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NF-κB与放射线诱导的人食管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间的关系。方法 累积照射食管癌Eca109细胞60 Gy,得到Eca109R60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放射抵抗性,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Real-time 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Eca109和Eca109R60细胞NF-κB、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 Eca109R60细胞具备了EMT样表型且放射抵抗性更强。Eca109R60细胞中E-cadherin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03),Vimentin、NF-κB mRNA表达升高(P=0.004,P=0.004)。相关性分析显示NF-κB与E-cadherin mRNA表达呈负相关,与Vimentin未见有明显相关性,但已显示出正相关的趋势。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Eca109R60细胞E-cadherin阳性染色程度明显减弱,Vimentin、NF-κB p65阳性染色程度明显增强。结论 Eca109R60细胞放射抗性可能由EMT与NF-κB信号通路相互作用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保护骨髓调强放疗(bone marrow sparing-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BMS-IMRT)与普通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在宫颈癌术后患者中的剂量学参数,为BMS-IMRT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方法 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纳入研究,针对每例患者分别制作BMS-IMRT与IMRT两种计划,收集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与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的相关剂量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BMS-IMRT计划PTV的平均Dmax与Dmean均高于IMRT计划,且HI劣于IMRT计划(P<0.05),BMS-IMRT计划中平均的骨髓V10、V20、V30、V40均低于IMRT计划,股骨头Dmax低于IMRT计划(P<0.05),两种计划中直肠、膀胱的受照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宫颈癌术后患者,BMS-IMRT相较于普通IMRT在保证治疗靶区覆盖的同时可降低骨髓的受照剂量,并不增加直肠与膀胱的受照剂量,理论上可降低血液学毒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根治术后乳腺癌胸壁IMRT时为克服呼吸运动影响应用4DCT确定靶区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入组的17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序贯进行常规CT和4DCT扫描并采集图像,分别勾画靶区和正常组织。根据每位患者的3D、4D靶区分别制定3D计划和4D计划,并将3D计划按等中心坐标直接复制到4D靶区上比较差异及OAR剂量学变化,并行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 自由呼吸状态下呼吸运动导致PTV4D较PTV3D平均增大(10.35±4.80)%(P=0.000),V100、V95、V90、D95、D90、Dmin分别降低(0.78~18.0)%(P=0.000)、(0.01~3.90)%(P=0.000)、(0~2.12)%(P=0.000)、(13~222) cGy (P=0.000)、(1~118) cGy (P=0.000)、(6~1910) cGy (P=0.000)。而呼吸运动对患侧肺V20、V10、V5、Dmean和心脏V30影响不明显(P=0.288、0.407、0.435、0.758、0.575)。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胸中下段食管癌3D、4D放疗计划的靶区大小、靶区位移及相关剂量学差异,评估4D计划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内 19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在同次CT模拟定位时序贯行3D、4D扫描,模拟勾画二者靶区及OAR。设计3D计划和4D计划,比较3D计划与4D计划靶体积、中心点位移及OAR剂量学差异。在各项参数相同下将3D计划平移至4DCT形成3DC计划,并比较3DC计划与3D计划靶区剂量学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两套计划差异。结果 全组4DCT的PTV大于3DCT (195.19 cm3∶175.67 cm3,P=0.001)。10例胸中段食管癌中心点位移仅左右方向不同(位移为0.25 cm,P=0.014)。9例胸下段食管癌中心点位移3个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2、0.307、0.208)。19例胸中下段食管癌3DC计划中 V100、V95、V90均低于3D计划(88.62%∶95.69%,P=0.000;95.17%∶99.79%,P=0.001;97.19%∶99.99%,P=0.001)。全组4D计划两肺 V5、V20及心脏 Dmean均高于3D计划(39.49%∶37.44%,P=0.016;19.93%∶18.87%,P=0.018及2607.74 cGy∶2389.16 cGy,P=0.004),但均未超出剂量限制范围。结论 4DCT定位技术能准确确定胸中下段食管癌靶区个体化外扩边界,4D计划因靶区增大虽使肺受量增加但在剂量限制范围内,4D计划使心脏受量增加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5.
合理应用X射线检查 优化辐射剂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X射线的影像学检查是现代化精准医疗中的重要环节,在诊治疾病和判断疾病转归及手术方案制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数字X射线和CT检查的广泛应用,重复的和过度的X射线检查时有发生,使受检者接受了过多的或额外辐射剂量,引起辐射损伤。如何优化辐射剂量,达到既满足疾病的诊断,又能降低受检者的辐射损伤,是研究者和设备研发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以致X射线的辐射损伤引起了政府、社会、受检者和X射线检查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本文探讨了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评述其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