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56℃加热30 min灭活血液标本对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药物监测的影响。方法:血清样品用乙腈蛋白沉淀法前处理,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艾司西酞普兰、氟伏沙明、氟西汀、去甲氟西汀、帕罗西汀和舍曲林血清药物浓度,考察血液标本灭活前后基质效应、血清质控样品灭活后药物稳定性和临床血液标本灭活后对血清药物浓度的影响。结果:6个化合物灭活前后内标归一化基质效应无明显差别,艾司西酞普兰、氟伏沙明、氟西汀、去甲氟西汀和帕罗西汀在该灭活条件下可保持稳定,血液标本灭活后浓度无明显改变,舍曲林灭活后出现降解,而血液标本由于加热后溶血导致细胞内舍曲林扩散至血清中,其灭活后血清浓度反而增加。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氟伏沙明、氟西汀、去甲氟西汀和帕罗西汀的血液标本可用56℃加热30 min灭活处理,而舍曲林在该灭活条件下检测结果不准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株人源奇异变形杆菌CA151922的2个耐药相关基因岛SGI1和SXT/R391的基因结构和耐药基因。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SGI1和SXT/R391基因岛特异性整合酶基因,采用二代测序方法测定CA151922基因组。 分别以SGI1和SXT/R391基因岛的参考序列,从基因组序列中提取基因岛片段并组装。 在线预测并注释开放读码框(ORFs)。 基因岛的同源序列通过在线工具BLASTn获得,采用cd-hit获得非冗余的同源基因,利用R语言构建同源基因的聚类进化关系树。 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耐药表型检测。结果奇异变形杆菌CA151922同时含有SGI1(SGI1-B)和SXT/R391(ICEPmiJpn1)2个耐药相关基因岛。 SGI1-B和ICEPmiJpn1与已知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7% ~ 99%和96% ~ 99%。 SGI1-B和ICEPmiJpn1携带的耐药基因种类有所差异,但两者携带不同的编码β-内酰胺酶的基因。CA151922为多耐药菌株,耐药达18种,与基因岛耐药基因有关的耐药表型为氨苄西林和磺胺类药物,提示菌株耐药表型不完全由该耐药岛内的耐药基因决定。结论首次在奇异变形杆菌中发现,同时携带SGI1和SXT/R391耐药相关基因岛, 增加了菌株耐药的复杂性和严重性,提示应加强对多耐药菌株耐药相关基因岛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2008—2021年四川省腹泻患者分离的志贺氏菌分布特征和耐药趋势。方法 对2008—2021年腹泻病例中分离的207株志贺氏菌进行鉴定、血清分型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对药敏试验MIC结果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 207例病例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49.32%。福氏志贺氏菌、宋内氏志贺氏菌、痢疾志贺氏菌分别为164株、42株和1株,最常见的血清型为福氏志贺氏菌2a型,占比53.62%。志贺氏菌分离菌株对萘啶酸、氨苄西林、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达到了90%以上;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多粘菌素耐药率在10%以下。97.10%的志贺氏菌耐受3种以上的药物,一半以上的菌株耐受7种及以上药物。福氏志贺氏菌与宋内氏志贺氏菌的耐药谱存在差异。福氏志贺氏菌对环丙沙星、氯霉素等6种药物的耐受性高于宋内氏志贺氏菌,而宋内氏志贺氏菌对阿奇霉素、头孢噻肟等4类药物的耐受性较高。近年分离的志贺氏菌株对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均有升高。结论 四川省志贺氏菌耐药性形势严峻,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四川省不同志贺氏菌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奥氮平与舍曲林联合应用是否会对奥氮平的体内血药浓度产生影响。方法:回顾性查阅2020—2021年某院住院患者的奥氮平治疗药物监测结果,按照是否联合应用舍曲林分为联合用药组(68例)与对照组(117例),比较两组间的奥氮平血药浓度。结果:联合用药组、对照组患者的奥氮平血药浓度分别为(31.68±18.58)、(49.86±25.63) ng/mL,剂量校正血药浓度分别为(2.08±0.88)、(2.69±1.21) ng·d/(mL·mg),联合用药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对照组患者低于治疗窗下限的病例数占比分别为32.35%(22/68)和7.69%(9/117),联合用药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与舍曲林联合应用可使奥氮平的血药浓度显著降低,当两药合用时,建议关注患者奥氮平血药浓度的变化,必要时可能需要视临床情况适当增加剂量。  相似文献   
6.
