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麻醉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科室之一,同时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高低与院内交叉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高度重视医院内感染管理工作。为了使患者得到更安全的诊疗和护理,近2 a来,我院对麻醉科所用的各种洗涤、消毒、灭菌工作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使麻醉科的设备,包括喉镜、面罩、麻醉机及附件的洗涤、消毒、灭菌、监测工作形成制度化,初步达到规范化管理的要求。现将管理体会介绍如下。1提高认识,加强培训1·1加强麻醉人员对医院感染工作的认识首先要让麻醉科的工作人员充分认…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部分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常与肝细胞坏死程度相关,退黄治疗是病毒性肝炎治疗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胆红素常作为疗效指标之一。本文旨在观察临床中常用的茵栀黄、门冬氨酸钾镁及腺苷蛋氨酸三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1998~2000年作者对106例(次)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简称PLS)患者进行了下肢畸形矫形手术 ,均选用硬膜外麻醉 ,但麻醉效果不佳者比例大 ,为此 ,作者随机抽查了非PLS患者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100例进行麻醉效果比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PLS组106例 ,男64例 ,女42例 ,年龄7~32岁。ASAI级 ,下肢单或双侧有明显畸形 ,有不同程度跛行 ,脊柱无明显畸形 ,无硬膜外麻醉禁忌症。对照组100例 ,男62例 ,女38例 ,年龄14~42岁 ,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全部患者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下琥珀酰明胶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剖宫产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肌钙蛋白影响。方法选择ASA评分为Ⅰ~Ⅱ级因妊娠足月自愿进行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H组与R组(n=60)。麻醉前30min起按照20mL·kg-1体重的输注量以25mL·min-1的速度分别输注4%琥珀酰明胶(观察组H)或乳酸钠林格试液(对照组R)。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用等量的胶体液来补充,尿液及手术野蒸发的水份用等量的晶体液来补充,术中液体维持均用林格氏液约8~10mL/(kg·h)的速度维持输注。常规生命体片监护,并即时记录术中输液量、失血量及输血量。分不同时间点进行监测血气分析及CTnI。结果由于行血液稀释,H组与R组相比,输液量较多,输血例数较少(P〈0.05)。两组切皮前血压均下降,R组下降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R除R组切皮前较麻醉前变化快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TnI在组内各时点及组间相应时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CTnI始终处在低值(≤1ng·mL-1)。Hct在切皮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手术毕、手术后4h两组较麻醉前Hct均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CSEA下用4%琥珀酰明胶按照以20mL·kg-1体重的输注量用25mL·min-1的速度输注行AHH治疗。基本达到了中度血液稀释的目的 ,有利于患者循环功能稳定。正常剂量的输液对产妇的心肌损伤不明显,对围术期患者的血液保护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中静脉注射治疗术中牵拉痛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将ASA1~2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麻醉平面达胸六以上而术中有牵拉痛的患者42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芬太尼2μg·kg^-1、4μg·kg^-1静脉注射。结果芬太尼2μg·kg^-1组有6例患者牵拉痛显著减轻,有15例牵拉痛减轻(可耐受)或无明显减轻,需辅助其它镇痛药或芬太尼加量,芬太尼4μg·kg^-1组在45分钟内19例患者牵拉痛显著减轻或消失,2例牵拉痛减轻(可耐受);副作用主要为呼吸抑制,2μg·kg^-1组有4例SPO2(指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到90%以下,4μg·kg^-1组有16例SPO2下降到90%以下,有显著差异。结论4μg·kg^-1剂量的芬太尼静脉注射能使术中牵拉痛在单位时间内显著减轻或消失,但会产生呼吸抑制,2μg·kg^-1剂量的芬太尼不能使50%以上的病人术中牵拉痛有明显的减轻,也会产生呼吸制。  相似文献   
6.
氯胺酮是苯环利定的衍生物,可选择性抑制在脑区的兴奋性神经递质,显著抑制网状结构效应,阻断在脊髓中的多突触反射,使痛觉中枢被抑制,而边缘系统兴奋,结果镇痛显著,而其他感觉抑制轻微,以往称之为“分离麻醉”。既往氯胺酮主要用于短小手术麻醉及小儿麻醉,近年来在协助庥醉、术后镇痛方面的应用屡有报道。但因其在精神、呼吸等方面的不良反应而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作者选择了本院1999~2002年使用氯胺酮155例,对其不良反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高乌甲素伍用吗啡用于硬膜外持续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兆春  叶香芳 《海峡药学》2010,22(6):195-196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伍用小剂量吗啡用于术后硬膜外隙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硬膜外麻醉效果确切的下腹部、下肢手术15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高乌甲素-吗啡组,Ⅱ组为吗啡-罗哌卡因组,Ⅲ组吗啡组。在缝皮肤时先硬膜外腔予注1.5%利多卡因5mL,然后以2mL.h-1持续泵入镇痛混合液。Ⅰ组成分高乌甲素24mg+吗啡5mg+0.9%氯化钠至100mL,Ⅱ组成为吗啡5mg+罗哌卡因225mg+0.9%氯化钠至100mL,Ⅲ组成分为吗啡10mg+0.9%氯化钠至100mL。3组均在镇痛后6h、12h、24h、48h,测定VAS评分、下肢运动阻滞情况,恶心、呕吐、眩晕、皮肤瘙痒发生情况并记录。结果 3组在镇痛期间同时点VAS无显著差异。镇痛后6h有下肢运动神经阻滞:Ⅰ组1例,Ⅱ组11例,Ⅲ组7例,后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后两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副作用(恶心、呕吐、眩晕、皮肤瘙痒)发生率,Ⅲ组高于Ⅰ、Ⅱ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硬膜外高乌甲素伍用小剂量吗啡术后镇痛效果理想、几乎不阻滞运动神经、副作用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镇痛配方。  相似文献   
8.
1病历介绍患者,女,35岁,体质量56 kg,ASAⅡ级,因左上肺癌,需行右肺叶切除术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各系统疾病史,术前检查示出凝血时间正常。术前30 min予阿托品针0.5 mg肌注。入室常规监护ECG、Sp(O2)、RR、PETCO2。由于患者左手掌残疾,选择常规无菌操作下于右手行桡动脉穿刺,穿刺一次性成功并测得血压125/85 mmHg(1 mmHg=0.133 kPa)。用利多卡因40 mg、咪唑安定5 mg、爱可松50 mg、芬太尼0.3mg、异丙酚80 mg常规静脉全麻诱导,充分面罩给氧后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对位良好。再让患者头低位常规无菌操作下行右侧颈内静脉前路法穿刺。…  相似文献   
9.
加强麻醉科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减轻临床工作中职业性伤害对麻醉科医务人员自身安全的威胁,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了加强麻醉科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我们于2008年9月—2009年9月对2家医院麻醉科的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范小明  胡兆春 《新医学》2007,38(4):252-252,279
对15例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予以单一的枕大神经阻滞治疗,均为治疗1次,所用药物为丙胺卡因和地塞米松.结果,治疗4周后 1例有效,14例无效,其中3例有一过性头痛加重,1例在治疗时出现心动过缓,未经处理1分钟后恢复正常,3例出现注射部位疼痛,未经处理2日后自行好转.结果提示慢性紧张型头痛病例应用枕大神经阻滞治疗无明显疗效,需寻求其它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