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 13~ 15岁少年超声骨密度状况 ;建立该年龄段少年超声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方法 :选择13~ 15岁深圳居住的正常少年 15 8例为检测对象 ,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 (QU S)测定受检者足跟部骨密度 (BMD)值 ,同时测量受检者体重、身高。结果 :13~ 15岁少年 BMD值 (g/ cm2 )分别为 13岁 :男性 0 .5 2 8± 0 .0 86、女性 0 .5 4 2± 0 .117,14岁 :男性 0 .4 87± 0 .0 79、女性 0 .5 0 8± 0 .10 8,15岁 :男性 0 .5 0 1± 0 .2 2 5、女性 0 .6 0 9± 0 .2 34。身高增长速度的快与慢和BMD变化有密切关系 ,体重与 BMD呈正相关 (r=0 .82 0 ,P<0 .0 1)。 13~ 15岁女孩 BMD值高于男孩 BMD值 ;女性有月经初潮者 BMD值高于无月经初潮者。二者之间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r=0 .978,P<0 .0 0 1;r=0 .989,P<0 .0 0 1)。结论 :13~ 15岁少年足跟部 BMD与性别有关、与身高增长快慢亦有关系 ,体重、雌激素对 BMD有明显的影响 ,在此时期应加强改善营养 ,增加补钙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应用于评价高脂血症患者颈总动脉生物力学特征的价值。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33例作为对照,利用VVI技术,比较其与30例高脂血症患者左侧颈总动脉短轴方向二维图像上各壁(前壁、内侧壁、后壁、外侧壁)的收缩期最大速度、应变及应变率间的差异。结果二维速度向量显示,高脂血症患者颈总动脉血管4个壁的收缩期最大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等参数均低于健康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VI技术作为一种检测动脉弹性的方法,可显示颈总动脉管壁弹性特点,可以很好地评价高脂血症患者颈总动脉的生物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儿童超声骨密度测定结果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0~1 5岁儿童少年超声骨密度状况;建立其超声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方法:选择0~1 5岁深圳出生和/或居住的正常儿童少年为检测对象,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QUS)测定受检者足跟部骨密度(BMD)值,同时测量受检者体重、身高。结果:0~72个月龄男童与女童之间BMD无差异(P >0.0 5 ) ;6~1 2岁男童与女童之间BMD存在差别(r =0 73.2 ,P <0.0 0 1 ) ,但经体重校正后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1 3~1 5岁少年BMD与性别有关;0~1 5岁儿童少年BMD值与身高增长快慢有关。结论:胎儿期储备、合理膳食、体重、运动、雌激素对BMD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2例脑梗死患者和46例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检出率、管腔狭窄率,并观察斑块性质。结果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及颈动脉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70.7%)明显高于对照组(32.6%);脑梗死组颈总动脉(CCA)内膜厚度(1.38±0.14)明显高于对照组(0.89±0.16),脑梗死组颈内动脉(ICA)内膜厚度(1.16±0.27)明显高于对照组(0.78±0.17)。斑块多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44.4%),以软斑块、溃疡斑块(59.2%)居多。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密切,彩超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前采用超声检查在胎儿肢体畸形筛检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600名妊娠16~40周的孕妇,从检测到成形胎儿开始,对所有孕妇定时进行产前超声检查,观察胎儿的畸形情况,分析胎儿胎位及生长状况,并与产后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肢体畸形诊断的优势。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产前超声检查发现8种胎儿肢体畸形,共11例,2例误诊,确诊率为84.6%。畸形胎儿中四肢短小、足内翻、手脚姿势异常及并指并趾较为常见。结论在中孕期对孕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能够尽早发现胎儿肢体畸形,诊出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2例脑梗死患者和46例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检出率、管腔狭窄率,并观察斑块性质.结果 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及颈动脉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70.7%)明显高于对照组(32.6%);脑梗死组颈总动脉(CCA)内膜厚度(1.38±0.14)明显高于对照组(0.89±0.16),脑梗死组颈内动脉(ICA)内膜厚度(1.16±0.27)明显高于对照组(0.78±0.17).斑块多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44.4%),以软斑块、溃疡斑块(59.2%)居多.