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癌症相关性疲乏(CRF)是一种困扰着大多数癌症患者及癌症幸存者的常见症状。中医药在我国临床治疗CRF中具有独特优势,但在现代医学发展模式下,仍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以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中医药临床研究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疲乏评估工具对客观评价治疗效果十分关键。现针对CRF临床研究中常用的量表进行探讨,并提出推进建立CRF中医证候标准量表的必要性,以更好推动中医药治疗CRF的标准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战备物资的调配速度和战地使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方法:利用射频识别和网络技术,扫描医疗物资射频识别码信息,实现医疗物资的自动识别和统计管理。结果:系统实现了医疗物资的快速出入库、战地物资发放和消耗统计智能化,缩短了库房盘点时间,提高了野战医疗所医疗的响应速度和战地物资的管理效率。结论:系统的研制完成,保证了野战医疗所的物资管理最佳备用状态和战地补给的及时性,对于提高野战医疗所的快速反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胰腺癌是发生于胰腺外分泌腺体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致死率极高.中医治疗胰腺癌具有独特优势,脾胰同源为多数医家所认可,结合胰腺癌患者的常见症状,多认为脾虚湿滞是胰腺癌发生的根本原因,肝郁气滞、血瘀则是胰腺癌发展变化的基础.在胰腺癌的辨治中,应以健脾祛湿为基本治法,将健脾祛湿贯穿治疗始末,同时兼顾疏肝散结、活血化瘀,最...  相似文献   
4.
陈秀芳  蔡立军  郭华  苗璐 《新中医》2014,46(8):130-132
目的:观察益肾抗雄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PCOS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应用益肾抗雄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均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的生殖激素水平、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2组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睾酮(T)、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尤其LH/FSH治疗组降低显著。结论:益肾抗雄方联合二甲双胍可改善PCOS患者的LH/FSH水平,降低T、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胰岛素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内固定物的不断更新,颈前路手术近几年来已发展成为脊柱外科医师治疗颈椎伤病最青睐的术式,这对我们护理工作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术前术后护理不当,常导致效果不佳,或手术失败。2000-01~2004-06我科共施行了52例颈椎前路手术,现将护理体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并发症较多,如感染、皮肤损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足坏疽是糖尿病后期血管、神经并发症之一,该病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使肢端缺血,且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而失去知觉继发感染而导致坏疽。  相似文献   
7.
胰腺癌恶性极高,素有“癌王”之名,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持续上升。因其进展迅速,生存期普遍较短,临床诊治极具挑战性。中医药作为多学科协作背景下胰腺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及良好的兼容性,既可与其他治疗方式协同作用于胰腺癌进展全程,亦可成为高龄及晚期患者主要治疗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古医籍中胰腺癌相关专项记载较少,多以黄疸、腹痛、癥瘕、积聚等病证散载,未能形成系统的中医药诊疗体系,当代医家基于对医学古籍及自身临床经验的总结,也进行了一系列基础及临床研究,形成了多种胰腺癌的中医治疗思路,其各有侧重但又有内在统一之处,为中医药在临床胰腺癌多学科治疗模式中的应用提供经验借鉴。本文结合古籍及多位临床胰腺癌专家的研究成果,系统归纳总结中医药在胰腺癌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初始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在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之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apCR)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地收集了181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淋巴结阳性,并且在NAC后进行腋窝淋巴结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个人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 HER2)阳性(OR 2.19,95%CI 1.06-4.50),Ki67高表达(OR 3.79,95%CI 1.02-14.02),NAC后达到乳腺pCR(OR 2.82,95%CI 1.31-6.06)的患者更有可能达到腋窝淋巴结pCR。结论:HER2阳性、Ki67高表达和达到乳腺pCR的亚型可以是腋窝淋巴结pCR的预测因子,而脉管浸润与腋窝淋巴结pCR的概率较低有关。在HER2阳性亚组中,接受抗HER2靶向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腋窝淋巴结pCR率,且达到乳腺pCR和无脉管浸润与腋窝淋巴结pCR相关。在HR阳性亚组中,较低的cT分期和无脉管浸润与腋窝淋巴结pCR相关。  相似文献   
9.
曹式丽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特色中医肾病辨治思维,临证强调诊疗动态观念,重视时效性,将"瘀毒"为代表之标实毒损证视为影响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核心环节,多以"清、温、消、和"法治之,临床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