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听觉毛细胞损伤是引起听力损失最常见的原因,本综述主要介绍几个信号通路,包括炎症反应、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途径、氧化性应激等,涉及毛细胞发生毒性反应或应激反应后的程序性和坏死性死亡,揭示了引起听觉毛细胞损伤的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以及避免听觉毛细胞因凋亡或非凋亡途径死亡的治疗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宁波市余姚地区22个非综合征型耳聋(NSHI)家系GJB2、GJB3、GJB6编码区以及线粒体基因突变分析,进行临床、遗传和分子特征分析评估。方法:调查对象来自于余姚市人民医院22个NSHI家系22名先证者及患病家属33名,听力正常者254例,且均未携带GJB2、GJB3、GJB6编码区以及线粒体基因致病突变。所有受检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并对受检者GJB2、GJB3、GJB6基因编码区以及线粒体基因进行测序,结合患者听力学检查、耳聋相关突变热点基因检测以及患者家系资料进行综合遗传分析。结果:在来源于宁波市余姚地区的22个NSHI家系的33名患者中,发现携带有GJB2基因235delC单突变家系4例,GJB2双杂合突变家系2例,线粒体基因1555位点突变3例。在GJB3、GJB6编码区并未发现有致病突变。在这22个NSHI患者家系中,有27.3%的家系检测出携带有GJB2基因病理性突变;有13.6%的家系携带有线粒体12S rRNA基因1555A>G突变。据临床资料显示,6个携带GJB2基因病理性突变家系以及3个携带1555A>G 突变家系的听力损失程度、发病年龄、耳聋外显率等都有差异。结论:GJB2基因以及线粒体12S rRNA基因1555A>G突变是浙江省余姚地区NSHI患者的主要相关基因,可能也存在其他未知基因与这2个基因相互协同作用,对患者表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临床、遗传和分子特征等方面对1个携带tRNAHis12192GA突变的非综合征型耳聋(NSHL)家系进行研究,探讨线粒体tRNAHis12192GA突变在NSHL中的作用。方法扩增572例NSHL患者和521例健康者GJB2、GJB3、GJB6基因编码区,以及线粒体12SrRNA和tRNA基因,对携带tRNAHis12192GA突变的1个家系进行GJB2、GJB3、GJB6、线粒体基因相关分析。结果在572例NSHL患者中发现1例线粒体tRNAHis12192GA突变携带者。该患者及其家族成员具有典型母系遗传特征,未检出GJB2、GJB3、GJB6基因致病突变。在患者家系成员中,母系成员13人,其中7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结论 tRNAHis12192GA突变可能是该NSHL家系成员罹患耳聋的主要分子基础。家系成员发病程度、发病年龄等表型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与环境因素以核基因背景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突变与感音神经耳聋密切相关。tRNA^Ser(UCN)基因上游部分的突变将影响tRNA^Ser(UCN)结构以及转录后的加工,例如位于tRNA^Ser(UCN)前体3’端的线粒体7444G〉A等突变,以及位于tRNA^Ser(UCN)二级结构茎以及环上的线粒体7472insC和7511T〉C等突变可改变tRNA^Ser(UCN)的稳定性,进而影响线粒体内多肽的合成,降低ATP的产量,最终导致耳聋。本文主要讨论与耳聋相关的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突变及其致聋的机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