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0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总结 2 0 0 4年 4月北京首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例的临床特点 ,为今后临床医师及时有效准确诊断SARS疑似病例并进行相应鉴别诊断提供参考线索。方法 对 1例外院转入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1)地区性首例SARS患者的诊断难度大 ,短期内难以确定其流行病学史 ;(2 )SARS患者发病早期可表现出一般肺炎的特点 ,无特征性改变。结论 重视流行病学调查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 ,对改善SARS患者的预后和控制其蔓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即重叠综合征患者睡眠呼吸紊乱的临床特点,比较门诊和住院COPD患者的呼吸紊乱情况。方法对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10,夜间氧减饱和指数ODI4(每小时血氧饱和度下降4%的次数)≥5的门诊及住院稳定期300例COPD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住院COPD患者的呼吸紊乱程度更严重,住院与门诊COPD合并OSAHS患者在体重指数、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总记录时间的百分比、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呼吸紊乱指数等方面差异显著。此外,住院COPD患者睡眠中心率增快。结论睡眠呼吸紊乱可以影响并加重COPD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4.
1病历摘要患者男,35岁,主因"间断咳嗽、咳痰、胸痛伴发热1个月余"于2013年2月20日收入院。患者1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少量白痰,痰中带血丝,伴右侧胸痛,深呼吸和咳嗽时加重,伴轻度憋气,无发热,外院诊断为"右肺中叶肺炎",抗感染治疗3天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6℃,无畏寒、寒战,复查血象升高,胸片示"右中叶外侧段肺炎并右侧胸腔少量积液",予头孢克肟静点7天后体温渐恢复正常,无痰中带血丝、胸痛,复查胸部CT示"右肺中叶肺炎较前略好转,右胸腔新发积液,左肺下叶后底段新发少许炎症"。继续予头孢克肟和克林霉素静滴10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我国现有文献中报道的蠊缨滴虫肺部感染是否被误判,蠊缨滴虫是否为引起肺部感染的致病原.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6例肺部疾病患者BALF中发现的顶端带有纤毛的活细胞的活动状态、光镜特点及电镜下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鉴定其来源和性质,确定是否为蠊缨滴虫,同时进行文献检索.以“蠊缨滴虫”和“Lophomonas blattarum”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复习文献中提供的细胞图片及诊断方法,确定文献中肺蠊缨滴虫感染的诊断是否正确.结果 6例患者BALF 中发现的活细胞,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均表现为气道纤毛上皮细胞的特点,细胞核位于细胞的基底部,且不具有蠊缨滴虫特有的结构(萼器、核周小管、轴丝).文献报道的蠊缨滴虫感染病例均依据细胞的活动性及具有纤毛的特点进行诊断,未对照文献报道的“蠊缨滴虫”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超微结构研究.所有发表文献中的细胞染色图片与本研究发现的上皮细胞形态基本一致.结论 在过去的20年中,我国报道的有关“蠊缨滴虫”肺部感染的病例均为误诊,目前尚不能确定蠊缨滴虫为引起肺部感染的致病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短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糖尿病(OWD)患者24 h动态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OWD患者11例,年龄43~70(56±10)岁,体重指数22.3~38.3(28.5±5.5)ks/m~2,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12~68(45±23)次/h.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进行动念血糖监测6 d,后4 d每夜给予CPAP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全天24 h、治疗时段(6 h,0:00-6:00)和非治疗时段(18 h)的血糖水平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CPAP治疗前和治疗2 d后晨起6时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FINS,以稳态模型分析法评估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CPAP治疗后,24 h和治疗时段动态血糖水平以及24 h、治疗时段和非治疗时段MAGE均明显低于治疗前[(7.97±1.31)比(7.52±0.94)mmol/L,(7.24±1.51)比(6.77±1.65)mmol/L,1.22±0.34比0.89 ±0.28,0.43 ±0.24比0.31 ±0.18,1.23±0.89比0.49±0.26,均P<0.05),HOMA-IR也明显低于治疗前(3.65±1.93比2.79±1.68,P<0.05).结论短期CPAP治疗有助于改善OWD患者24 h血糖水平、血糖波动幅度和胰岛索抵抗.  相似文献   
7.
