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流量冠脉灌注的离体兔心肌对 99m Tc- Q3和 2 0 1 Tl的清除及存留特性 ,进一步揭示 99m Tc- Q3和 2 0 1 Tl在不同流量冠脉灌注的离体兔心肌中的摄取、清除及存留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 ,于麻醉下开胸 ,摘取心脏 ,建立离体兔心脏灌流模型。采用双核素法进行离体兔心脏灌注。结果 心肌对 2 0 1 Tl的净摄取值大于 99m Tc- Q3,但其改变受血流灌注量影响也比 99m Tc- Q3更明显。高流量灌注组 ,注射示踪剂后4~ 2 5分钟内 ,2 0 1 Tl的清除比 99m Tc- Q3清除更快 ;低流量灌注组 ,注射示踪剂后 40分钟内 2 0 1 Tl清除比 99m Tc- Q3快。高流量灌流组中观察到的 2 0 1 Tl早期快速清除现象在低流量灌注组中未出现 ,而 99m Tc- Q3在两组中均未见早期快速清除。结论 由于 2 0 1 Tl的清除比 99m Tc- Q3清除更快 ,其较高摄取的优势在药物注射后 10分钟时已完全丧失 ,故 99m Tc- Q3仍不失为一种优良的心肌灌注显像剂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前,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有助于迎来核心脏病学的新时代———分子显像,虽然灌注显像将依然是一项用于确定可疑CAD诊断及评价预后的重要工具,但如今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我们再次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关头,必须考虑到现在用核心脏病学的成像技术我们有能力做哪些工作,更重要的是,核心脏病学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我们正试图通过确定不稳定斑块的靶标用于分子显像,找出那些有易损斑块的患者。这只是核心脏病学分子显像应用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新型分子显像剂可能扩展到监测基因和干细胞水平的治疗以及评价新疗法治疗心力衰竭患者血运重建后的不良反应。随后,我们将对分子显像的每一项靶标进行详细讨论。1血管生成分子显像在心脏,血管生成发生于对心肌缺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几项试验都企图利用生长因子参与血管生成过程,以改善缺血心肌的营养血供[1,2]。尽管这些研究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他们要么依赖血管造影显示局部血管充盈的证据,或利用Tc-99m sestamibi心肌灌注显像获得心肌血流灌注改善的证据,间接评价血管生成的存在。因为血管生成过程的复杂性,使用特殊的方法,用生长因子优化血管生成反应可能是必要的,这需要用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断层体层摄影(^18FDG-PET)全身显像检测人红骨髓分布和代谢活性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不同年龄段接受^18FDG-PET全身显像但排除红骨髓活性受累患者。所有患者静脉注射^18FDG 0.14mCi/kg 60min后进行^18FDG-PET全身显像。分别在肱骨和股骨上2/3段、胸骨柄、第12胸椎椎体、第5腰椎椎体、双侧髂前上棘区的连续3个横断面画感兴趣区,测定并计算各区的最大^18FDG标准摄取值(SUVmax)。复习患者所有其它影像学检查(核磁共振、CT和常规X线诊断)、实验室检查、组织活检及临床病史的结果以排除任何病变累及患者所测定区域的红骨髓。结果四肢长骨红骨髓的^18FDG SUVmax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两者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60~-0.67,P〈0.01);而中轴骨红骨髓的^18FDG SUVmax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仅呈微弱相关(r:-0.28~-0.48,P〈0.05)。结论四肢长骨红骨髓的葡萄糖代谢活性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显著减低,而中轴骨红骨髓的葡萄糖代谢活性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仅轻微降低。  相似文献   
4.
研究99mTc标记多药耐药基因(MDR1)mRNA反义DNAs寡聚核苷酸及其正义DNAs寡聚核苷酸的最佳标记方法并制备其二步法冰冻试剂盒,完成99mTc标记MDR1反义DNAs寡聚核苷酸和正义DNAs寡聚核苷酸及其二步法冰冻试剂盒的的质量控制。合成20个碱基单链的MDR1 mRNR的反义DNA寡聚核苷酸(ASON)及其正义DNA寡聚核苷酸(SON),全程硫代修饰并在5′末端附加氨基酸以修饰,分别将ASON和SON DNA与MAG3偶联后用99mTc标记,制备了99mTc-寡聚核苷酸DNA二步法冰冻试剂盒。通过改变ASON-和SON-MAG3 DNAs、氯化亚锡及缓冲液的用量,调整反应介质的pH值条件,探讨其最佳标记方法。用高压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该药盒化合物的放射化学纯度、标记物的体内外稳定性、药盒的稳定性。99mTc-ASON-和SON-MAG3 DNAs标记化合物的放射化学纯度>92%,标记物室温放置24h后其放射化学纯度>90%;药盒在-20℃条件下放置6个月,标记物的放射化学纯度仍>90%。99mTc-寡聚核苷酸DNAs二步法冰冻试剂盒性能优良,标记方法简单、可行、有效,且标记物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拟探讨放射性标记反义寡聚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N)DNA在荷瘤裸鼠体内显像的可行性。