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剂量X射线持续照射幼年SD大鼠后对其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24只幼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d照射组,接受假照射)、7、14d照射组,于出生后第35天起,每天接受1.0mGy的X射线照射。照射结束次日,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灌注取脑后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定位航行实验中,7、14d照射组逃避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14d照射组长于7d照射组(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对照组,7、14d照射组原站台象限停留时间分别为(66.66±8.83)、(44.57±8.77)、(29.74±5.47)s,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7、14d照射组穿越原站台象限次数分别为(2.75±1.16)、(2.50±1.07)、(1.13±0.64)次,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对照组、7d照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未见异常,14d照射组可见核固缩。透射电镜下14d照射组神经元核固缩,线粒体空泡变,7及14d照射组均见突触后膜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y, PSD)增多、不均匀,突触间隙显示不清,14d照射组受损更为明显。结论 幼年SD大鼠连续接受一定低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以损伤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的完整性,降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随着受照射时间的增加,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受损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MRI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共20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病灶,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对病灶的MRI特征进行评价。结果18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2个病灶,病灶位于左外叶6个、左内叶9个、右后叶4个、尾状叶1个;病灶大小平均为3.6cm×4.5cm;与肝实质比较,平扫T1WI序列为稍低信号、T2WI序列为稍高信号者16个,T1WI及T2WI为等信号者4个,9个病灶内见瘢痕,呈长T1长T2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18个病灶明显强化,1个病灶中等程度强化,1个病灶周边轻度强化,2个病灶周边出现扭曲血管;门脉期信号高于周围肝实质者17个,等信号2个,信号相对低于肝实质1个;延迟期仍为高信号者14个,另5个表现为等信号,1个为稍低信号;门脉期和延迟期有3个病灶周围可见细环状包膜;15个病灶增强后其内可见瘢痕影,瘢痕于动脉期、门脉期均为低信号,延迟强化者4例。所有病灶周围静脉显示良好。结论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好地显示FNH的内部结构和信号特点,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有助于和肝脏其他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反义寡核昔酸多位点封闭HBx基因对人类肝癌组织在裸小鼠皮下移植瘤发生的影响.方法 50只裸小鼠随机等分为5组,1组为对照组,其余4组为实验组(AS1~AS4组),取对数期生长的内源性表达HBx蛋白的人类肝癌细胞系(Hep3B细胞)皮下注射,从第2天开始实验组分别通过腹膜腔内注射反义寡核苷酸AS1~AS4片段(剂量为10 μg/g),隔日注射,共注射5次,对照组注射无菌双蒸馏水,观察裸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情况,记录移植瘤潜伏期(从皮下注射肿瘤细胞至首次观察到皮下瘤结节),满30 d实验终止,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移植瘤发生率,以生存分析模型分析移植瘤潜伏期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AS1~AS3组)及对照组移植瘤发生率均为100%,AS4组10只小鼠中有1只小鼠实验结束时仍未观察到移植瘤的形成,各组小鼠移植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1~AS4组及对照组移植瘤潜伏期中位时间分别为19、12、11、21、10 d,AS1,AS4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4,P<0.01).结论 反义寡核苷酸在恰当位点封闭HBx基因可以有效延长人类肝癌组织(Hep3B细胞系)在裸小鼠皮下移植瘤形成的潜伏期;但有限次数的干扰不能完全阻断移植瘤的发生;腹膜腔注射是反义寡核苷酸进入活体裸小鼠并发挥干扰作用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网络的中央节点性是对网络中某节点重要性的评估指标,反映了该节点的信息传递能力。