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我院患者人血白蛋白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及停用人血白蛋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临床药学室信息系统调取出院日期为2022年1月1日—6月30日且应用人血白蛋白的住院患者10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人血白蛋白临床使用广泛,涉及19个科室,其中肿瘤内科用量最大,占全院总使用量的71.5%;使用人数最多,占总例数的50%。用药理由主要是低蛋白血症合并胸、腹水。结论:人血白蛋白的药品说明书中用药指征较笼统,部分医师对人血白蛋白临床使用仅局限于药品说明书,用药理由多为单纯低蛋白血症的防治以及外科术后补充营养;部分病例用药后未定期监测血清白蛋白浓度,导致停药不及时;因此对于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汇总伏立康唑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对收集到的97例伏立康唑致ADR的个案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91篇文献,纳入97例患者,男女比例为3.9∶1,60岁以上患者占比61.9%;ADR发生时间以给药后2~5d为主(38.1%),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肝胆系统和视觉损害。结论:临床使用伏立康唑应加强对其ADR的宣教,监测,警惕其ADR,必要时可行血药浓度监测,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镇静镇痛评分系统预防重症监护病(ICU)不良事件发生的疗效。方法比较在镇静镇痛评分指导下作镇静镇痛的82例患者(治疗组)和未在镇静镇痛评分指导下作镇静镇痛的97例患者(对照组)的非计划性拔管、谵妄、人机对抗、低血压等ICU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8d病死率及镇静镇痛药物用量。结果治疗组谵妄、低血压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咪达唑仑、丙泊酚的平均每日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舒芬太尼的平均每日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镇静镇痛过程中应用镇静镇痛评分系统能有效减少谵妄、低血压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有效减少镇静、镇痛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5.
DRGs支付方式逐渐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体支付方式,对医院的绩效评价也具有导向作用.本研究参照某DRGs数据平台,对某医院编码质量控制过程中发现的主要诊断和(或)主要手术操作类目编码错误的案例,展开修正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前后DRGs入组模拟数据测算.选取MDCQ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和功能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国产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严重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以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pringer、Elsevier等中外文数据库中关于国产PD-1抑制剂致SJS/TEN的相关病例报告,并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共涉及23例患者,其中TEN17例(73.91%),SJS5例(21.74%),SJS/TEN1例(4.35%)。发生TEN的中位时间为首次用药后28.5 d;发生SJS的中位时间为首次用药后90 d。23例患者中19例(82.61%)患者出现黏膜受累情况,23例患者前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23例患者均采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14例(60.87%)患者联合使用免疫球蛋白,2例(8.70%)患者联合使用TNF-α抑制剂,1例患者联合使用环孢素(4.35%)。23例患者18例(78.26%)好转或痊愈,3例(13.04%)死亡,1例(4.35%)失明,1例(4.35%)转院治疗。结论:临床使用P...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咳尔康口服液中盐酸麻黄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以盐酸麻黄碱为对照品,考察方法的线性、稳定性、提净率及加样回收率。结果:盐酸麻黄碱浓度在0.113~0.678μg/mL范围内,吸收曲线呈线性关系(r=0.9981),样品在3h内基本稳定(RSD=0.760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1%,RSD=0.8741%。结论: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咳尔康口服液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以作为咳尔康口服液中盐酸麻黄碱成分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