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5篇
  2014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整个骨肿瘤制成组织大切片,通过光镜观察和图像分析,对10例侵袭性骨肿瘤的骨质破坏机制进行研究,其中骨肉瘤2例,纤维肉瘤3例,骨巨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淋巴瘤、骨髓瘤和骨旁骨肉瘤各1例。结果表明:肿瘤中心区的骨质破坏程度明显高于肿瘤边缘区和外围区,同时未见到破骨细胞被激活致溶骨增强的现象,这些都支持侵袭性骨肿瘤的骨质破坏机制,主要是肿瘤细胞直接溶骨的学说。根据我们的观察,骨肿瘤组织破坏骨质有三种方式:(1)肿瘤细胞与骨质直接接触,溶解骨质。(2)肿瘤组织侵入哈氏管,引起管腔扩大,管壁破坏。(3)肿瘤组织直接压迫致骨皮质萎缩变薄,骨小粱变纤细。结果还表明:侵袭程度不同的骨肿瘤,其骨质破坏的主要方式也不同。侵袭性较高的骨肉瘤、纤维肉瘤和淋巴瘤,其肿瘤中心区和边缘区的哈氏管内较多见肿瘤组织的浸润,提示这些肿瘤可能首先通过哈氏管进行扩散的;侵袭性较低的骨巨细胞瘤和软骨母细胞瘤则未见到这种现象,而以局部骨质破坏和压迫萎缩为主;骨旁骨肉瘤虽然也出现哈氏管浸润,但管壁的破坏程度明显比骨肉瘤轻。  相似文献   
2.
影响骨巨细胞瘤预后的临床和病理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影响骨巨细胞瘤预后的临床和病理因素,探讨可供临床预测患者预后和选择治疗方式的病理形态学指标。方法:从存档病例中选取有完整病历记录和追踪观察的骨巨细胞瘤病例41例,分复发和无复发两组,分析预后与组织学分级、组织形态学测量、免疫组化CD68和Ki67双重表达以及手术方式(病灶内刮除、肿瘤完整切除或广泛切除)的关系。结果:骨巨细胞瘤的预后与组织学分级、单核基质细胞的细胞面积、核面积、核分裂数和Ki67的阳性细胞数以及手术方式有关,而与多核巨细胞的数目和形态、单核基质细胞的核周长、核长/短径比值无关。结论:组织学分级对预测肿瘤的预后仍有一定意义,值得保留供临床参考;组织形态学测量将细胞形态指标量化,能客观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对预测本瘤的预后意义更大,值得进一步探讨;单核基质细胞的异型性和Ki67阳性表达的细胞数与肿瘤复发有关,同时支持单核基质细胞是肿瘤细胞成分的学说;病灶内刮除的术后复发率较高,应尽量避免采用这种手术方式,尤其是对于Jaffe分级为Ⅱ或Ⅲ级的肿瘤、组织细胞形态学测量显示单核基质细胞的细胞面积、核面积及核分裂数高的病例、Ki67免疫组化显示阳性细胞多的病例,应更多选择肿瘤完整切除或广泛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问质瘤(GISTs)的组织学起源与病理特点。方法:对15例GISTs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对比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多以腹部包块、疼痛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以梭形细胞型为主(93.3%),CD117阳性率为100%,CD34阳性率为73.3%。结论:GISTs符合卡哈尔问质细胞来源。CD117及CD34对GISTs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林  董书堃  文剑明 《癌症》2002,21(11):1263-1266
端粒酶使细胞在不断的分裂中逐渐丢失的端粒得以延长,我们过去在85%的骨侵袭性肿瘤中也检出有端粒酶活性,因此它被作为肿瘤细胞的一种标志.研究发现,端粒酶蛋白亚单位hTERT对端粒酶活性的调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拟对临床骨巨细胞瘤标本进行hTERT基因的定量检测,并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hTERT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维甲酸和地塞米松对骨肉瘤细胞分化与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林  文剑明  张萌  董书堃  赵国强 《癌症》1999,18(6):642-645
目的:观察维甲酸(RA)和地塞以(DEX)对骨肉瘤细胞(HOS)形态和功能分化的诱导作用以及分人化后细胞周期与端粒酶活性变化。方法:用RA和DEX诱导HOS细胞分化,观察分化后瘤细胞的细胞形态和功能细胞停留在G2/M期 ,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形态和功能分化成熟,碱性磷酸酶(AP)活性明显升高,瘤细胞端粒酶活性随药物作用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弱。结论:RA和DEX能诱导骨肉瘤细胞分化的形态和  相似文献   
6.