本研究基于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图论方法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mier’Sdisease,AD)对大脑功能网络中央节点性的影响。方法采集33例AD患者和20例正常老年人的静息态BOLD—fMRI数据,应用SPM5和DPARSF软件进行预处理,提取大脑90个区域的平均时间序列构建相关矩阵,以网络代价Cost为阈值,计算Cost=0.2时两组受试者90个脑区的中央节点性值,用双样本t检验分析AD组90个脑区的中央节点性值与正常人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右扣带回后部(近枕下回)、右舌回和右豆状核壳的中央节点性值较正常人显著降低,右枕中回、左缘上回和左颞极颞上回的中央节点性值较正常人显著增高。结论AD患者扣带回后部及豆状核等脑区的信息传递能力降低。脑内可能存在代偿机制,以代偿这些重要脑区的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孕期连续受低剂量X线照射对子代Sprague-Dawley大鼠海马回1区(CA1)锥体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揭示造成影响的相关机制.方法 确定受孕SD大鼠25只,抽签法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H组、M组、L1组及L2组,分别接受0.09 mGy/d、0.06 mGy/d、0.03 mGy/d、0.015 mGy/d剂量的X线照射,照射18 d,无间隔)及对照组(C组,接受假照射),每组5只,仔鼠分组同孕鼠.通过HE染色、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图像处理系统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学进行观测(锥体细胞层次宽度及细胞密度变化)及胞质内细胞外信号反应激酶(ERK)1和(或)ERK2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1)孕期连续受到低剂量X线照射可以促进子代海马CA1区锥体层次宽度的增加,H组、M组、L1组及L2组的锥体层次宽度(像素)分别为129.620±38.491、116.217±1.161、118.343±20.916、122.066±13.036,高于C组(89.797±3.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475、33.42、14.395、44.955;P值分别为0.002、0.048、0.030、0.012);但H组锥体细胞排列稀疏、松散,单位面积锥体细胞密度低于其他各组(0.1249±0.0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4.466,P值为0.017).(2)L1组、L2组大鼠海马CA1区ERK1和(或)ERK2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值(A值)(0.3082±0.0240、0.3125±0.0412)高于C组(0.2457±0.0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561、4.103,P值分别为0.044、0.035);M组及H组阳性细胞A值分别为0.2287±0.0228和0.2326±0.0331,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326、0.174,P值分别为0.888、0.951).结论 孕期连续受到低剂量X线照射可以促进子代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发生增殖性改变,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内ERK1和(或)ERK2蛋白表达增加来实现的,达到一定剂量时(0.09 mGy/d)呈现出增殖过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与胃肠道疾病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上段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提高常见胃疾病中胃食管反流的认识。方法 应用日本岛津G-B800mA全遥控、摇篮床X线诊断机和数字胃肠机,对有胃食管反流6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胃食管反流中可见有反流性食管炎、食管下段溃疬、滑动型裂孔疝、胃窦炎、食管下端及胃底贲门癌、胃癌术后,其中有胃食管反流而无食管及胃肠道病变8倒。结论 胃食管反流常可存在于其它消化道疾病中,也可单独存在。通过X线检查可以直观了解到胃食管反流的征象,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孕期连续受低剂量X线照射对子代Sprague-Dawley大鼠海马回1区(CA1)锥体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揭示造成影响的相关机制.方法 确定受孕SD大鼠25只,抽签法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H组、M组、L1组及L2组,分别接受0.09 mGy/d、0.06 mGy/d、0.03 mGy/d、0.015 mGy/d剂量的X线照射,照射18 d,无间隔)及对照组(C组,接受假照射),每组5只,仔鼠分组同孕鼠.通过HE染色、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图像处理系统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学进行观测(锥体细胞层次宽度及细胞密度变化)及胞质内细胞外信号反应激酶(ERK)1和(或)ERK2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1)孕期连续受到低剂量X线照射可以促进子代海马CA1区锥体层次宽度的增加,H组、M组、L1组及L2组的锥体层次宽度(像素)分别为129.620±38.491、116.217±1.161、118.343±20.916、122.066±13.036,高于C组(89.797±3.