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吻合棘(KS)是指腰椎相邻2个棘突相互靠近碰撞引起下腰痛,腰椎过伸时症状加重的一种疾病~([1])。本院2016年收治1例L_(4,5) KS并L_5右侧峡部裂及近横向脊椎隐裂致L_5右侧形成浮动半椎板的病例,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患者,男,30岁,因"劳累后下腰部正中及右侧髂腰部疼痛加重1年"就诊。追问病史,12年前新兵训练5 km武装越野时曾出现类似症状,疼痛  相似文献   
2.
3.
正患者,女,40岁,现役军人。体能测试后右小腿近端内侧持续疼痛2周就诊。体能测试前4周开始长跑锻炼,每日跑3.5~4 km,偶有右小腿近端不适,休息及外敷膏药后减轻。测试当天上午50 m折返跑,下午测试3 km跑,接近最后300 m时感觉左小腿近端疼痛,逐渐加重。坚持跑完全程后行走已呈跛行。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对一种新型颈椎前路可固定钛笼在维持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后椎间三维运动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效果进行评价。方法设计加工新型的颈椎前路可固定钛笼并以6具急性脑死亡新鲜青年男性颈椎尸体标本进行生物力学三维运动稳定性评估。每个标本顺序完成以下状态的生物力学测试:完整状态、C4~6椎体次全切除+钛笼钢板内固定、C4~6椎体次全切除+可固定钛笼固定。通过摄像测量固定节段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可固定钛笼可显著提高颈椎固定节段在三维运动的稳定性,但不及钛笼+钢板固定模式坚强,尤其在伸展活动时。结论可固定式钛笼可提供足够有效的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后的稳定性重建保证,虽然整体固定强度不及传统的钛笼+钢板固定模式,但可能更有利于椎间植骨颗粒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正腰骶椎畸形压迫神经会出现症状~([1])。本研究报道1例L5/S1椎间孔狭窄的腰骶椎畸形但无临床症状的病例,分析无症状原因,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44岁,因"长距离行走后出现右侧腰腿痛1周"于2016年11月30日来本院就诊。查体示右侧髂腰部压痛并向右小腿外侧放射,右小腿外侧痛觉过敏,直腿抬高试验60°(+),左下肢查体(-),呈右侧L5和/或S1神经根受压表现。腰椎正位X线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60岁。左下肢放射痛5年,加重伴腰痛1年,于2016年9月26日入院。曾于2016年4月在外院行腰椎MRI检查,显示L_(4~5)、L_5~S_1椎间盘突出,正规非手术治疗5个月无效。查体:L_(4~5)、L_5~S_1棘突间压叩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40°(+),左小腿外侧感觉减退,左胫前肌肌力4~+级,拇背伸肌力4级。L_5及S_1神经根呈受损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下颈椎椎弓根前入口及椎弓根前半的四壁皮质厚度行CT影像学测量,为前路椎弓根钉准确置入提供参考.方法 对10例正常新鲜尸体的颈椎标本进行CT扫描并重建图像.用AutoCAD 2007软件的“对齐标注”测量下颈椎椎弓根前人口上(SAE)、内(MAE)、下(IAE)和外(LAE)以及椎弓根前半上(SPA)、内(MPA)、下(IPA)和外(LPA)的皮质厚度(精确度0.1 mm),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3~7左侧和右侧的平均SAE、MAE、IAE、LAE、SPA、MPA、IPA及LPA厚度分别为(1.9±0.6)和(1.9±0.5)mm、(1.9±0.7)和(1.9士0.4) mm、(2.4±0.6)和(2.4±0.5) mm、(0.9±0.5)和(0.9±0.6) mm、(2.3±0.9)和(2.3±0.7)mm、(2.1士0.5)和(2.1±0.6) mm、(2.2±0.8)和(2.2±0.7) mm及(1.0±0.7)和(1.0士0.6)mm.同一颈椎同一测量指标的左、右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对同一颈椎同侧的不同测量指标行单因素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结果示LAE与LPA最薄,均薄于其他6个测量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LAE与LPA厚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颈椎椎弓根LAE及LPA较其他侧壁皮质菲薄,如皮质厚度与抵抗外力强度一致,则LAE和LPA抵抗外力的强度最小.