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GI1)抗体阳性边缘性脑炎(LE),简称LGI1抗体脑炎,是近几年被认识的一种自体免疫性LE,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男,49岁。因"发作性记忆丧失10 d"于2016年5月1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 d工作中突然出现记忆丧失,不能回忆熟悉的人姓名及刚发生的事情,无言语混乱、言语不清,无肢体麻木及活动障碍,持续约10 min症状好转。次日  相似文献   
2.
CYP3A5家族基因在肝含量占CYP3A总量一半以上,是许多药物代谢的酶。常见的免疫抑制药他克莫司是一种选择性抑制钙调磷酸酶,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患者的抗排异治疗,经CYP3A5同工酶进行代谢。CYP3A5基因突变使酶失活,导致他克莫司不能正常代谢而在体内积聚,产生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由于产生充分免疫抑制效果的水平和产生毒性的水平差距很小,他克莫司使用时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但是他克莫司的目标浓度因治疗的疾病而异,且操作复杂,初始用药剂量难以准确判定,给临床合理用药带来了困扰。基因型检测可以辅助指导他克莫司个体化治疗,在最大程度保证药物疗效的同时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综述了基于CYP3A5基因多态性的他克莫司个体化药物治疗现状,为抗排异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患者使用别嘌醇引起的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治疗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别嘌醇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过程,对HLA-B~*58:01基因进行检测,提出药学建议,协助临床医师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结果与结论针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关注降尿酸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针对使用别嘌醇患者开展HLA-B~*58:01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预防别嘌醇导致的严重皮肤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工作,通过药物基因检测可以辅助临床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W007B是一个新合成的新木脂素类衍生物。本研究利用不同的体内、体外模型观察它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作用。用ADP、凝血酶、花生四烯酸和胶原为诱导剂,进行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分别用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电刺激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模型、急性肺栓塞模型和尾出血实验评价W007B对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W007B对ADP、凝血酶、胶原、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是899.5μM,212.9μM,266.0μM,52.5μM;W007B(2-10mg/kg,ig)单次给药可明显减轻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重量;显著延长大鼠电刺激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时间。W007B(2.8-14mg/kg,ig)单次给药明显降f~ADP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栓塞的死亡率;显著延长小鼠尾出血时间。这些结果表明:W007B对多种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最强;W007B在多种动脉血栓形成模型上都有较强的抗血栓作用,可作为新的抗血栓候选药进一步研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中药橡胶膏剂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方法:对中药橡胶膏剂制备工艺导致的安全性、舒适性等共性技术进行研究,对影响到安全性的溶媒进行了单因素考察;以剥离强度、柔软性、膏体均匀性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中药橡胶膏剂制备过程中影响膏体性质的3个因素(溶媒、打胶时间、空白基质各部分的添加顺序)进行研究,优选最佳条件。结果: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正己烷为溶媒,用量50 mL,打胶时间2 h,橡胶匀浆先与软化剂混合,再加入增黏剂和填充剂。结论:优选后的橡胶膏剂过敏率低,舒适性好。  相似文献   
9.
宋发友  李溥  陆耀宇  胡琨 《吉林医学》2013,34(7):1285-1288
目的:调查贵州省汉族与苗族妇女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组患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收治的急性创伤女性患者473例。按民族将其分汉族组244例和苗族组229例,采用埃森创伤问卷(ETI)、临床用PTSD诊断量表(CAPS)对急性创伤住院患者进行评估,依据DSM-IV中PTSD的诊断标准确诊PTSD患者,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①两组总体发病率比较:汉族组244例,确诊PTSD25例,发病率为10.24%;苗族229例,确诊PTSD48例,发病率为20.96%。两组患者PTSD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ETI评分情况比较:苗族组闯入症状、回避症状、高警觉症状、分离症状及PTSD总分与汉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两组患者病程与发病率关系比较:苗族组各病程时间段PTSD发病率随病程延长无递减趋势与汉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两组PTSD发病因素比较:汉族组40~49岁年龄组发病率较其他年龄组高(P<0.01);苗族组30~39年龄组发病率较其他年龄组高(P<0.05),病程长的患者比病程短者易发病(P<0.01)。两组均为既往经历创伤事件较多者容易发病(P<0.01);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民族、家庭经济情况、婚姻状况、创伤程度、病程是患者PTS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苗族妇女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高于汉族,在临床诊治中应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别嘌醇被广泛用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一线治疗,在使用过程中疗效显著、价格低廉,但随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加。HLA-B基因多态性对别嘌醇的使用有重要影响。HLA-B*58:01等位基因携带者应用别嘌醇可能增加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风险。HLA-B*58:01基因是检测别嘌醇诱导的皮肤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和有效的遗传标记,基因检测可用于检查是否携带HLA-B*58:01等位基因,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调整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方案。筛查HLA-B*58:01基因可能有助于患者防止患者别嘌醇诱导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综述了基于HLA-B基因多态性的别嘌醇个体化药物治疗现状,整理了相关指导意见,为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