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及导管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明确下消化道出血原因及止血治疗。材料与方法:对21例不明原因下消化造出血病人行选择性血管造影,并经导管灌注垂体后叶素、明胶海绵条栓塞。结果:血管造影诊断阳性率为76%,16例病人治疗后均止血。结论:血管造影是诊断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垂体后叶素灌注短期(1周)止血效果显著,但易复发,栓塞治疗更重要的在于确定病变部位以利手术。  相似文献   
2.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年来经造影证实,且有临床追踪结果的输卵管性不孕症20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例共275支输卵管显示完全或部分梗阻,其中单侧梗阻125例(62.5%),双侧梗阻75例(37.5%);造影术后有60例患者受孕,受孕率为30%。结论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不仅能明确诊断,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 患者,女,15岁。患者偶然发现右肩胛部无痛性包块,无明显压痛。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正常。CT平扫:右侧肱骨内上段局限性骨质破坏、增生,并见少许软性灶,髓腔受压变窄;右侧肩胛骨骨质明显膨胀、破坏,内见钙化及增生灶(图1—4)。CT诊断:右侧肱骨及肩胛骨多发性肿瘤病灶,偏良性。手术后病理诊断:右侧肱骨及肩胛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疑难性消化道出血的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疑难性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工作中的棘手问题 ,通过一般检查方法难以确诊 ,且明确出血部位及性质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我们从 1989年开始应用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疑难性消化道出血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3 0例中男 19例 ,女 11例。年龄 16~ 80岁 ,平均 46.3岁。病程短者 1周 ,长者 8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黑便 ,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血管造影前胃镜检查 2 0例 ,钡餐检查 2 5例 ,小肠灌肠检查 15例 ,大肠钡灌肠检查 15例 ,结肠镜检 8例 ,均无阳性发现。全部病例按Seldinger法穿刺插管 ,分别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乳腺纤维腺瘤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资料完整的乳腺纤维腺瘤影像征象,30例38个乳腺纤维腺瘤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经X线钼靶摄片,且摄取双侧乳腺轴,侧位像,摄片时间除2例绝经妇女处,均在月经周期第10-14天摄片,对4例青春型乳腺X线片未能发现病灶而临床又高度疑为本病者,后经CT扫描检查得以明确诊断。结果:X线平片示22例病灶边界清楚锐利,10个边界部分清楚,2个边界不清,4个经CT扫描显示边界清楚,所有病灶均为中等密度,3个显示有钙化;X线平片及CT显示病灶形态为圆形,类圆形占76.3%(29/38),分叶状占21.1%(8/38),不规则形占2.6%(1/38)。大小界于10-55mm之间,大部分界于10-30mm之间。结论:乳腺纤维腺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应首选X线钼靶摄影,必要时辅以CT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模型在位及异位内膜中骨桥蛋白(OPN)及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建模成功的13只大鼠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7只),对照组(6只),药物干预4周后开腹取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法测定药物干预前、后在位及异位内膜中MMP-9及OPN的表达。结果干预后米非司酮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OPN及MMP-9的表达均较干预前表达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干预后异位内膜中OPN的表达强于在位内膜,而米非司酮组干预后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中OP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对照组干预后异位内膜中MMP-9的表达强于在位内膜,且干预后米非司酮组异位内膜中MMP-9的表达也较在位内膜中表达增强(P=0.011);对照组干预后异位内膜中OPNmRNA表达较干预前明显减低,且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可降低大鼠EMS模型在位、异位内膜中OPN及MMP-9的表达,对异位内膜中OPN的抑制作用要强于在位内膜;对在位内膜中MMP-9的抑制作用不弱于对异位内膜。米非司酮可能通过抑制病灶局部OPN、MMP-9的表达而降低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汶川地震震后6个月安县不同受灾地区女性受灾群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使用自编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调查表和标准化评定工具,对地震时在安县地区居住,在极重受灾乡镇、重受灾乡镇、一般受灾乡镇灾区女性受灾群众应用PCL-C调查表进行PTSD诊断检查及相关量表的测查,测定PTSD总的发生率,对比不同受灾乡镇影响因素。结果:完成调查共563名20~70岁女性人群中,PTSD总的发生率是19.54%,极重灾区、重灾区和一般灾区PTSD发生率分别为26.94%,18.85%,15.79%,均高于一般人群。影响因素为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持续性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极重灾区、重灾区和一般灾区这几种因素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震后6个月女性受灾群众PTSD发生率较高,重灾区女性受灾群众尤其需要灾后心理干预工作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其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胸膜间皮瘤影像表现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弥漫型包括多发胸膜肿块及结节状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均为恶性。局限型良性居多,少数为恶性。结论:综合分析各种影像学征象特点,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骨侵蚀征象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IgM-RF)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资料,分别对其关节骨侵蚀,血清抗CCP抗体及IgM-RF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6例RA患者的X光片按修正的sharp评分法进行评分分组,有骨侵蚀组60例,其中抗CCP抗体阳性48例,IgM-RF阳性49例;无骨侵蚀组46例,其中抗CCP抗体阳性22例,IgM-RF阳性30例。结论RA骨侵蚀与抗CCP抗体阳性具有相关性(p<0.01),而与IgM-RF阳性无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非手术方法诊断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痛经、不孕、盆腔包块结合超声,血清CA125检查初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而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79例。计算痛经、妇科检查阳性体征、超声和血清CA125指标单独及两项联合诊断内异性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各单指标诊断内异症性疾病的灵敏性、特异性均较低,两指标联合的平行试验可将敏感性提高至85.54%,两指标联合系列实验特异性可提高至85.90%。痛经、妇科检查、超声、血清CA125,诊断子宫型内异性疾病的阳性率分别为79.07%、7.44%、72.09%、76.74%;诊断卵巢型内异症的阳性率分别为73.68%、60.53%、76.32%、71.05%;子宫型合并卵巢型内异症的阳性率除妇科检查外均高于单一型内异症。结论痛经结合临床诊治、血清学指标的非手术法诊断内异症性疾病是可行的,各指标联合诊断可提高内异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除超声指标外其他指标诊断子宫型内异症的价值较卵巢型内异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