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盆腔重症癌痛患者应用舒芬太尼腰硬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52例盆腔重症癌痛患者,其中卵巢癌15例,子宫内膜癌20例,宫颈癌17例,均属终末晚期,于2016年1月6日至2018年2月14日收治,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给予单纯硬膜外镇痛,且对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呼吸抑制、尿潴留、恶心)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26例重症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26例重症癌痛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85%)(1/26)低于对照组数据(26.92%)(7/26),P0.05。结论盆腔重症癌痛患者应用舒芬太尼腰硬联合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发挥显著的镇痛效果,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食管和贲门癌2233例手术治疗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和贲门癌(Esophagus Cardia Carcinoma,ECC)手术治疗难点的处理。方法:1973年2月~2007年2月,施行手术治疗I-III期食管癌(Esophagus cancer,EC)1690例、贲门癌(Cardia cancer,CC)543例。男1679例,女554例,年龄23~82岁,其中40岁~69岁为1986例,占88.74%。切除ECC1999年3月前应用多种路径,1999年4月后完全经左胸或左胸左颈不切除肋骨,术中不输血。2004年元月后CC常规应用左胸腋中线为中心7、8肋间隙入胸小切口。癌肿距正常组织上下各切端为≤5cm及≥6cm切除。常规清扫三野淋巴结,中上段EC结扎胸导管。食管重建选择胄、空肠、结肠,应用Sweet、吻合器、分层吻合、延长食管胄黏膜单层宽边吻合法。结果:切除EC1602例(94.79%)、CC461例(84.90%),探查EC88例(5.21%)、CC82例(15.10%)、术后发生并发症22种388例(17.36%),术后住院期死亡54例(2.42%),临床治愈1954例(87.51%),好转31例(1.39%),病情无变化87例(8.37...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63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63例手术治疗的成人先心病的病种、年龄分布、同手术期处理、手术方法及技巧、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病种以ASD(46.0%)、VSD(25.4%)为多;18-30岁年龄段病例最多(65.1%);术后48h死亡1例法洛四联症(TOF)者(死亡牢1.6%),术后13个月发生TOF室缺片周漏1例。结论成人非紫绀先心病手术治疗相对安全,但因病程长,病理生理变化大,针对性的围手术期处理极其重要。术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仍然是TOF术后死亡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问题。方法回顾分析1031例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复杂情况的处理,防控手术意外术中后并发症。结果 CPB心内直视手术后治愈1007例(97.67%),住院死亡24例(2.33%)。死亡原因术中主要为意外,术后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出血、感染等重症并发症。结论心内直视手术在CPB心脏停跳有限时间内完成,术中术后发生的一些并发症做好围术期"五防"工作,可确保手术安全顺利成功减少或杜绝隐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原因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0年间食管癌切除术后乳糜胸发生的原因与诊治过程。结果食管癌手术2365例,术后发生乳糜胸27例,发生率为1.14%。保守治愈5例,再手术治愈22例。结论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发生率低,其预防十分重要,术后一旦确诊乳糜胸应积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应慎重。  相似文献   
6.
罗继文  何树松  任杰  罗红 《华西医学》2009,(7):1638-1641
目的:总结97例高龄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手术根治性切除82例,姑息性切除9例,手术探查6例,姑息性切除和探查手术有11例术中植入I125种子,术后75例经化疗等综合治疗。结果:手术切除率93.8%,手术病死率2.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5.9%,随访率93.8%。手术根治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8%、55.1%、28.2%。结论:年龄不是高龄肺癌手术的禁忌证,但高龄肺癌患者常并有多系统基础疾病,正确的手术方式及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处理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miR-1在肺癌干细胞(CSCs)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miR-1靶向调控VEGFA对肺癌CSCs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收集肺癌患者新鲜肿瘤组织,分离培养原代肺癌细胞,经无血清悬浮培养形成肿瘤细胞球,磁珠分选肿瘤细胞球中CD133阳性的细胞。Western blot检测CD133阳性细胞中Nanog、SOX2、OCT4干性标志蛋白及miR-1在CSCs中的表达水平;经脂质体分别转染miR-1 mimic和对照48 h后,Boyden实验检测各组CSCs侵袭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CSCs转移能力。TranScan7.1预测软件及双荧光素酶报道基因试验检测miR-1对VEGFA基因的靶向作用,qRT-PCR检测miR-1 mimic对CSCs中VEGFA mRNA表达的影响。在转染miR-1 mimic的CSCs中转染vector和过表达VEGFA(oe-VEGFA)质粒,Boyden实验检测各组CSCs侵袭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CSCs转移能力。结果:Nanog、SOX2、OCT4干细胞标志蛋白在CSCs中表达增加;miR-1在CSCs中表达显著下降;转染miR-1 mimic后,CSCs侵袭和转移能力均下降(P0.05)。TargetScan7.1预测软件和双荧光素酶报道基因试验证实VEGFA为miR-1的靶基因,miR-1 mimic组VEGFA mRNA的表达减少(P0.05)。与转染miR-1 mimic和vector组相比,转染miR-1 mimic和oe-VEGFA组的CSCs侵袭和转移均增加(P0.05)。结论:miR-1在肺癌CSCs中低表达,通过负调控VEGFA抑制CSCs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难点的处理。方法 1988年3月~2006年3月,施行瓣膜置换(Valvereplacement VR)269例,其中男121例,女148例,年龄15~65岁,平均41.9岁。本组风心病261例(97%),先心病瓣膜病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及其它4例。二尖瓣置换(MVR)233例、主动脉瓣置换(AVR)16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DVR)19例、Bentall1例。同期二尖瓣Devegan成形48例,保留二尖瓣后瓣后下结构82例。结果 术后早期(7,d内)死亡13例,死亡率4.8%。出院256例(95.2%)。全部随访,长期生存者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晚期死亡9例(3.6%)随访时间为2月~18年。VR早及晚期死亡原因,与病例选择、术后重症并发症及未规范抗凝治疗等有关。结论 心脏瓣膜不可逆损害,VR可改善心功能,提高远期生存质量,效果满意。术前并存疾病、Ⅲ级心衰、左心功能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罗继文  朱宏 《海南医学》2014,(12):1829-1830
目的:探讨胸腔镜(VATS)手术在基层医院应用的经验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绵阳市中心医院胸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146例全VATS手术患者资料,包括肺大疱切除74例,肺癌肺叶切除37例,单纯肺叶切除9例,解剖性肺段切除1例,肺楔形切除8例,纵膈肿瘤13例(胸腺瘤7例,合并肌无力5例,神经鞘瘤4例,蔓状血管瘤2例),外伤性血胸2例,医源性血胸2例。结果1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及术后重大并发症。结论全胸腔镜手术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在基层医院开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罗继文  何树松  罗红 《吉林医学》2011,(32):6843-6844
目的:总结45例青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经验及预后。方法:手术治疗36例,其中手术根治性切除21例占46.7%,姑息性切除11例占24.4%,手术探查4例占8.89%。手术切除率71.1%。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术后病检主要类型:腺癌17例占41.5%,鳞癌13例占31.7%,小细胞癌8例占19.5%。随访率86.7%。1、3、5年生存期分别为72.2%、25.0%、11.1%。结论:青年肺癌患者误诊率高,恶性程度高,手术根治切除率低,3年、5年生存率低,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