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475、33.42、14.395、44.955;P值分别为0.002、0.048、0.030、0.012);但H组锥体细胞排列稀疏、松散,单位面积锥体细胞密度低于其他各组(0.1249±0.0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4.466,P值为0.017).(2)L1组、L2组大鼠海马CA1区ERK1和(或)ERK2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值(A值)(0.3082±0.0240、0.3125±0.0412)高于C组(0.2457±0.0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561、4.103,P值分别为0.044、0.035);M组及H组阳性细胞A值分别为0.2287±0.0228和0.2326±0.0331,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326、0.174,P值分别为0.888、0.951).结论 孕期连续受到低剂量X线照射可以促进子代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发生增殖性改变,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内ERK1和(或)ERK2蛋白表达增加来实现的,达到一定剂量时(0.09 mGy/d)呈现出增殖过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卵巢的多层螺旋CT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卵巢的多层螺旋CT解剖表现,探讨其在卵巢与非卵巢起源盆部肿块中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临床和B超证实的正常成年女性盆腔以及5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盆部肿块的多层螺旋CT表现,盆部肿块中卵巢和非卵巢起源者分别为35例和16例。结果多层螺旋CT能较好地显示卵巢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通过卵巢静脉追踪至盆腔悬韧带及卵巢窝处,20例正常盆腔中卵巢的识别率为90%(36/40)。卵巢肿块患者中13例较小者见卵巢实质包绕肿块,22例较大者约95%(21/22)见“卵巢静脉征”。8例浆膜下肌瘤中约13%(1/8)见“卵巢静脉征”;另有5例能识别同侧正常卵巢。8例盆部腹膜外肿块均未见“卵巢静脉征”,而且肿块与髂血管、输尿管关系密切,输尿管向内侧移位或直肠向前推移。结论多层螺旋CT可清楚地显示卵巢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有利于识别正常卵巢以及鉴别卵巢与非卵巢组织起源的盆部肿块。  相似文献   
9.
MRI与解剖对比研究:视神经-眼平面脑外段视神经的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正常成人视神经-眼平面(NOP)视交叉以外段颅神经的MRI表现并与尸解测量结果对照,建立正常标准.方法:随机选择正常成人志愿者100例,采用GE 1.5T MRI echo speed plus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及相控阵头线圈,成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T1加权成像(SE-T1WI),自旋回波T2加权成像(SE-T2WI)和脂肪抑制序列(fs-TSE-T2WI);扫描方位以NOP平面为基准扫描.对20例无眼部疾患的成年尸体以NOP平面为中心进行轴位断层解锯.分别测量两组视神经眼球后神经膨大段直径、眶内段视神经直径、长度,管内段视神经直径及该段视神经起始至同侧视交叉的长度,后者与眶内段视神经长度之和即代表颅外段视神经的长度.结果:NOP平面上,正常人眼球后神经膨大段直径为4.2±0.56mm,眶内段直径为3.1±0.45mm、长度为24.6±2.88mm,管内段视神经直径为3.2±0.49mm,至同侧视交叉的长度为18.7±2.40mm,颅外段视神经的长度为43.3±3.83mm;尸解上述部位指标依次为3.9±0.30mm、3.8±0.40mm、23.9±3.00mm、3.4±0.39mm、17.4±1.37mm、41.2±3.00mm.统计分析,正常成人组内性别和年龄、双侧视神经之间无显著差异,正常人组和尸解组眶内段视神经、管内段视神经直径存在差异(P=0.000和P=0.021,均小于0.05).正常成人组与尸解组的其余四项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OP平面评价视神经有很大优势,MRI可以很好显示视神经的形态,是研究其解剖和疾病的有效检查手段;但是MRI的部分视神经数据与尸解数据还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CT对梗阻性黄疸诊断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病例的CT表现,并与B超诊断进行了比较。结果 本组引起梗阻性黄疸性的疾病,分别为胆管结石、胆管癌、胰头癌、胆囊癌及肝癌。CT的正确率为91.7%,超声的正确率84.7%,CT和超声作为互补的检查方法,其正确率可达94.4%。结论 CT能很好地显示胆管的扩张,梗阻段胆管的改变及其对周围软组织的浸润和转移情况。CT和超声互补,可作为梗阻性黄疽的病因诊断较为有价值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