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导师制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外科护士在职培训中的效果。方法从心血管外科护士中随机选取两组护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4名采取导师制教学模式,对照组24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后考试成绩、问卷调查反馈、量表分析(GSES)的方式,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在考核结果、反馈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心血管外科的教学效果,为心血管外科教学改革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将护理路径式带教法应用实践于手术室护生实习教育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护理路径式带教法应用前(2017年4~10月)和应用后(2017年11月~2018年5月)于我院手术室接受实习培训的护生各30例为研究样本,应用前护生设为传统带教组,应用后护生设为路径带教组,比较分析两组护生在不同手术室临床带教模式下的实习考核成绩、手术室护理素质评分、带教法满意率等方面的差异度。结果路径带教组护生干预后的专科实习考核成绩、手术室护理素质评分、带教法满意率均显著较传统带教组护生高(P 0.05)。结论将护理路径式带教法应用实践于手术室护生实习教育中,对于该类带教对象专科实习考核成绩、手术室护理素质、带教法满意率的提升均具备显著功效。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中晚期中央型肺癌的手术方法.方法 1988年1月~2005年1月收治32例中晚期中央型肺癌患者,右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8例,左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24例,均采用在膈神经后自肺动脉至心尖部做心包切开,先结扎切断肺静脉,再结扎切断肺动脉.主支气管残端均采用间断一层缝合.均仔细清除各组淋巴结.结果 手术后30 d内31例患者治愈出院,1例术后1 d因胸腔广泛渗血死亡.结论 中晚期中央型肺癌,如肿块直径超过5 cm,常规处理血管困难,采用心包内处理血管行全肺切除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在居室摆设盆栽花卉来净化小家庭的空气,渲染高雅的气氛,美化休憩的环境,已成为人们居家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艳丽多姿的花卉散发出扑鼻的花香,使人闻之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然花香的作用还不止这些。据有关资料统计;大约有300种鲜花发出的香味有不同程度的杀菌作用。此外,花还可以吸收有害物质。如山茶花能吸收氢;菊花能吸收硫;樱花能吸收汞蒸气;吊兰和君子兰能吸收天花板、地板散发的甲醛  相似文献   
8.
医学本科生的素质教育应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科研能力的提高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立足点和突破口。科研自主实验项目的开展为大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本文根据指导医学本科生参加创新性实验项目过程中的经验,提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的观点,促使学生尽早参与科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发展了交叉-流动过滤系统的单采血浆法。同时,对Fenwal型膜式单采血浆法系统的正常献血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作了研究。这个方法的原理是不需离心而连续流动地从全血分离血浆。采集过程中,血液在微孔膜板间流动,血浆透过膜孔而予收集,血液的细胞成分留在膜内并回输给献血者。所用的装置为“泵控制台”(Pump Console)。它主要由二个蠕动泵(Peristalic Pump)和几个安全控制仪表组成。前者控制献血者血液回流、添加抗凝剂和血流通过滤槽板(filtration cell)的再循环。后者显示血液回流、再循环、血浆采集和抗凝剂流动  相似文献   
10.
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医疗器械使用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医疗安全的关键所在。该研究介绍了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具体内容(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管理方法及管理措施,以及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情况;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关文献总结了目前我国医院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通过健全机制、培养人才、加强日常使用管理、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和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措施完善医院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机制,保障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