北京青年呼吸学者沙龙2008年第2次活动于9月26日举行.以呼吸科近百名医师为主,并邀请耳鼻喉、精神、神经及口腔科的医师共同对"睡眠呼吸监测及治疗的规范化"这一主题进行了深人探讨.  相似文献   
8.
29例肾移植受者肺炎临床特点研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肺炎的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6年7月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历资料完整的29例肾移植受者肺炎病例.结果 肺炎29例,其中,院内获得性肺炎1例(3.4%,1/29),社区获得性肺炎28例(96.6%,28/29).巨细胞病毒肺炎19例,细菌性肺炎10例,真菌性肺炎3例,卡氏肺孢子菌肺炎1例,病原体不明肺炎5例.24例查明病原体的肺炎受者中,9例(37.5%,9/24)为多重病原体感染.29例受者中,重症肺炎27例(93.1%,27/29),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5例(51.7%,15/29).住院治疗的24例患者中,死亡4例(16.7%),治愈20例(83.3%).肾移植术后第2~6个月,尤其在第2~3个月,是肺炎发生的危险时期.结论 肾移植受者肺炎以多重感染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为主,巨细胞病毒肺炎及细菌性肺炎是主要类型和死亡原因,真菌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病死率高.适当的诊治策略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觉醒的发生机制、临床意义及其在睡眠呼吸障碍性疾患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0例打鼾者均按国际标准方法进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据此计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睡眠潜伏期(SL)、每小时氧减饱和度4%以上的次数(ODI4)及每小时微觉醒的次数(MAI)。其中28例患者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同时复查PSG,在治疗前后均填写Epworth睡眠问卷(ESS)以评价患者嗜睡的改善程度。结果270例鼾症患者中,247例符合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的诊断,其AHI、ODI4、MAI及SL平均值分别为(43±27)次/h,(44±23)次/h,(29±16)次/h,(12±17)分。AHI与MAI,ODI4与MAI均呈正相关(r均为0.38,P均<0.001)。MAI与SL显著负相关(r=-0.15,P=0.02),AHI与SL、ODI4与SL均无相关性(r分别为-0.09,-0.02,P均>0.1)。经CPAP治疗,28例患者的呼吸暂停基本消失,ODI4由(48±25)次/h降至(4±9)次/h,MAI由(27±18)次/h减至(15±9)次/h,主观(ESS)及客观(SL)评价均显示白天嗜睡改善。结论应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辅助分析SAHS患者睡眠状态下的脑电变化,可以判读最短持续时间达3秒的微觉醒。MAI可以作为白天嗜睡的重要指标,在SAHS诊断和CPAP疗效判断方面与AHI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35岁以上汉、维吾尔族自然人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探讨OSAHS与T2DM的关系.方法 2010年至2012年间,对克拉玛依市区天山社区755例35岁以上(汉族398例,维吾尔族357例)鼾症患者进行睡眠呼吸血氧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氧减饱和度指数,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和空腹血糖测定.按睡眠监测结果分为汉族OSAHS组(279例)和维吾尔族OSAHS组(226例),两组年龄、性别匹配,组间进行各项参数比较.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颈围、腰围.结果 汉族与维吾尔族鼾症组间BMI分别为(24.9±3.2)和(28.2± 4.4) kg/m2,颈围分别为(35.2±3.2)和(37.4±3.4)cm,腰围分别为(87.1±9.5)和(98.0±11.6)cm,氧减饱和度指数分别为(9.9±0.5)和(8.2±0.4)次/h,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分别为(83.3±6.9)%和(82.7±7.4)%,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分别为(15.0±14.3)和(11.9±11.4)次/h,空腹血糖分别为(6.3±1.4)和(7.1±2.8)mmol/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与汉族OSAHS组间T2DM患病率[30.5%(69/226)和16.8% (47/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667)、呼吸紊乱指数(OR=2.074)和民族(OR=1.922)是T2DM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维吾尔族OSAHS患者T2DM患病率高于汉族,年龄、民族、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是T2DM的患病高危因素,T2DM与OSAHS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