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骨髓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hRNA表达质粒沉默含IQ模序的RasGTP酶活化蛋白1(IQ motif-containing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1,IQGAP1)后转染RPMI8226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PMI8226-shIQGAP1组、RPMI8226-shRNA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RPMI8226组细胞IQGAP1表达;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于各组细胞后,Transwell迁移实验和M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力,RT-PCR法检测姜黄素作用后IQGAP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姜黄素对各组细胞IQGAP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使用shRNA表达质粒沉默IQGAP1后,RPMI8226细胞IQGAP1表达减少;RPMI8226-shIQGAP1组较RPMI8226-shRNA 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RPMI8226 组细胞迁移及侵袭力下降,姜黄素可降低RPMI8226-shRNA 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RPMI8226组细胞迁移及侵袭力,无浓度相关性,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对RPMI8226-shIQGAP1组作用后细胞的迁移及侵袭力无明显变化。对于RPMI8226-shRNA阴性对照组及未转染RPMI8226组,姜黄素作用后IQGA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下降。结论:姜黄素通过抑制IQGAP1的表达降低骨髓瘤细胞的迁移力和侵袭力。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难治性CD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均为多中心性CD,中位年龄为42.7(31-57)岁,移植前淋巴结平均最大直径为30mm,预处理2例采用BEAM,1例采用司莫司汀+依托泊甙+马法兰。采集物CD34’细胞中位数为7.47(5.51-10.00)×10 6/kg,单个核细胞(MNC)中位数为3.16(2.48-4.01)×10 8/kg。结果患者接受移植前均为难治性CD。所有患者均移植成功,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 9/L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2(11-13)天,血小板〉20×10 9/L为移植后13(12-15)天,移植后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淋巴结均消失,平均消失时间为21天。3例患者均完全缓解,至最近随访时间均未复发,中位生存时间超过2年。而联合化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病死率达55.6%,CR率为16.7%,与自体干细胞移植相比存活率明显下降。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疗效良好,可作为难治性CD的挽救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化疗后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以期临床早期预防。方法选择1997年1月-2012年10月血液科住院的MM患者,其中败血症患者42例为研究组,另从同期住院无败血症的MM患者中随机抽取57例作为对照组,对继发败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AMS60全自动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采用GNS-120药敏卡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败血症患者发热42例、畏寒31例、寒颤23例,分布率分别为100.00%、73.81%、54.76%;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30g/L、肾功能不全、骨髓瘤未缓解、血清β-微球蛋白≥3.5mg/L与MM患者败血症发病显著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30g/L(OR=3.621)、肾功能不全(OR=3.075)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败血症发病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髓瘤达缓解状态(CR/PR)(OR=0.074)与MM患者败血症发病呈负相关(P<0.05);败血症患者共分离出42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12株,占28.57%,革兰阴性菌25株占59.53%,真菌5株占11.90%。结论血清白蛋白<30g/L、肾功能不全是MM患者发生败血症的重要因素,而骨髓瘤达缓解状态是MM患者发生败血症的保护因素,医师应关注MM患者发生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早期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 VPA)对人骨髓瘤RPMI8226和U266细胞增殖及IL-6/JAK/STAT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RPMI8226和U266细胞经不同浓度VPA处理12及24 h后进行实验,MTT法检测VP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VPA处理后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率,ELISA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IL-6的浓度,半定量RT-PCR检测VPA作用后RPMI8226和U266细胞中STAT3、STAT5、Bcl-xL、Mcl-1、c-Myc、CCND1和VEGF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JAK2和STAT5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 10、20及40 μmol/L VPA处理RPMI8226和U266细胞12 h及24 h后,细胞存活率值显著下降,与各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2) VPA处理RPMI8226和U266细胞 24 h后,G1/G0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细胞凋亡率增加,且凋亡率与VPA的作用剂量相关。