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儿孤独症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婴儿孤独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本病的漏诊或误诊。方法对20例婴儿孤独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儿的家族史、母孕史等进行调查。结果婴儿孤独症在神经生物学因素中存在普遍异常,以语言障碍及交流障碍为主,临床易误诊或漏诊。结论提高对本病认识,以期早发现、早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头孢曲松钠致儿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11例患儿均为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确诊的因头孢曲松钠致儿童自身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患儿。对11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并发症、病程、治疗方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儿入院后立即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输注洗涤红细胞及碱化尿液等对症处理,11例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 1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应用头孢曲松钠及头孢类药物时,应想到其不良反应,特别是发生溶血性贫血的可能,药物之间并有发生交叉反应的可能。溶血反应既可发生在首次应用,也可出现在多次用药后。2在应用头孢曲松钠时如患儿突然发生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虽未发现血尿,应想到头孢曲松钠引起的溶血反应。3发现后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5要合理用药,能口服尽量口服,尽量不静脉用药。应用抗生素要有指征,避免滥用抗生素。应用前做过敏试验,用药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谨防不良反应的发生。6对于一些患儿在就诊前用过头孢曲松钠,血常规化验有轻度贫血,应想到是否已引起轻微的溶血反应,应慎重应用该药,避免加重溶血反应。7当患儿贫血较重时,不要急于输血,首先要弄清楚贫血的原因,如疑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输注洗涤红细胞,避免急于输注其他红细胞,而加重溶血性贫血,严重者可导致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α-干扰素、不同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将102例ITP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4例):A组为常规剂量IVIG治疗、B组干扰素治疗、C组干扰素联合小剂量IVIG治疗;3组均常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Vit-C等药物。随访6个月,评价疗效。结果 C组在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升至正常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激素使用时间等方面优于A、B2组(P<0.01或P<0.05);在复发率方面优于A组(P<0.05),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住院费用方面A组高于B、C2组(P均<0.01),B组低于C组(P<0.05)。各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干扰素联合小剂量IVIG在ITP的治疗中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1998年1月~2002年2月,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8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98年1月~2002年2月在我院按照中华儿科学会血液学组制订,1998年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通过  相似文献   
6.
<正> 免疫细胞化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敏感特异的实验方法。在日常的临床病理学诊断中广泛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大多应用于石蜡切片,对肿瘤的来源、分类和诊断提供科学的诊断依据,免疫细胞化学作为组织病理学的辅助检查方法,较多地应用于实验研究,在日常的细胞学诊断中很少被应用。本研究在肿瘤针吸活检常规染色的基础上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以探讨免疫细胞化学在肿瘤细胞学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D64指数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肺部感染患儿中的变化及影响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开封市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入且行化疗治疗的92例ALL患儿,根据其化疗后肺部感染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30例)、未感染组(62例),另选同期来开封市儿童医院体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半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132例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I组和对照II组,对照I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照II组在应用激素的基础上同时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组在应用激素的同时联合应用干扰素和半剂量丙种球蛋白。结果治疗组在血小板上升时间,激素使用时间,住院天数及复发率等方面明显优于两组对照组。结论干扰素联合半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我院儿科近年来收治的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182例进行临床分析,为诊治该病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患儿中发生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182例,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82例中〈1岁占28.57%,1-3岁占48.90%,〉3岁占22.53%,以1-3岁患儿居多;多为病毒感染所致,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幼儿急诊多见,应用莪术油及黄芪联合治疗儿童粒细胞减少症,疗效满意。结论粒细胞减少症在儿科临床中比较常见,其主要提示为病毒感染,而病程多为良性经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缺铁性贫血(IDA),巨幼细胞性贫血(MA),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白血病(AL),急性白血病缓解期(AL—CR)及正常儿童(NC)组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周际标准酶法对5种常见血液病患儿LDH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结果MA组、AL组与其他4组LDH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LDH活性可以反映恶化肿瘤的程度,并可在鉴别巨幼细胞性贫血与MDS时提供鉴别线索,而在MDS与AA鉴别时无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