,Kappa值为0.917,表明MRI检测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放化疗治疗前患者直肠癌肿瘤长度和肿瘤肠壁厚度分别为6.85±2.48cm和2.18±0.85cm,放化疗治疗后为5.06±1.57cm和1.56±0.54cm,放化疗结束一个月后为5.15±1.48cm和1.46±0.44cm。放化疗治疗后和放化疗结束一个月后与放化疗治疗前相比,患者直肠癌肿瘤长度和肿瘤肠壁厚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 MRI对直肠癌患者TNM分期的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准确率,对于直肠癌患者的术前分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放化疗治疗前后相比,患者直肠癌肿瘤长度和肿瘤肠壁厚度显著降低。放化疗治疗后与放化疗结束一个月后,患者直肠癌肿瘤长度和肿瘤肠壁厚度未发生显著变化,说明MRI对直肠癌放化疗前后对比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后期还应探讨其他检测方法,以提升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低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对超重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超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及观察组(低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比较2组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图像质量优良率90%,对照组图像质量优良率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冠脉成像CT值、图像噪声、图像信噪比、辐射剂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低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可显著降低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因其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而影响对病人的及时治疗和预后。CT检查对于脑内血肿诊断准确性高 ,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本文对我院自 1996年 7月~ 2 0 0 1年 11月间具有可靠资料的 6 2例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病例作回顾性CT分析 ,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收集 6 2例具有 2次以表 1  6 2例颅脑外伤CT初诊与复诊结果 (例 )复诊结果(迟发性血肿 )初诊结果阴性脑挫裂伤 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各类出血(行开颅术 ) 骨折合计额叶血肿 3 2 0 4 0 3 30颞叶血肿 2 1 4 5 6 0 2 7枕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增强CT定量分析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细胞肝癌(HCC)与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90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HCC52例、FNH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增强CT检查和进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检测,观察两组患者的平扫CT值、动静脉期强化CT值、病灶动静脉期CT值与同期肝实质CT值的比值、甲胎蛋白水平。结果HCC组平扫CT值、静脉期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强化CT差值、动脉期强化CT差值均显著低于F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静、动脉期与肝实质的比值均显著低于F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AFP水平显著高于F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定量联合AFP检测肝细胞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88.00%、60.34%)均高于单独增强CT定量分析(75.00%、81.57%)及AFP检测(69.23%、65.79%)。结论增强CT定量分析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HCC和FNH鉴别具有较高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定性诊断肺磨玻璃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18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的螺旋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螺旋CT对肺磨玻璃结节的诊断符合率,同时对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磨玻璃结节的螺旋CT征象进行比较。结果:118例患者中,113例螺旋CT诊断和病理结果相符,准确率为95.76%(113/118)。其中良性符合率为97.92%(47/48),恶性符合率为94.29%(66/70);随着肺磨玻璃结节恶性程度越来越高,病灶越来越不规则,分叶、毛刺、胸膜凹陷、空泡征增多,边缘不清楚增多,不同病理类型肺部磨玻璃结节CT征象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恶性组病灶明显大于良性组,且随着恶性程度越来越高,肺部磨玻璃结节病灶呈明显增大趋势;炎症、AAH与AIS实性成分均为0,IAC实性成分明显大于MIA。结论:螺旋CT对于肺磨玻璃结节的定性诊断率较高,同时对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磨玻璃结节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对于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上腺损伤(AGT)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CT随访证实的30例AGT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AGT中,29例为单侧肾上腺损伤(右侧25例,左侧4例),1例为双侧。肾上腺血肿。其中20例行CT增强扫描。30例AGT的主要CT表现:肾上腺血肿18例,表现为孤立的卵圆形肿块,平扫为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动态增强三期扫描均未强化。肿块外周见弧形强化的。肾上腺肢体。肾上腺肿胀7例,表现为肾上腺体积增大,密度增高。肾上腺弥漫性出血5例,肾上腺被血肿湮没而不显示。结论CT能准确显示AGT的多种创伤后改变,对AGT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