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ahr病由Bamberger于1855年首先提出,Fahr在1930年作描述,Fahr病又称特发性两侧对称性大脑基底节钙化症,为家族遗传性疾病,也可见散发病例,本病较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应用水迷宫筛选出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4只)、模型组(20只)和治疗组(2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持久性结扎(2-VO)制备VD模型,每组大鼠均在术前及术后2、3个月行水迷宫检测大鼠记忆能力和空间辨别力;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 p65和ICAM-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海马CA1区NF-κB p65、ICAM-1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多(P<0.01);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提高(P<0.05),海马区形态学明显改善,海马CA1区NF-κB p65、ICAM-1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丁基苯酞可显著改善VD大鼠学习和认知功能,减少NF-κB p65、ICAM-1在海马CA1区神经元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脑脊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干预及其意义。方法选取35例DEACMP患者为观察组,入院第1天、第29天留取脑脊液,并于第1天及之后隔日1次椎管注射地塞米松。同时选取35例同期入院的神经系统非脱髓鞘疾病患者为对照组,于入院第1天留取脑脊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脊液TGF-β1、CTGF水平;2组患者均于入院第1天行头颅CT。入院第29天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头颅CT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脑室周围白质脱髓鞘改变;对照组患者头颅CT未见脑室周围白质脱髓鞘改变。与对照组入院第1天时比较,观察组入院第1天和第29天时脑脊液TGF-β1、CTGF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第29天时脑脊液TGF-β1、CTGF水平均显著低于入院第1天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ACMP患者发病机制可能与TGF-β1、CTGF过表达有关。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抑制TGF-β1、CTGF的过表达起到治疗DEACMP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后期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根据卒中治疗指南,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分别于治疗21d及3m后对两组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明智能状态量表(MMSE)、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评估执行功能。结果在21d测试中,治疗组仅在WCST中持续性错误数少于对照组(P<0.05),完成分类数多于对照组(P<0.05),但在3m后,治疗组MoCA总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MMSE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错误应答数明显减少(P<0.05),持续性错误数也明显减少(P<0.01),完成分类数增多(P<0.01)。与21d测验成绩相比,3m后第2次测验,治疗组成绩所有下降均不明显(P>0.05),而对照组MoCA总分及MMSE成绩显著下降(P<0.05),WCST持续性错误次数明显增多(P<0.01),完成分类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联合尤瑞克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阻止患者视空间能力、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等多项执行功能减退,预防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丁基苯酞(buty lphthalide,DBT)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及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影响,探讨DBT对血管性痴呆的干预疗效。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G)、模型组(MG)、丁基苯酞大剂量治疗组(DBT1)、丁基苯酞小剂量治疗组(DBT2)、丁基苯酞预防组(DBT3),用药1月,采用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CA1区NF-κBp65、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BT不同剂量治疗1月后,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海马CA1区神经元变性、坏死不同程度减轻;NF-κBp65、COX-2阳性细胞数表达减少(P〈0.01),且不同剂量组间亦有差异(P〈0.01)。结论丁基苯酞改善实验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少实验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丢失,降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NF-κB、COX-2表达,可能具有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CVST患者的起病形式、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脑脊液结果等。结果 ①中青年多见,多急性起病;②临床表现多样化,头痛最多见(86.1%);③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蛋白、细胞可轻度升高;④影像学表现为静脉血栓形成及脑梗死等;⑤低分子肝素治疗安全有效。结论 CVST病因复杂,起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此对可疑患者尽早行CT,MRI及MRV检查以明确诊断,确诊后尽早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探讨丁基苯酞(DBT)在慢性脑缺血中的抗炎作用.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缺血高剂量DBT组、缺血低剂量DBT组,每组15只.采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各组大鼠海马CA1区及颞叶皮层组织形态学、NF-κB及COX-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丁基苯酞不同剂量治疗1个月后,大鼠海马CA1区及颞叶皮层神经元变性、坏死不同程度减轻;NF-κB p65、COX-2阳性细胞数表达减少(P<0.01),高低剂量组阳性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丁基苯酞可以减轻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神经元变性、坏死;减少NF-κB p65、COX-2的表达,可能是丁基苯酞抑制炎症反应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甘草甜素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原理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回顾性选取本院62例患者,按照治疗是否使用甘草甜素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曲马多治疗,观察组使用甘草甜素治疗。结果疼痛度减轻及膀胱肌无力缓解,对照组和观察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疼痛程度对比P=0.043,膀胱肌无力对比P=0.042。观察组治疗效果优越于对照组,运动能力恢复上,治疗前6个月,2组组间对比无差异(P=0.076),治疗后6个月2组组间差异显著(P=0.038)。轴突膜蛋白在血液中的表达及光度值的组间对比,2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3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82%,治疗组为7.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甘草甜素对于神经损伤修复有促进作用,对比曲马多疗效有优越性,作用机制为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相关蛋白质的表达。对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核因子-κB、环氧合酶-2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CA1区核因子-κB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p65)与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探讨NF-κB、COX-2对VD大鼠的损伤作用。方法28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SOG)组(n=13)和模型(VD)组(n=15),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CA1区NF-κBp65、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损伤、丧失明显,NF-κBp65、COX-2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NF-κBp65、COX-2蛋白的表达增加,NF-κBp65、COX-2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学习记忆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