外侧壁开眶术是治疗球后肿瘤的一种标准术式,而目前临床常用钢丝、缝线,固定骨瓣,甚至骨膜包埋固定骨瓣,因而导致了外侧壁开眶术切除骨瓣范围较小,而且术后骨瓣解剖复位差,恢复时间长,对患者术后外观影响大。特别是对于眼眶外上方体积较大的肿瘤、眶内上方蔓延至眶尖肿瘤、视神经内下方眶尖肿瘤的手术暴露和完整摘除非常困难。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眼眶肿瘤的治疗水平我科引进改良外侧壁开眶术并联合微型钛钉钛板內固定眶外侧壁治疗眼眶内肿瘤,经临床观察疗效较好。1资料和方法1.1病例来源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2006年5月至2007年2月入院治疗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酒精暴露对小鼠脑组织氨基酸以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探究酒精中毒的生理学基础。方法构建急性酒精暴露小鼠模型,通过亲水色谱串联质谱技术(HILIC/QQQ MS),同时对小鼠脑组织15种氨基酸以及神经递质的含量进行测定,对比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代谢物水平的差异。结果急性酒精暴露小鼠脑组织色氨酸水平显著升高,丙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以及谷氨酸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0.05)。结论本研究从脑组织水平证明了急性酒精暴露显著影响色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以及谷氨酸水平,除了丙氨酸外其余4种氨基酸均能影响谷氨酸能神经传递系统的活动,推测急性酒精暴露能够通过影响多个通路抑制谷氨酸能神经传递系统的神经传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实践能力提升模式,使分级诊疗模式下转基层的慢性伤口肠造口患者得到同质化专科护理服务,适应分级诊疗模式需求。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及现状调研方法,收集基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临床实践中存在问题,通过开办为期6周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临床实践培训基地,临床实践以WCET“一对二导师制”模式,保证足够的临床实践案例,确保学员的实践质量。并对学员回院后开展的专科护理质量延续追踪,对比培训前后满意率。结果培训后提高了基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教育指导、沟通与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满意率。结论对基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为辅“一对二导师制”实践基地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及延续质量追踪能有效提升基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使下转基层的慢性伤口造口患者专科护理质量同质化,适应分级诊疗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在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7级口腔医学专业9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8人,采用学生参与实验准备的实验教学模式;对照组48人,采用一般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对96名学生的实验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方式评价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在口腔医学实验教学应用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实验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参与实验准备的实验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团队协作能力、实验安全防范意识等方面均有显著性的提高,(P <0.05)。结论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能有效提高口腔医学实验教学效果,有利于我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背景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及有晶状体眼后房型散光人工晶状体(PPC-TICL)植入术是矫正高度近视及近视合并散光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常残留低度近视,需进一步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治残留近视,这种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关注. 目的 观察PPC-ICL或PPC-TICL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及近视散光后LASEK治疗残留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5年3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等效球镜度≥-20.00 D的超高度近视且接受PPC-ICL植入术或PPC-TICL植入术后6个月仍残留近视者9例14眼,其中行PPC-ICL植入术者4例8眼,行PPC-TICL植入术者5例6眼,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可提高2行以上.对术眼进行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和眼底检查,排除禁忌证后行LASEK,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LASEK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CVA)、BCVA、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拱高、晶状体、眼压变化,评价PPC-ICL或PPC-TICL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后用LASEK矫正残留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所有术眼手术顺利,术后术眼眼前节无明显炎症反应和严重并发症.术前、PPC-ICL植入术后6个月和LASEK术后12个月术眼UCVA、BCVA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360、1.778,均P<0.05),LASEK术后术眼UCVA均高于术前BCVA.术前、PPC-ICL植入术后6个月和LASEK术后12个月术眼屈光度分别为(-22.27±4.29)、(-3.75±2.25)和(-0.42±0.63)D,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370,P<0.05),LASEK术后术眼屈光度明显低于术前、PPC-ICL植入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眼术前、PPC-ICL术后6个月及LASEK植入术后12个月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663、1.055,均P>0.05).LASEK术后12个月和PPC-ICL术后6个月拱高分别为(0.69±0.26) mm和(0.71±0.2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2,P>0.05). 结论 PPC-ICL或PPC-T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常残留一定程度的近视度,进一步用LASEK矫正残留近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