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0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炙对补骨脂吸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亮  胡昌江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0):766-770
 目的通过考察炮制前、后补骨脂中主要成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胃肠道吸收参数的变化,研究炮制对补骨脂吸收特性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为模型动物,进行大鼠在体肠灌注实验。并分别考察高、中、低3个浓度下的药动学参数,以确定浓度对吸收的影响。采用t检验法考察生品和盐炙品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药动学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生品中补骨脂素在高、中、低3个浓度下的吸收速率常数为0.203,0.165,0.203 h-1,异补骨脂素的吸收速率常数则分别为0.178、0.168,0.204 h-1;而盐炙品中补骨脂素在高、中、低3个浓度下的吸收速率常数为0.326,0.377,0.369 h-1,异补骨脂素的吸收速率常数则分别为0.373,0.371,0.329 h-1。盐炙品的吸收速率明显高于生品,而不同浓度下的吸收速率常数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补骨脂生品和盐炙品在小肠中的吸收机制是简单的被动扩散,吸收呈现一级动力学过程;炮制可以增加补骨脂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目的 遵循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基本准则——“遵古原则”,考察经典名方四妙勇安汤(Simiao Yong’an Decoction,SYD)的煎煮工艺,确保原汤剂原汁原味的传统功效,并进行质量综合评价,为经典名方SYD进一步制剂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对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进行考察,通过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进行定性半定量评价,通过含量测定分析和干膏率进行定量评价,综合以上评价方法优选煎煮工艺并验证。结果 通过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制备17批煎煮样品,建立了17批样品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4个共有峰,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对指纹图谱共有峰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并计算得分,结果显示9号工艺为最佳煎煮工艺,即煎煮2次,第1次加16倍量水,浸泡30 min,煎煮30 min;第2次加16倍量水,煎煮30 min。同时采用H...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通过对比黄丝郁金醋炙前后对“肝郁气滞”型痛经模型大鼠药效及作用机制差异,探讨黄丝郁金“醋炙入肝”后增强“疏肝止痛”作用的炮制机制。参照痛经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和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法建立“肝郁气滞”型痛经大鼠病证结合模型。通过观测“肝郁气滞”型痛经大鼠体质量、脏器、脏脑指数、扭体潜伏期和扭体分数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六项、性激素、疼痛因子以及血液流变学等各项指标水平,比较生、醋黄丝郁金治疗“肝郁气滞”型痛经大鼠药效差异。在大鼠一般情况和行为学测试观察中,生品组和醋炙组体质量减轻缓慢,扭体潜伏期显著增加,扭体反应显著减少(P<0.05),其中生品组、醋炙组和阳性组大鼠扭体抑制率分别为33.780%、64.611%、62.466%,醋炙组扭体抑制率显著提高,表明醋黄丝郁金治疗作用更显著。在肝功能检测中,醋炙组ALT、ALP、AST、DBIL、TBIL水平显著降低(P<0.05)和ALB显著升高(P<0.05),表明醋炙增强了黄丝郁金对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在性激素检测中,醋炙组血清E2和OT水平显著降低(P<0.05),表明黄丝郁金醋...  相似文献   
4.
通过梳理历代医家和学者对中药方剂"大小"的认识及中药剂型的发展变化历史,分析现代疾病防治特点,论述膏滋剂在现代慢性病、疑难病、亚健康防治中的优势及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毒性中药高乌头炮制解毒的最佳工艺,为高乌头的质量标准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以总生物碱和高乌甲素的量为考察指标,选择辅料种类、加热方式及加热时间3个因素(每因素3水平),优选最佳炮制工艺。结果最佳炮制工艺为加入10%甘草汁,127℃0.15 MPa加压蒸5 h。结论优选的高乌头最佳炮制工艺稳定,合理。  相似文献   
6.
廖宇娇  敖明月  彭颖  胡昌江  陈志敏  许润春 《中草药》2021,52(11):3224-3233
目的建立不同炮制品组方五子衍宗丸(Wuzi Yanzong Pills,WYP)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盐制对WYP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炮制品组方WYP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与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WYP全生品组、药典组、盐制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标定了18个共有峰,利用对照品指认出绿原酸(5号峰)、鞣花酸(10号峰)、金丝桃苷(11号峰)、异槲皮苷(12号峰)、毛蕊花糖苷(13号峰)、紫云英苷(14号峰)、槲皮素(15号峰)、山柰酚(17号峰)、五味子醇甲(18号峰)9个成分,归属性分析表明峰2来源于枸杞子,峰3、5、7、9、11、12、14、15、17来源于菟丝子,峰6、8、10、16来源于覆盆子,峰13来源于车前子,峰18来源于五味子,峰1是覆盆子和五味子共有成分,峰4是枸杞子和覆盆子共有成分。药物炮制后组方WYP未出现色谱峰的增加,但峰面积发生变化。通过CA将WYP全生品组、药典组、盐制组聚为3类,PCA筛选出4个主成分,PLS-DA标记出峰1、13(毛蕊花糖苷)、10(鞣花酸)、7、4、11(金丝桃苷)、12(异槲皮苷)、3、5(绿原酸)共9个差异性成分;绿原酸、鞣花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山柰酚、五味子醇甲及峰1、3、4、7、8共11个成分可能是不同炮制品组方WYP的差异标志物。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稳定、可靠,炮制后组方WYP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结果可为WYP中如何选用药物炮制品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生、熟大黄及其入下瘀血汤对热结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阐释生大黄泻热通便、熟大黄活血化瘀的炮制作用。方法 采用ig热性中药结合sc盐酸肾上腺素的方法,复制大鼠热结血瘀模型,再ig不同剂量的生、熟大黄以及生、熟大黄组成下瘀血汤,观察对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熟大黄各剂量组与等剂量的生大黄相比,其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检测值均有所改变,其中熟大黄高剂量组全血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与变形指数(TK)与生大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熟大黄复方组与等剂量生大黄复方组比较,其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也有明显改变。结论 熟大黄的活血化瘀作用强于生大黄,大黄炮制后可增强其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8.
理中汤配方颗粒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优选理中汤配方颗粒中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以包合物的收得率、包合物中挥发油的回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最佳包合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每1mL挥发油用6g β-环糊精,加36mL水,在45℃下搅拌包合1.5h。结论正交试验优选的包合工艺合理,包合率高,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对川芎地上部位(茎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0.1%磷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柱温35℃,检测波长254nm,建立HPLC指纹图谱;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水(A)-甲醇(B)(34∶66)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0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5℃,330nm和237nm双波长测定藁本内酯和丁烯基苯酞的含量。结果:建立了13批川芎地上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20个共有峰,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89以上;13批样品中藁本内酯和丁烯基苯酞的含量分别为0.0642%~0.2633%和0.0057%~0.032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以为川芎地上部位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桑叶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桑叶配方颗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桑叶配方颗粒中的芦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定性鉴别薄层色谱特征明显,专属性强;高效液相色谱法能进行芦丁的含量测定,芦丁进样量在0.1848~0.9240m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77%(RSD=1.53%,n=6)。结论所用方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该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