小细胞肺癌对化疗及放疗的疗效显著,已不需要手术治疗。因此,准确地鉴别小细胞癌与其他类型的肺癌十分重要。作者复查了1970~1978年 Johns Hopkins 医院40例活检证实为小细胞肺癌并进行过化疗和放疗的死者尸检记录。复查结果发现40例中有5例为非小细胞癌,6例为混合型癌,29例为小细胞癌。5例非小细胞肺癌中3例为鳞状细胞癌,1例为腺癌,1例为未分化大细胞癌。其临床表现均为局限性病变(即肿瘤不超出同侧胸腔及同侧锁骨上淋巴结),病程进展也比较慢,与一般的小细胞肺癌不同。6例混合型癌中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 of bone,GCT)组织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系统mRNA的表达与GCT病理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2例GCT组织u-PA,u-PA受体(u-PAR)及其抑制因子2(PAI-2)mRNA的表达。结果:①u-PA,u-PAR,PAl.2mRNA在GCT组织多核巨细胞(MGC)的阳性率分别为64.3%,71.4%和40.5%;单核基质细胞(MC)的阳性率分别为54.8%,45.2%和9.5%。②Ⅱ、Ⅲ级和复发组GCT的MGC u-PA mRNA与MC u-PA,u-PAR mRNA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Ⅰ级(x^2分别为8.00,7.82,6.81,P&;lt;0.05)和无复发组(x^2分别为5.49,5.54,9.84,P&;lt;0.05);③GCT组织两种细胞间的u-PA mRNA表达(P&;lt;0.05)、MGC u-PAR与PAI-2 mRNA的表达间、MC u-PA与u-PAR mRNA的表达问均呈正相关(x^2分别为7.20,8.19,P&;lt;0.05):MGC PAI-2 mRN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MC的阳性率(x^2=10.73,P&;lt;0.05)。结论:GCT组织u-PA,u-PAR mRNA的表达,尤其是在MC中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用人工负压吸引形成皮肤水疱获取麻风皮损组织的单核细胞(MNC),以对各型麻风水疱中的细胞数量、种类和免疫细胞化学进行动态观察。选麻风患者4人,其中TT和LL各1例,BL2例,均为新发现或经短期治疗的病例,年龄28~58岁,皮损活检证实均有典型病变。对照组为健康者5人,男3女2,年龄23-56岁。置四孔(孔径8mm)有机玻璃板于上肢皮损处,健康者则置于前臂内侧,与负压器相连,负压为150mmHg,经90-120分钟,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人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蛋白亚单位(human telomerase catalytic subunit,hTERT)基因在不同分级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骨巨细胞瘤样本并进行病理学分级,采用TRAP方法检测端粒酶活性,RT-PCR方法检测各样本中hTERT基因的表达,经薄层分析扫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约80%的骨巨细胞瘤组织中有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表达组织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骨巨细胞瘤Ⅰ级样本不表达hTERT基因或表达极弱,13例骨巨细胞瘤Ⅱ级与3例骨巨细胞瘤Ⅲ级的样本有较高的hTERT基因表达水平,与骨巨细胞瘤Ⅰ级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巨细胞瘤Ⅱ级与Ⅲ级的hTERT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样本hTERT基因表达亦较其他样本明显增高.[结论]骨巨细胞瘤组织中可检测到端粒酶活性和hTERT基因,hTERT基因表达量可为骨巨细胞瘤分级及生物学行为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