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雷贝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Hp感染活动期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活动性胃溃疡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第1周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3联疗法根除Hp,第2-8周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联合硫糖铝;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疗程结束后行胃镜及病理检查,随诊所有患者1年溃疡复发率。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溃疡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在1年内的溃疡复发率(14.1%)明显低于对照组(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活动胜胃溃疡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文对神农香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var. aromaticum)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特征代谢产物开展研究,并以此为依据筛选核心种质,为神农香菊的资源保护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21对分别来源于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的简单重复序列引物(SSR)对我国神农架林区的151份神农香菊样本、41份疑似野菊样本和武汉市洪山区11份野菊对照样本进行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基于遗传信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对不同遗传分组的代表性纯合样本开展9种代谢物的差异分析,利用最小距离逐步取样策略(LDSS)筛选神农香菊的核心种质。结果 21对引物在所有研究样本中共扩增出202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9.619个。神农架5个居群的平均有效基因数(Ne)为2.518,香农多样性指数(I)为1.004,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526,杂合度(H)为0.246。居群间具有较低的遗传分化(Fst<0.12)和较高的基因流水平(Nm>1)。遗传结构分析显示,神农架的所有样品可分为三个遗传组。异绿原酸C、蒙花苷、木犀草苷等物质在三个组的样本间有明显的含量差异。基于遗传信息,最终筛选出了来自神农架3个地方居群的45份核心种质。结论 本研究展示了神农香菊自然居群整体存在的中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同时神农香菊样本与邻(混)生的疑似野菊样本具有清晰的形态差异,但两者间可能存在基因流或遗传混杂。这些信息为研究神农香菊的起源进化和对其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评价C14呼气实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诊疗方面的价值.方法 18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两种不同诊疗流程分组,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后溃疡治疗有效率及卫生成本-效果比.结果 两组在有效率方面未见显著性差异(86.1%vs88.2%,P=0.825).行C14呼气实验检测后选择性根除Hp组患者卫生成本-效果比优于对照组(7.79vs8.00,P<0.05).结论 应重视C14呼气实验在消化性溃疡诊疗中的卫生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症状改善情况及根除Hp的疗效。方法将128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实验组(68例)口服兰索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囊+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疗程14 d。治疗后4周及随访半年,均行C14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根除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症状总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胃排空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可提高FD的疗效,对HP阳性FD患者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熊萍  董刚强  李世云  林勇  饶进  杜春  苟晓琴  李龙英 《西部医学》2012,24(10):1967-1968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和凯思立D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12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4例,对照组口服凯思立D,1片/d;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鲑鱼降钙素肌肉注射,50IU/次,1次/周,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2%,明显高于对照组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的骨密度则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凯思立D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好,可明显改善症状,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15岁 ,农村学生。因头痛 ,呕吐 3月 ,抽搐 2小时入院。当地医院血象 ,骨髓及头颅CT检查均未见异常 ,脑脊液中蛋白及白细胞增加 ,诊断为脑膜脑炎。入院时面部浮肿 ,可见丘疹 ,双瞳等大 ,光反射存在 ,右眼外展差 ,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 ,肝脾肋下未及 ,颈抗 (+) ,克氏征 (± )。查Hb140g L ,WBC7 2× 10 9/L ,分类无幼稚细胞 ,血小板 82×10 9/L ,脑脊液检查 :WBC145× 10 6 L分类淋巴细胞占 95 % ,蛋白 1 2 5g L ,胸片提示纵隔影增宽 ,多系淋巴结核。入院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入院后仍考虑结核性脑膜炎用HRSE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资源食品苦荞芽和苦荞苗中黄酮类化合物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差异及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揭示苦荞麦种子发芽过程中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趋势,为苦荞芽苗菜的品质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ESI-QQQ-MS)对苦荞芽和苦荞苗中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和槲皮素进行含量检测,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苦荞芽和苗中有关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通过多反应MRM模式检测发现苦荞芽和苦荞苗中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槲皮素的相对含量及合成路径中相关基因FtPAL,FtC4H,Ft4CL,FtCHS,FtCHI,FtF3H,FtF3'H,FtFLS,FtDFR,FtLAR,FtANS,FtANR的表达量均存在差异,苦荞芽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和相关基因表达量均高于苦荞苗。结论:苦荞芽中黄酮类次生代谢物的更多积累可能和苦荞麦种子萌发初始阶段抵御外界环境有关。从应用角度来看,苦荞芽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于苦荞苗,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糖代谢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肝硬化代偿与失代偿病人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进行监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失代偿组存在着糖耐量异常,餐后2小时血糖、血清空腹胰岛素、胰岛素释放指数显著高于代偿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代偿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糖代谢的调节在肝硬化代偿期内并无明显异常,而肝硬化发展到失代偿期时,则出现程度不一的糖代谢障碍.这与肝功能损害、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9.
误收住消化内科腹痛170例外科会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避免或减少腹痛诊治的延误.方法 分析因腹痛收住消化内科后请外科会诊的原因及病例构成.结果 外科会诊患者中以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最多见占51.07%,其次以肠道肿瘤多见占17.78%.超声检查32.78%、CT检查26.67%、胃肠镜检查13.89%可确诊这类患者,及时行这些检查可缩短腹痛患者入院后至请会诊时间.结论 对腹痛待诊患者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者,应根据病情尽早安排超声、CT及胃肠镜检查,仔细观察症状及体征变化,能最大可能避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酒精性肝病患者按完全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45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43例,给予极化液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标的恢复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ALT、AST、GGT、TBIL、ALB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10.86,P〈0.05),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t=12.87,P〈0.05)。治疗组显效29例(64.4%),有效13例(28.9%),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18例(41.9%),有效12例(27.9%),总有效率69.8%,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14.20)。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和乏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腹水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