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豆腐果甙提取工艺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水提醇沉淀法从豆腐果提取昆明神衰果素,其得率高于醇提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近3年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62例,分析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律失常,其次是胸腔积液、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低氧血症、神经系统并发症、下呼吸道感染。结论随着心外科、麻醉、体循、监护室等相关科室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已逐渐减少,经对症治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向开放卵圆孔在先天性心脏病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6年6月~2008年8月,外科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共112例,男68例,女44例,年龄50d~36岁,体重4-55kg。经皮血氧饱和度及股动脉血氧饱和度均90%以上,其中95%以下8例。彩色多普勒瓣膜返流法估测,均为重度肺动脉高压。术中矫治先天性畸形并恢复卵圆孔的单向右向左分流的活瓣功能。结果全组无死亡,无肺动脉高压危象或心力衰竭发生;42例术后早期有一过性血氧下降,但心率血压保持稳定。随访1~26个月无死亡病例,6例偶觉胸闷、心悸,持续服降肺动脉压药物治疗;余无特殊并发症。结论单向开放卵圆孔技术的应用能大大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术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宫颈病变患者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广州市萝岗区红十字会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本科室应用TCT进行检查的3 478例宫颈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宫颈的脱落细胞以伯塞斯达报告系统(TBS)进行细胞学分类分析。结果异常结果共522例,其阳性率是15.0%,未能明确诊断非典型的鳞状细胞(ASCUS)293例(56.1%),低度的鳞状上皮内所发生病变(LSIL)120例(22.9%),高度的鳞状上皮内所发生病变(HSIL)89例(17.0%),癌20例(3.8%)。26~35岁患者TCT的异常检出率为最高,其阳性率可达到17.0%。结论对宫颈病变患者应用TCT检测,准确实用,与TBS结合进行细胞学分类分析能够提高其细胞学的诊断敏感性与准确性,于早期发现患者宫颈的病变,以及尽可能降低患者宫颈癌所致的病死率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ntenstive care unite,ICU)内有创机械通气患下呼吸道的病原菌情况。方法对ICU内有创机械通气48小时以上的患进行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86次,有32次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38%),培养出细菌3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前5位是铜绿假单胞菌、Ⅰ型白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阴沟肠杆菌:药物敏感性最高的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为81%,其次是阿米卡星77%,环丙沙星70%,耐药性最高的是青霉素(100%),其次是头孢他啶(66%)。结论ICU内有创机械通气48小时以上的患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也占19%,应及时采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按药敏选用抗生素,药敏结果未出时按经验选用,若抗生素已经使用多日,也考虑同时应用抗真菌药防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4年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病例共221例,术后早期积极补充钾和镁,心率增快时积极应用西地兰、胺碘酮等综合处理,出现心房颤动时联合使用胺碘酮、西地兰。结果术后住院期间发生心房颤动(Af)12例,发生率5.43%,经西地兰和胺碘酮联合治疗,心率均降至正常范围,其中恢复正常窦性心律10例,复律时间为15min至15h(2.66±3.21h)。结论术后早期积极防治电解质紊乱,积极应用西地兰、胺碘酮等综合处理,可减少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西地兰和胺碘酮联合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作用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治疗策略和疗效.方法 2006年7月~2008年12月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共28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复合畸形为室间隔缺损(VSD)并发房间隔缺损(ASD)4例,VSD并发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ASD并发PDA8例,PDA并发肺动脉瓣狭窄(PS)2例,ASD并发PS11例.介入治疗的顺序依次为PS球囊扩张术、VSD封堵术、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结果 28例复合畸形均一次性治疗成功.X线曝光时间平均(8.5±4.3)min,手术时间32~95min.1例VSD并ASD术后第4天发生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予用药治疗后转窦性心律.余随访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采取适当的治疗策略,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同期介入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联合应用持续气道正压和压力支持通气(CPAP/ASB)模式治疗心脏疾病患者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因低氧血症应用正压通气的病例48例的血气分析变化。结果研究组通气30分钟的动脉血氧分压平均为107.49mmHg、通气120分钟的动脉血氧分压平均为132.25mmHg、对照组通气30分钟的动脉血氧分压平均为96.39mmHg、通气120分钟的动脉血氧分压平均为116.55mmHg。结论使用CPAP/ASB模式无创正压通气,提高动脉血氧分压的效果与经气管插管行正压通气的效果相当,低氧血症时及早应用CPAP/ASB无刨正压通气,既方便又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瓣叶增补技术在主动脉瓣成形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瓣叶增补法完成主动脉瓣成形术26例,患者平均年龄11.5岁.术前四肢动脉压差58~103 mm Hg.主动脉瓣病变包括瓣叶脱垂或感染性心内膜炎造成的瓣叶损害;彩色多普勒显示主动脉瓣有中-重度反流.全组均在病变瓣叶边缘缝合心包片增补瓣叶形成正常瓣兜,使三个瓣叶边缘对合良好.结果 全组无手术及术后早期死亡.术后全组均无心力衰竭发生,动脉压差36~51 mm Hg.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无明显反流5例,有微少反流12例、轻度反流9例.随访3~38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无反流加重者.结论 瓣叶增补技术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主动脉瓣反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期脂多糖(LPS)诱导的孤独症样子代大鼠肠道5-羟色胺(5-HT)相关代谢通路的变化。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平分为LPS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10),分别在怀孕9.5 d时腹腔注射LPS(100μg/kg)和等体积PBS,所产子代大鼠即为LPS组(n=60)和PBS组(n=60)。采用三箱社交实验和旷场实验检测子代大鼠社会交往能力和重复刻板行为。检测粪便含水量和胃肠转运时间以评估子代大鼠肠道蠕动功能。ELISA检测子代大鼠血清二胺氧化酶(DAO)、IgA和5-HT含量,以及粪便IgA含量。转录组学及色氨酸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子代大鼠结肠组织、16S多样性检测子代大鼠粪便中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子代大鼠结肠组织色氨酸羟化酶1(TPH1)和TPH2的表达水平。结果:孕期LPS处理可诱导子代大鼠出现孤独症样行为,并导致粪便含水量增加(P<0.01),胃肠转运时间和结肠转运时间缩短(P<0.01)。同时观察到LPS组子代大鼠血清5-HT、DAO和IgA含量及粪便IgA含量均有升高趋势。转录组学富集到色氨酸代谢通路以及犬尿酸相关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