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在分析CT检查登记预约服务流程现状的基础上,从缩短预约时间、减少检查用时和合理安排病人扫描顺序等方面介绍了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改善登记预约流程,使CT检查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临床诊治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低剂量CT定量参数构建肺混合磨玻璃结节侵袭性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预测效能。方法 纳入我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病理证实的肺混合磨玻璃结节患者10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病理结果 及肺腺癌分类标准分成浸润性腺癌(IA)组(n=71)、非IA组(n=31)。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低剂量CT扫描,并进行定量参数分析,比较两组结节最大直径、结节体积、结节最大横截面积、结节最大垂直长径、结节质量、平均CT值,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混合磨玻璃结节侵袭性的影响因素。基于回归分析结果 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与H o s m er-L em esh o w检验进行内部验证,分析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IA组结节最大直径、结节最大横截面积、结节最大垂直长径、结节质量、结节体积高于非I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结节最大直径(OR:2.675,95%CI:L298-5.514)与最大横截面积(OR:2.380,95%CI:1.435-3.946)增高是肺混合磨玻璃结节侵袭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  相似文献   
4.
微囊泡(MVs)是细胞由细胞膜向外直接出芽而产生的一种膜性结构,可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微囊泡还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预测预后。近年来,微囊泡在脓毒症领域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现就微囊泡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正常肝实质、肝硬化和肝硬化基础上肝癌患者的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进行分析,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基础上肝癌肝血流变化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无肝脏疾病的3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包括49例肝硬化疾病患者,其中27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HCC)。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选择癌灶中心层面或肝门层面行CT灌注扫描,采用低剂量扫描:120 kV,60 mA,扫描范围为40 mm。以4~5 ml/s流率,按照1.0ml/kg体重用量静脉团注对比剂。在注入对比剂5 s后行50 s连续的扫描,360°旋转/s,5 mm层厚进行图像重组,矩阵大小512×512像素。利用去卷积数学模型获得与肝血流变化相关的灌注参数值: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肝动脉灌注分数(HAF),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对不同的感兴趣区进行三次灌注参数测量后取平均值进行灌注结果分析。感兴趣区包括:对照组的正常肝实质、癌灶边缘区、癌灶周围的肝实质和无癌灶的肝硬化肝实质。结果与对照组灌注参数比较,癌周围肝实质的HBF、HAP、HPP、HBV及癌灶边缘区的HBF、HAP、HPP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对应灌注参数比较,癌周的HAP、HPP及对照组的HBF、HAP、HPP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癌边缘区HAF对比,癌灶周围肝实质、对照组和无癌灶的肝硬化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无癌灶的肝硬化组间灌注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很好地反映肝硬化基础上肝癌的肝血流变化信息,为肝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像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网络与多媒体结合的小组讨论法在临床医学影像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网络与多媒体结合的小组讨论教学法和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法,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及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的教学总量增加,学习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新教学法达到了教学目标,提高了学习效率。结论:新的教学法有利于学生临床综合思维的培养,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效果优于传统多媒体教学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大麻素受体激动剂WIN55212-2(WIN)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并探讨其通过糖酵解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创建小鼠脓毒症ALI模型。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control)组、LPS组(腹腔注射10 mg/kg LPS)、LPS+WIN组(注射LPS前30 min腹腔注射1mg/kg WIN)和LPS+WIN+MHY1485[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活化剂]组(LPS造模前1 d腹腔注射10 mg/kg MHY1485,并在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1 mg/kg WIN和10 mg/kg MHY1485),每组6只。造模24 h后取材,计算肺指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肺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0表达水平,以及血清乳酸和乳酸脱氢酶A(LDH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mTOR/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双磷酸酶3(PFKFB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结果:相比于control组,LPS组小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不同性质肺小结节低剂量CT扫描参数和实验室指标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胸苷激酶1(TK1)水平差异,并评价各指标对肺小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检查并经病理诊断的147例肺小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良性组(n=105)和恶性组(n=42)。患者均接受低剂量CT平扫和增强扫描,收集扫描CT值和实验室指标CD147、TK1,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分析低剂量CT值和CD147、TK1对肺小结节良恶性的鉴别价值。结果 低剂量CT检出恶性49例,良性98例,对恶性肺小结节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48%(38/42)、89.52%(94/105)、89.80%(132/147)。影像学中,良性结节边缘清晰,内部以钙化为主;恶性结节为边缘不规则或分叶征、毛刺为主,内部多为均匀征;良性组动态增强CT值及实验室指标CD147、TK1水平均明显低于恶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诊断模型中,低剂量CT诊断结果结合CD147、TK...  相似文献   
9.
10.
结合已开展的网络与多媒体结合的小组讨论式医学影像学教学实践,从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讨论课前准备及教师的引导、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及教师自身能力素质培养等方面的体会加以阐述,以期提高对此教学方法的认识,适应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