提示颈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寻找前入口时应避免靠近LAE,在螺钉置入过程中应避免靠近LPA.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CT及MRI横断面图像行距离及角度测量以评价双侧前路颈椎弓根钉板系统(ACPS)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于海军总医院行颈椎CT检查且排除骨性畸形的50例男性的下颈椎影像学资料及其中38例的颈椎MRI横断面T2WI图像.在CT骨窗图像上测量最佳进针点距椎体正中线(MVB)的水平距离(DOM)、椎弓根轴线长度(CPA)、椎弓根外宽度(OPW)、同侧实际钉道(AST)长度(根据3.5mm直径螺钉的螺帽半径为2.25~2.50 mm得出调整后进钉点在同侧距MVB水平距离为-2.5 mm处)、钉道有效宽度(ATW)、椎弓根外倾角(PTA)、钉道外倾角(TTA).在MRI图像上测量椎动脉-椎弓根距离(DAP)、脊髓-椎弓根距离(DCP)和椎动脉直径(DVA).结果 任一测量值左、右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将同序列同一参数的左、右侧测量数据予以合并进行后续分析.在C3~6,OPW大于ATW、PTA大于TTA(P均<0.05).以4.5mm为界,C3、C4、C5、C6分别有20%、18%、17%、8%的OPW及700%、64%、38%、29%的ATW有椎弓根穿破风险.由于DAP和DCP存在,ACPS非严重移位(分别为2.9和4.4 mm)可无临床症状.G7的ATW最小为5.6mm.结论 使用双侧ACPS时椎弓根穿破率高,非严重穿破时由于DAP和DCP的存在可无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直立体位下无创性轴向加载的方式,建立一种新型兔腰椎间盘早期退变的动物模型。方法:24只4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将实验组动物置于特制筒内使之保持直立体位,并自颈部施以600g轴向载荷,每日6h;对照组动物不接受任何处理而常规饲养。在实验开始前及实验开始后4周、8周、12周时对全部动物行X线及MRI检查,观察实验组动物在筒内时腰椎的骨性结构,通过椎间盘高度指数(disc height index,DHI)测量,比较两组动物侧卧位时L2/3、L4/5和L6/7节段椎间隙高度改变;通过髓核相对灰度值测量比较两组动物髓核含水量变化。14周后全部动物处死,取L5/6节段胶冻状髓核组织,应用rtPCR检测Ⅰ型胶原、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表达水平;取L6/7节段椎间盘连同上、下各1mm软骨下骨,应用HE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各组动物椎间盘组织结构改变。结果:2只实验组动物在实验过程中死亡,其对应的实验数据从结果中剔除。腰椎X线片显示,在直立体位负重条件下,实验组兔腰椎形成明显后凸,较侧卧位下腰椎间隙明显变窄,在L2/3节段,直立体位下椎间隙高度为侧卧位时的75.1%(P0.05);在L4/5节段为54.8%(P0.05);在L6/7节段为47.9%(P0.05)。DHI测量显示两组动物腰椎各节段DHI在任何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MRI结果显示,在L2/3节段,实验组与对照组髓核灰度值在任何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L4/5节段,实验组与对照组髓核相对灰度值在12周时开始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L6/7节段,两组间在8周时即开始有显著性差异(P0.05)。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Ⅰ型胶原m 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3.57倍,P0.05);而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35倍和0.43倍,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对照组与实验组椎间盘组织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组髓核组织与纤维环间边界清晰,髓核内富含均匀分布的髓核细胞;实验组内层纤维环明显增生,而髓核区域相应减小。结论:直立体位下无创性轴向加载方式可显著加速兔腰椎间盘的退变进程,其在发病机理上与人类椎间盘退变更加相似,该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