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目的:基于LKT实验室抗氧化小分子化合物库,筛选人造血干细胞(HSC)体外扩增效果最佳的小分子化合物,并初步验证其对人HSC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MACS磁珠富集脐带血CD34~+细胞,体外加药培养1周后应用BD Fortessa高通量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细胞及CD34~+CD49f~+细胞的绝对数和比例,以SR1(1μmol/L)为阳性对照,筛选出多个候选化合物。对候选化合物浓度、安全系数、扩增效果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后,选出C2968、D3331、B1753、B3358 4个化合物进行后续实验。通过浓度梯度分析初步确定4个化合物的最佳使用浓度,并在此浓度下进行CFC体外短期造血集落形成实验,以验证化合物对人HSC自我更新、多向分化两大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结果:应用高通量流式细胞术检测85种抗氧化小分子化合物,筛选得到对人CD34~+细胞及CD34~+CD49f~+细胞具有显著扩增作用的4种化合物C2968、D3331、B1753、B3358。通过体外多浓度梯度稀释培养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确定其最佳使用浓度,分别为C2968(0.5μmol/L)、D3331(1.5μmol/L)、B1753(1.5μmol/L)、B3358(15μmol/L)。体外短期造血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处理组较对照组集落形成数量明显增多,多能祖细胞多向分化潜能得以维持。结论:C2968、D3331、B1753、B3358 4种抗氧化小分子化合物在维持人HSC自我更新的同时能够保证其多向分化潜能,具有较好的体外扩增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MM)患者伴继发髓外病变(secondary extramedullary disease,sEMD)后应用脂质体阿霉素(liposomal doxorubicin,LPD)治疗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与安全性,以及RRMM患者出现sEMD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的40例RRMM伴sEMD、接受LP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初诊基线特征,继发sEMD的临床表现。观察其应用LPD的疗效、不良反应与PFS;并根据sEMD临床特点对其进行亚组分析,多因素分析得出sEMD-OS预后因素。  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国际分期系统(international stage system,ISS)Ⅲ期为继发EMD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完成中位5(3~9)个疗程的LPD治疗,2个疗程总体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60.0%,13例完成6个疗程及以上化疗,ORR为100%;3级以上不良反应率为5%;预计中位PFS(median PFS,mPFS)为8.0个月(95%CI:7.5~8.5),界标分析示LPD≥6个疗程组相比于<6个疗程组PFS延长(P=0.093)。预计sEMD中位OS(median OS,mOS)为22.0个月(95%CI:18.2~25.8),1年OS率为73.6%,2年OS率为38.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非骨旁sEMD与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250 U/L为sEMD-O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含LPD方案治疗RRMM继发EMD短期疗效好,安全性高。非骨旁sEMD及LDH>250 U/L预后不良,此类患者需寻求其他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范斯斌 《癌症进展》2015,(3):255-259
获得性骨髓衰竭(acquired bone marrow failure,aBMF)是一组以造血功能不良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aBMF患者病理性造血微环境“龛”(Nich)中的克隆性造血机制复杂,深入研究其机制对治疗aBMF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CD4+T淋巴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反应的核心组成部分,间充质干细胞(MSC)可通过直接抑制CD4+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从而负调控机体免疫调节平衡.MSC免疫抑制CD4+T淋巴细胞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细胞间直接接触、诱导CD4+T淋巴细胞增殖周期停滞、诱导前列腺素(PG) E2产生、诱导半乳凝素生成、增加腺苷水平、活化T淋巴细胞核转录因子(NF)-KB及调控CD4+T淋巴细胞亚型比例.深入研究MSC免疫抑制CD4+T淋巴细胞的分子机制,对于进一步探索以不同来源MSC为基础的细胞免疫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背景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超高龄老年MM患者是一类特殊群体,其治疗决策和一般评价缺乏一定的循证医学依据,在衰弱评估方面也有一定争议。目的 分析以硼替佐米为基础方案治疗初诊超高龄MM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和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同时评价超高龄MM患者一般状况的最佳评估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院区收治的29例初诊超高龄MM患者病例资料,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案系统进行生存随访,随访截至2023-04-01,本研究结局终点为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药治疗组(n=18)和三药治疗组(n=1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和遗传学特征。采用老年评分系统(GA)评分、英国骨髓瘤研究联盟风险状况(MRP)评分和梅奥(Mayo)评分评估患者的衰弱状态,并进行疗效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MM患者OS和PFS的生存曲线,不同影响因素的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MM患者OS和PFS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中位PFS为8.7...  相似文献   
7.
背景 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疗法已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取得较好的疗效,最常见的靶点为B细胞成熟抗原(BCMA)。单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缺点是会导致疾病抵抗和复发,可能与抗原逃逸有关。为此,改进开发了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此方面尚缺乏系统的临床分析。目的 对RRMM患者应用双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7个数据库中有关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RRMM的单组率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02-06。由2名研究人员使用自制的数据表单来提取收集数据,并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评价指标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 Studi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200例既往接受过多线治疗的RRMM患者。双靶点CAR-T细胞疗法根据不同靶点可分为4类:BCMA+CD19、BCMA+CD38,BCMA+跨膜剂与钙调节亲环素配体的相互作用者(TACI)、BC...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