采用两种不同肿瘤细胞系KB-G2和KB-31,并肿瘤内注射的方法;设立ASON的对照正义寡聚核苷酸(Sense oligonucleotide,SON);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所用经MAG3偶联的寡聚核苷酸的杂交活性;完成99mTc-MAG3-ASON和99mTc-MAG3-SON DNA肿瘤内注射后在荷瘤裸鼠体内的显像及其生物分布研究。经MAG3偶联的寡聚核苷酸与天然寡聚核苷酸具有相同的杂交活性。在荷KB-G2瘤裸鼠肿瘤内,99mTc-MAG3-ASON DNA的分布明显高于其对照99mTc-MAG3-SON DNA的分布(14.7vs8.5%ID/g)。但在荷KB-31瘤裸鼠肿瘤内,两者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8.6vs4.3%ID/g)。全身显像显示99mTc-MAG3-ASON DNA较其对照正义DNA寡聚核苷酸在荷KB-G2瘤裸鼠肿瘤内的靶向分布增高,但在荷KB-31瘤裸鼠肿瘤内的靶向分布则未见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99mTc-MAG3-ASON DNA较其对照正义DNA寡聚核苷酸在荷瘤裸鼠肿瘤内的分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本研究证实了活体动物体内肿瘤反义显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心肌灌注显像剂99Tcm-Q3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制新型心肌灌注显像剂99TcmN,N′亚乙基二(乙酰丙酮亚胺)二[三(3甲氧基1丙基)膦](简称Q3)。方法合成显像剂的配体N,N′亚乙基—二(乙酰丙酮亚胺)和三(3甲氧基1丙基)膦后,用SnCl2·2H2O在强碱性条件下,还原99TcmO-4标记N,N′亚乙基—二(乙酰丙酮亚胺),再加入三(3甲氧基1丙基)膦反应10min,制得99TcmQ3。进行99TcmQ3小鼠体内分布和家兔显像实验,以及体外稳定性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99TcmQ3的心肌摄取快,摄取率高,注射后5min时每克心肌组织的摄取约为注射剂量的2466%,滞留时间长,注射后4h心肌清除不明显;血液、肺、肝脏清除均快。该显像剂无毒副作用,稳定性达6h以上。结论99TcmQ3是提高心肌灌注显像质量的较理想的显像剂。  相似文献   
7.
范成中  谭天秩 《华西医学》2000,15(3):387-388
虽然大部分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人通过运动负荷试验可以获得其诊断及预后评价,但是加大心脏负荷的药物的使用,对某些病人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那些不能完成足量运动或有运动障碍的患者.现有3种药物负荷试剂应用于心脏核医学:潘生丁[1]、腺苷[2,3]、多巴酚丁胺[4,5].  相似文献   
8.
^99mTc—枸橼酸冻干试剂的制备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9mTc枸橼酸冻干试剂的制备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范成中莫廷树谭天秩近年来,99mTc标记小分子化合物〔1~3〕以其在病变部位聚集早、血清除快、主要经肾脏排泄等优点,成为目前核医学炎症显像研究的方向之一。1993年,Ercan等〔1〕报告99mTc枸...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进一步探讨心肌对 99m Tc- Q3 的摄取特性。方法 制备离体兔心脏灌注模型 ,采用双核素法 ,用含兔自体血红细胞的改良灌注液进行离体兔心脏灌注 ,研究 99m Tc- Q3 和 2 0 1 Tl在不同流量 (每分钟 0 .5 2~3.75 m l/g湿心肌组织 )冠脉灌注离体兔心肌中的摄取特性。结果 心肌对 99m Tc- Q3 的平均瞬时高峰摄取值 ( 0 .6 5±0 .0 77)低于 2 0 1 Tl值 ( 0 .82± 0 .0 7,P<0 .0 0 1) ,且前者受灌注流量的影响比后者更明显 ( P<0 .0 5 )。结论  99m Tc- Q3的心肌摄取值比 2 0 1 Tl低 ;改变灌注流量对 99m Tc- Q3 和 2 0 1 Tl的心肌摄取值都有显著影响 ;与 2 0 1 Tl相同 ,低灌注流量水平获得的心肌对 99m Tc- Q3 的摄取值可能会过高估计心脏血流量 ,而高灌注流量水平获得的心肌对 99m Tc- Q3 的摄取值可能会过低估计心脏血流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头颈肩最大每秒计数率(CPSmax)及显像剂用量构建全身骨显像扫描速度(SS)回归方程,并验证其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5例接受全身骨显像且图像总计数(TC)≥1.50 M的患者资料,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基于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显像剂用量、扫描前等候时间,以及头颈肩CPSmax筛选全身骨显像SS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全身骨显像SS回归方程。另将172例患者分为方程拟合组(n=111)和对照组(n=61),采用2台不同SPECT设备行全身骨显像,记录方程拟合组CPSmax,以回归方程设定SS,对照组以固定SS(25 cm/min)进行扫描,比较组间TC合格率(TC≥1.50 M)的差异。结果 头颈肩CPSmax和显像剂用量是全身骨显像SS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以之构建的回归方程为SS=18.98+0.13×显像剂用量+1.06×CPSmax(F=23.22,P<0.01)。方程拟合组TC合格率100%(111/111),高于对照组的88.52%(54/61,P=0.001)。结论 基于头颈肩CPSmax及显像剂用量构建的全身骨显像SS回归方程具有一定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