(3) VPA处理RPMI8226和U266细胞24 h后,上清IL-6浓度与VPA浓度呈负相关。(4) RPMI8226和U266细胞组在40 μmol/L VPA处理后其STAT3、STAT5、Bcl-xL、Mcl-1、c-Myc、CCND1和VEGF mRNA表达减低,与未处理组比较有显著差异。(5) 与对照组比较,VPA处理组p-JAK2、JAK2、p-STAT5和STAT5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结论:(1) VPA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有体外抑制作用; (2) VPA对骨髓瘤细胞株的体外抑制可能是通过调节IL-6/JAK/STAT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苯吸入对小鼠骨髓细胞损伤情况以及去乙酰化酶水平的变化。方法 自制动式苯吸入装置中放8~9周龄CD1雄性小鼠实验组吸入苯,正常对照组吸空气,6h/d,5天/周,300ml/m3及900ml/m3维持12周。末次吸苯后第2天,获取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测骨髓细胞凋亡情况及用去乙酰化酶(HDAC)试剂盒测去乙酰化酶(HDAC酶)活性变化。结果 300ml/m3∶实验组小鼠骨髓细胞中早期凋亡细胞(AnnexinⅤ+PI-)比例(13.80%±5.31%)是对照组(8.33%±0.61%)的1.65倍(P<0.05);晚期骨髓凋亡细胞(AnnexinⅤ+PI+)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0ml/m3∶实验组小鼠骨髓细胞中早期凋亡细胞(AnnexinⅤ+PI-)比例(13.10%±5.39%)是对照组(7.16%±2.18%)的1.83倍(P<0.05);实验组晚期凋亡骨髓细胞(AnnexinⅤ+PI+)比例(7.11%±3.54%)是对照组(4.54%±0.84%)的1.57倍(P<0.05)。(2)900ml/m3苯浓度吸入小鼠组骨髓单个核细胞去乙酰化酶活性[(7.89±2.58)×10-3A值/微克]是正常对照组[(5.00±1.52)×10-3A值/微克)]的1.58倍(P<0.05)。结论 苯吸入可致小鼠骨髓细胞产生凋亡坏死。苯吸入致小鼠骨髓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万科)联合EPOCH化疗作为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复发或难治性NHL患者。采用万珂联合EPOCH化疗作为治疗方案,观察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及近期生存情况。结果30例患者各接受2-4个周期该联合治疗方案,总客观有效率(OR)为53.4%,其中5例(16.7%)获得完全缓解(CR)。研究还显示有B症状患者较无B症状患者对该联合化疗方案的反应差(OR分别为20%VS33.3%,P〈0.05);高乳酸脱氢酶LDH患者较正常LDH患者疗效差(OR分别为6.7%VS46.7%,P〈0.01);骨髓有无受侵犯、β2-MG是否增高、年龄、肿瘤细胞来源及ECOG(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的OR比较无在统计学差异。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时间PFS为10个月,95%可信区间为6.18%-13.82%。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伴轻微感染、周围神经性毒性、胃肠道反应,但均可耐受。结论万珂联合EP-OCH化疗治疗方案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我们认为该联合化疗可以作为治疗复发或难治性NHL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并值得进一步深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含IQ模序的GTP酶活化蛋白1(IQ motif-containing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1,IQGAP1)在骨髓瘤细胞中的过表达及其机制。方法:RT-PCR和Western blotting 检测RPMI8226和U266细胞IQGAP1表达;使用不同的寡核苷酸序列构建沉默人IQGAP1的shRNA质粒(clone 1、clone 2、clone 3和clone 4)、转染RPMI8226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IQGAP1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RPMI8226-shIQGAP1组 (clone 1)、RPMI8226-shRNA阴性对照组和RPMI8226未转染组细胞p-ERK1/2、ERK1/2、Akt、p-AKT、STAT3和p-STAT3水平,免疫共沉淀确定IQGAP1和ERK的关系。结果:IQGAP1在RPMI8226和U266骨髓瘤细胞株中过表达,使用shRNA表达质粒沉默RPMI8226细胞IQGAP1 后,IQGAP1表达减少,在有或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作用下检测RPMI8226-shIQGAP1组 (clone 1) 细胞增殖明显下降。进一步检测3组细胞p-ERK1/2、ERK1/2、AKT、p-AKT、STAT3和p-STAT3蛋白水平,与RPMI8226-shRNA阴性对照组和RPMI8226未转染组相比,RPMI8226-shIQGAP1组ERK1/2磷酸化水平下降70.2%,免疫共沉淀法明确在RPMI8226细胞中IQGAP1和ERK存在相互作用。结论:IQGAP1在骨髓瘤细胞中的过表达可能与MAPK途径的ERK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的自杀基因胸腺激酶(TK)对小鼠树突状细胞(DC)的杀伤作用.方法 构建含自杀基因TK的慢病毒载体质粒,转染树突状细胞后通过更昔洛韦激活自杀基因使细胞死亡.结果 阳性重组质粒酶切及测序鉴定与预期结果相符,成功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收集含自杀基因的慢病毒,测其效价为2×109TU/ml,达到实验要求.慢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后,观察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大小及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率为96.43%.CCK-8法检测发现,树突状细胞随着更昔洛韦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上升.药物浓度100μ g/ml作用时间48h时,为药物对细胞的最佳杀伤作用时间;更昔洛韦该药物对正常的树突状细胞未发现有毒性作用.结论 慢病毒介导的自杀基因TK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