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甘肃省疾病监测点死因谱及潜在减寿年数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甘肃省疾病监测点死因谱及潜在减寿年数构成特征,为制定甘肃省重大疾病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甘肃省各监测点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收集的死因数据进行核对,按照ICD标准进行死因编码,然后由甘肃省CDC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甘肃省疾病监测点死因构成顺位第1位是循环系统疾病,粗死亡率为187.84/10万(标化率为277.51/10万),构成比为35.99%。处于第2位的是肿瘤,粗死亡率为103.15/10万(标化率为130.63/10万),构成比为19.77%;处于第3位的是呼吸系统疾病,粗死亡率为103.09/10万(标化率为160.93/10万),构成比为19.75%;损伤和中毒排第4位。潜在减寿年数构成顺位第1位是损伤和中毒,减寿率为19.86‰,第2位是循环系统疾病,减寿率为11.88‰,第3位是肿瘤,减寿率为11.68‰。结论2007年甘肃省疾病监测点死亡率最高的是循环系统疾病,而造成早死的主要原因是损伤和中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甘肃省农村居民高血压变化趋势,为预防农村居民高血压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择甘肃省一偏远山区自然村作为高血压监测现场,对常住人口开展每2年1次动态的临床体检,连续监测23年。结果 23年间,监测点>18岁人群高血压检出率从6.9%增加至36.7%,其增长速度为431.9%;18~35岁人群比>35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长更快;心脑血管病相关死亡比例由42.9%上升至80.0%。结论甘肃省农村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增长迅速,应尽早制定控制农村地区高血压的相应政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甘肃省基层医疗机构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管理中随访记录血压值的真实性。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甘肃省14个市州的2个县区,每县区随机抽取2个基层机构,分别抽取2015和2016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档案560份,同时入户现场核查并测量血压值,比较健康档案中末次随访血压记录值和现场血压核查值的血压控制率。结果 2015年入户核查高血压患者389例,2016年433例,两年合计822例。2015和2016年随访血压记录值明显高于现场血压核查值的高血压控制率(2015年:62.2%比27.0%;2016年:64.9%比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访血压记录值明显高于现场血压核查值的高血压控制率,建议将现场血压核查值作为评价高血压控制情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研究道路交通伤害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一个村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健康教育干预,研究干预前后道路安全知识和行为的改变。结果知识平均分干预后较干预前提高了35.98%(t=11.35,P〈0.05),危险行为平均分降低了48.52%(t=4.53,P〈0.05)。干预后所有重点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提高(P〈0.05)。57.14%的主要危险行为在人群中所占比例干预后较干预前降低(P〈0.05),42.86%的变化不大(P〉0.05)。干预前后研究对象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1,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农民道路交通安全认知有显著作用,对于改变危险行为有一审作用府存农村积栅开展漕路夺涌寄伞僻康新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甘肃省社区居民对CHS的利用情况和满意度,为促进全省CHS发展提出建议。方法采用偶遇拦截法,对途经CHS机构的本社区居民,进行CHS满意度调查。结果大部分居民对CHS的满意度在80%以上,但是对CHS机构的医疗设施与设备、服务水平、药品价格的满意度较低,最不满意的服务是未将CHS纳入医保范围。结论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着力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促进参保人员充分利用CHS,切实转变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全面了解甘肃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系统参与慢性病干预能力的现状,分析参与慢性病干预工作中的制约因素,为完善全省慢性病监测、干预、评估体系,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010年甘肃省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问卷》,通过定性访谈和网络填报获得相关数据。结果全省总计有19.31%的CDC开展了针对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干预工作,总体参与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相关干预的能力较为薄弱,干预手段单一;各级CDC慢性病防控经费平均占本单位工作经费总额的比例均不足1%;开展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的CDC个数仅占全省CDC总数的5.94%。结论各级CDC主要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能力较差,经费匮乏,需建立慢性病预防控制体系以提高各级CDC对慢性病的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哨点医院0~14岁儿童伤害监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甘肃省儿童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评价伤害预防效果和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随机抽取2006年兰州市和敦煌市6个伤害监测哨点医院0~14岁儿童伤害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儿童伤害患者的年龄、性别、伤害发生原因及地点、伤害性质及程度等。结果657例0~14岁儿童伤害病例中,0~岁组218例(33.18%),性别比为1.63∶1;5~14岁组439例(66.82%),性别比为2.60∶1,5~14岁组男童发生伤害的比例增大。0~岁组儿童发生伤害的前三位原因依次为烧烫伤、跌倒/坠落伤和钝器伤,主要发生地点为家中(74.31%);5~14岁组儿童发生伤害的前三位原因依次为跌倒/坠落伤、钝器伤和机动车车祸,主要发生地点为学校与公共场所(35.08%)。大部分伤害为意外伤害,伤害程度多为轻度。结论预防儿童伤害的发生,应加强各人群健康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同时,应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减少环境隐患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甘肃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基本现状,为科学合理地配置甘肃省卫生资源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调查分析甘肃省98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基本情况。结果甘肃省57.14%的市(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平均面积不足,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配置不平衡。结论建议加大对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将其业务用房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国家对西部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一定倾斜政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室内空气污染综合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炉灶改良和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对于改善农村室内空气污染的效果。方法住使用生物燃料农村地区随机选择3个乡,分别作为干预组、部分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炉灶改良和(或)健康促进干预,评价十预效果。结果改良炉灶污染物排放量减少90%以上;安装烟囱比例提高6%以上;各相关危险行为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炉灶改良、健康促进对降低农村室内空气污染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甘肃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提供及财政状况基本现状,为发展甘肃省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调查分析甘肃省98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6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提供情况及财政状况。结果甘肃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利用率较低,公共卫生服务不完善且质量较差。40.01%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6.0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财政支出大于收入,政府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不足。结论建议转变服务模式,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训,加大政府投入,建立收支两条线的财务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