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耿英华 《当代医学》2021,27(16):142-143
目的 探究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8例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和PSQ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6周,治疗组HAMD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55%,略低于对照组的45.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者采用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HAMD评分,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融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对蚌埠医学院2017级临床医学实验班60名学生采用“互联网+”背景下SPOC融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观察组),按照“课前+课中+课后”模式进行实施,并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融合MOOC的2017级临床医学一附院班(对照组)进行为期一学期内科学教学,学习结束后根据理论考试、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为(84.43±4.5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1.27±4.71)分(t=3.98,P < 0.05);观察组学生在学习效率、课堂学习的互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基础知识掌握、临床创新思维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课堂激发学习兴趣、课后查阅文献及最终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互联网+”背景下SPOC融合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锻炼临床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完善本校的慕课平台,构建及培养临床实用型医学人才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JAKs家族基因在不同时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AKs家族基因在不同时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RT-PCR法分别检测AML初治组、复发组、完全缓解组(CR组)以及正常对照组(NC组)骨髓MNC细胞中JAKs家族基因(JAK1、JAK2、JAK3和TYK2 mRNA)的表达。同时对初治组患者随访3年, 统计3年生存率。结果: 初治组和复发组AML患者JAK3和TYK2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CR组和NC组(P< 0.05~P< 0.01), 4组JAK2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而初治组和复发组以及CR组和NC组间JAKs家族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AK1、JAK2、JAK3和TYK2阳性组和阴性组间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 JAK1、JAK2、JAK3和TYK2 mRNA阳性表达组3年生存率依次为36.75%、33.12%、22.13%和19.07%, 而阴性表达者依次为46.56%、41.25%、39.55%和37.02%。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JAK3和TYK2 mRNA阳性表达是影响A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JAKs家族基因在AML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尤其是JAK3和TYK2 mRNA表达阳性与CR和总体生存率关系密切, 直接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4.
5.
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9例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淋巴瘤9例,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7例,经淋巴结活检确诊1例,经脱落细胞学检查确诊1例;急性白血病4例,慢性白血病4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均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结论: 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表现者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骨髓细胞学、脱落细胞、淋巴结活检等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θ(PKCθ)信号转导途径在γδT细胞表达L-选择素(CD62L)中的凋控作用.方法 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Mtb-Ag)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培养6~8 d,获得富含γδT细胞的结核分枝杆菌活化T细胞(MtbAT),作为γδT细胞来源,分别加佛波醇酯(PMA)、PMA+离子霉素(IMN)培养3、6、12、24 h,或用培养8 d的MtbAT细胞分别加入Mtb-Ag、Rot-tlerin+Mtb-Ag、PMA、Rottlerin+PMA刺激4 h,收集细胞用荧光抗体染色后,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62L在γδT细胞表而的表达.结果 体外激活培养6~8 d的γδT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率为75.0%~87.0%.PMA刺激γδT细胞3~12 h时CD62L表达逐渐下调,表达率为42.3%~23.5%;但在刺激后24 h时,又明显回升至53.2%.而PMA+IMN刺激3、6 h时,γδT细胞CD62L表达也下调,表达率分别为52.1%、39.3%;但在刺激12 h和24 h时CD62L表达率分别为52.9%和35.3%.在PMA刺激γδT细胞同时加入Rottlerin,则CD62L的表达率(47.9%)明显高于PMA单独刺激组(31.8%);MtbAT用Mtb-Ag再刺激4 h后,γδT细胞CD62L的表达率由70.0%降为54.8%,而在Mtb-Ag再刺激时加入Rottlerin,则CD62L表达率增加到63.1%.结论 γδT细胞在PMA或Mtb-Ag刺激后CD62L的表达下调可被PKCθ特异性抑制剂部分阻断,表明CD62L在γδT细胞表面的表达可能与PKCθ信号转导途径的调控相火.  相似文献   
7.
以口腔病变首发的多发性骨髓瘤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口腔病变首发的多发性骨髓瘤(MM)的特点。方法:分析4例以口腔病变首发起病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MM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以单纯口腔表现首发起病,误诊率高,并发淀粉样变性者预后较差。结论:对有口腔淀粉样变性及孤立性浆细胞瘤表现的老年患者应考虑到MM的可能,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人中DNA甲基化转移酶3A(DNMT3A)R882位点突变情况,并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特征。方法运用DNA基因测序法检测116例AML病人与30例缺铁性贫血病人骨髓样本中DNMT3A R882突变情况。结果116例初发AML病人中,DNMT3A R882突变共16例,包括R882H突变9例,R882C突变7例,且均为杂合突变,而良性对照组中无突变;DNMT3A R882突变型AML(Mut-DNMT3A)组病人核型正常的AML(NK-AML)人数及M4、M5人数多于DNMT3A野生型AML组(Wild-DNMT3A组)(P < 0.05)。Mut-DNMT3A组病人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及血小板数高于Wild-DNMT3A组(P < 0.05)。Mut-DNMT3A组病人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均低于Wild-DNMT3A组(P < 0.05)。结论DNMT3A R882突变易发生于AML病人,特别是NK-AML及M4、M5病人,且常合并高龄、高白细胞危险因素;DNMT3A R882突变是AML病人预后不良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以血细胞减少为表现的非血液系统疾病的特点,开阔临床医生思维,避免误诊、漏诊。方法: 对108例以血细胞减少为表现的非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8例中感染性疾病31例,其中疟疾28例,流行性出血热2例,伤寒1例;脾功能亢进21例;结缔组织病21例,以系统性红斑狼疮最为多见;骨髓转移癌18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7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5例;胃肠道肿瘤5例。结论: 以血细胞减少为表现的非血液系统疾病临床以感染性疾病最为多见,其次为脾功能亢进、结缔组织病和骨髓转移癌,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对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疗效。方法: 将40例ITP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单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用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70.0%,高于对照组的35.0%(P<0.05)。结论: 单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血小板计数大于20×109/L的ITP患者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