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密切,彩超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16~80岁正常成年男性超声骨密度状况;探讨成年男性超声骨密度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及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选择16~80岁深圳居住的正常319例男性为检测对象,以每五岁分组共分为13组,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QUS)测定受检者足跟部骨密度(BMD)值,同时测量受检者体重、身高、体重指数。结果16~80岁健康男性BMD值随年龄增长变化,超声骨密度值逐渐减低,骨峰值年龄出现第2组(即21~25岁)和第3组(即26~30岁),除了第2组与6、7、8、11、12、1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第3组与11、12、1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第13组与1、2、3、4、5、10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外,其它各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与BMD呈负相关(r=-0.223),身高与BMD呈正相关(r=0.112),体重、体重指数和BMD变化无相关性(分别r=0.076,P〉0.05;r=0.030,P〉0.05)。结论深圳地区成年男性超声骨密度值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本研究获得的BMD值将为确定我国成年男性超声骨密度的正常参考值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精索静脉曲张患者86例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根据返流情况将该组患者分为有返流组和无返流组,并与正常组30例进行对比.诊断结果与手术对照.结果 平静呼吸时,精索静脉曲张两组间扩张的静脉内径无显著型差异(P>0.05).Valsalva试验时,有返流组血管内径扩张较无返流组更明显,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平静呼吸和Valsalva试验患侧精索静脉内径均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是诊断精索静脉曲张的首选方法,可以对精索静脉曲张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出生~72月龄正常儿童超声骨密度测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建立学龄前期儿童超声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方法: 选择出生~72月龄深圳出生和/或居住的正常儿童566例为检测对象。0~12月龄(包括整12月龄) 每月一组; >12月龄(1岁) ≤36个月龄(3岁) 以3个月为一组; >36月龄(3岁) ≤72月龄(6岁) 以6月为一组, 共26组。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QUS) 测定受检者足跟部骨密度(BMD) 值, 同时测量受检者的身高(cm)、体重(kg)。结果: 出生~72月龄正常儿童BMD正常参考值(g/cm2 ): 0 ~1月: 0 .570±0 .074;1~2月: 0. 549±0. 070; 2~3月: 0 .423±0 .074; 3~4月: 0 .456±0 .093; 4~5月: 0. 454±0 .109; 5~6月: 0. 392±0 .061; 6~7月: 0 .437±0 .051; 7~8月: 0 .455±0.073; 8~9月: 0 .475±0 .070; 9~10月: 0 .474±0 .077; 10~11月: 0 .481±0 .056;11~12月: 0 .487±0 .035; 12~15月: 0 .504±0 .076; 15~18月: 0 .499±0 .114; 18~21月: 0 .591±0 .165; 30~33月: 0 .517±0. 135; 33~36月: 0 .500±0 .176; 36~42月: 0 .439±0 .117; 42~48月: 0 .473±0 .172; 48~54月: 0 .445±0 .102; 54 ~60月: 0. 431±0 .108; 60~66月: 0 .447±0. 077; 66~72月: 0 .439±0 .092。结论: 0 ~72月龄男、女童之间BMD无差异(P>0. 05)?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6~12岁正常儿童超声骨密度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儿童超声骨密度状况 ,建立深圳市儿童超声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方法 选择 6~ 12岁深圳居住的正常儿童 6 97例为检测对象 ,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受检者足跟部骨密度 (BMD)值 ,同时测量受检者体重、身高。结果  6~ 12岁儿童BMD正常参考值 (g/cm2 )分别为 6岁 :0 4 4 5± 0 16 6、7岁 :0 5 0 9±0 15 1、8岁 :0 5 10± 0 133、9岁 :0 5 19± 0 132、10岁 :0 5 2 0± 0 15 3、11岁 :0 5 30± 0 175、12岁 :0 5 4 5± 0 2 0 6。男童与女童之间BMD存在差别但经体重较正后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男童与女童BMD随年龄增加呈线性增长 (男 r=0 72 2 ,P <0 0 0 1;女 r=0 785 ,P <0 0 0 1) ,并与体重显著相关 (r=0 984 ,P <0 0 0 1)。结论  6~ 12岁儿童足跟部BMD与性别无关 ,而与年龄增加呈线性增长 ,这种增长与体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