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芪多糖及其与白芍总苷协同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polysaccha-ride,APS)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作用,并探索其与白芍总苷(totalglucosidesofpaeony,TGP)最佳剂量配比。方法:比浊法测量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用均匀设计两因素五水平的实验安排方法观察黄芪多糖和白芍总苷的最佳配伍剂量。结果:黄芪多糖对二磷酸腺苷(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P<0.01),其与白芍总苷的最佳配伍剂量为121。结论:黄芪多糖和白芍总苷对血小板聚集有协同抑制作用,为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MPK-mTOR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paraquat,PQ)诱导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自噬异常中的调控作用。方法用终浓度0、25、50、100、200、300、400 μmol/L PQ处理PC12细胞24 h,300 μmol/L PQ处理细胞不同时间(6、12、24、48 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细胞相对存活率,确定剂量/时间-效应关系;终浓度0、100、200、300 μmol/L PQ处理细胞24 h,分光光度法检测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二氯荧光素双醋酸盐(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单丹磺酰尸胺(MDC)染色法观察自噬溶酶体的表达及分布变化;免疫荧光(IF)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p62、Beclin1及AMPK-mTOR信号通路蛋白p-AMPK、p-mTOR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0、200、300、400 μmol/L PQ染毒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0 μmol/L PQ处理细胞不同时间(6、12、24、48 h),细胞存活率随染毒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其中12、24、48 h染毒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100、200、300 μmol/L PQ染毒组细胞上清液中LDH活力明显升高,细胞内ROS荧光强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C染色结果显示,PQ染毒组的自噬溶酶体在核周分布密度降低、荧光强度减弱、自噬水平降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Q染毒组的LC3荧光强度减弱,细胞自噬水平下降,与MDC染色结果一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Q染毒组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而p6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300 μmol/L PQ染毒组的p-AMP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mTO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Q致PC12细胞损伤过程中,细胞自噬水平降低,AMPK-mTOR信号通路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安五脂素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黑色素生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16F10细胞,用MTT法检测B16F10细胞存活率。随后实验分为细胞对照组、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诱导模型组和模型+安五脂素5,10和20μmol·L-1组,培养48 h。NaOH裂解法和多巴氧化速率法检测细胞内黑色素含量和酪氨酸酶活性,WST-1法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化学荧光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安五脂素5,10和20μmol·L-1对B16F10细胞存活无影响。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黑色素含量和酪氨酸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SOD活性降低(P<0.01),MDA和ROS水平升高(P<0.01);Nrf-2蛋白及下游HO-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安五脂素10和20μmol·...  相似文献   
4.
5.
1病历介绍 患者,男,59岁,主因睡眠增多、醒后胡言乱语2 d入院。患者于2011年8月22日下午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较前增多,午睡醒后胡言乱语,伴有低热,最高达37.6℃,无头痛、头晕症状,无明显肢体力弱表现,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症。于2011年8月24日就诊于我院急诊科,行脑CT检查示:颅脑垂体瘤术后改变,右侧额叶、左侧基底节区软化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22年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患者的18种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的血清检测结果,了解该地区吸入性变应原的流行情况,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以沧州市中心医院2022年1~12月进行变应原sIgE检测的2 2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变应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吸入性变应原sIgE阳性率为59.43%,前5位的吸入性变应原依次为粉尘螨(28.08%)、屋尘(23.20%)、屋尘螨(22.21%)、艾蒿(16.44%)和猫上皮(12.32%)。男性和女性患者各类变应原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10岁组的阳性率最高。除1~10岁组中阳性率最高的吸入性变应原为屋尘以外,其他年龄组阳性率最高的变应原均为粉尘螨。秋季就诊的阳性检出率最高。结论 沧州地区疑诊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sIgE阳性主要变应原为粉尘螨、屋尘、屋尘螨、艾蒿和猫上皮。变应原sIgE阳性检出率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性别患者的变应原sIgE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以为河北沧州地区过敏性疾病的...  相似文献   
7.
8.
<正>1病历介绍患者,男,59岁,主因睡眠增多、醒后胡言乱语2 d入院。患者于2011年8月22日下午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较前增多,午睡醒后胡言乱语,伴有低热,最高达37.6℃,无头痛、头晕症状,无明显肢体力弱表现,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症。于2011年8月24日就诊于我院急诊科,行脑CT检查示:颅脑垂体瘤术后改变,右侧额叶、左侧基底节区软化灶。患者于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癌密切相关,我国各地自然人群中的Hp感染率(成人)均在50%以上,目前对Hp致病机制的研究已从细胞水平进展到分子和基因水平,对于Hp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也经历了从单一抗生素治疗、两种药物到铋剂三联治疗的发展过程。由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化学合成药物不良反应、研究代价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调查宁夏石嘴山地区590例志愿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耐药情况,分析该地区HP感染及耐药的特点。方法 选取宁夏石嘴山地区的590例志愿者,采用自拟HP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志愿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尿素14C呼气试验(14C-UBT)检测HP感染情况,胃镜下留取HP感染者胃黏膜标本行HP体外培养;取培养菌落采用革兰染色、触酶试验、尿素酶试验法确认为HP菌株后分离培养出的HP菌株,采用Kirby Bauer纸片扩散法检测HP菌株对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对比分析不同基线资料志愿者HP感染及耐药情况。结果 590例志愿者经14C-UBT检测共发现300例感染HP,HP感染率为50.84%。300例感染HP志愿者经体外培养共分离出HP阳性菌株160株,HP菌株检出率为53.33%。男性、生活地区为农村、家庭月收入<3 000元、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吸烟、经常共用餐具及水杯的志愿者HP感染率较高(P均<0.05)。160例HP阳性菌株中,对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耐药的菌株数分别为147、70、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