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顶一颗珠(TTM)对阿尔彩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大鼠海马、皮质抗氧化酶、过氧化脂质和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岗田酸(Okadaic acid,OA)大鼠侧脑室注射造模,TTM注射液腹腔注射,并用维生素C(VtiC)腹腔注射作阳性对照。测定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药物实验组海马、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和tau蛋白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SOD,GSH—Px降低(P〈0.05/P〈0.001),MDA,tau蛋白增高(P〈0.001)。药物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SOD,GSH—Px,MDA和tau蛋白在TTM高,中组差异明显(P〈0.05),低组差异明显或不明显(P〈0.05/P〉0.05)。结论TTM的抗衰老作用,与能增强脑组织SOD,GSH—Px活性、减少MDA蓄积、降低tau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手指软组织缺损是常见的手部一种损伤,食指损伤尤为常见,对于手指损伤的修复从外观、质地、感觉等要求均较高,从2004年初至2008年10月以来,我科应用第2掌骨背皮瓣修复食指软组织缺损18例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常规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与改良VSD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改良VSD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VSD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上皮化时间、愈合时间、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引流管堵塞率、创面愈合率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上皮化时间、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引流管堵塞率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VSD较常规VSD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疗效确切,且能缓解VSD治疗期间存在的堵塞问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为研究道地药材五鹤续断的遗传多样性、种类鉴定和基因指纹图谱的构建等提供基本保证.方法 以中药材五鹤续断药源植物的鲜嫩叶片为材料,采用CTAB法并加以改进从中提取出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并检测其提取效果.结果 使用改进的CTAB法从鲜叶中提取五鹤续断的基因组DNA浓度较高,能满足PCR反应的要求.结论 自行改进的CTAB法提取道地药材五鹤续断基因组DNA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红色蚋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进行克隆、鉴定与序列分析。方法以红色蚋成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纯化基因片段后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a,筛选阳性克隆、测序并与NCBI数据库中的核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掌握其基因序列及其蛋白质结构特征。结果克隆序列的结果表明COI基因全长1542 bp,编码513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等电点为5.84,相对分子量为56 KDa,具有一个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的核心保守结构;其基因碱基组成A、T、C、G分别为28.60%,36.90%,17.76%,16.74%,G+C含量为34.5%,A+T含量为65.5%。结论成功克隆出红色蚋CO I基因序列,可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工程特点和结构超限抗震设计,并针对平面尺度超标和结构局部高位转换,采取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和比现行规范要求更为严格的抗震措施。经对结构进行不同模型、空间软件的弹性和弹塑性结构分析,得出结构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震设防要求。对转换结构、框支柱等抗震薄弱部位,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措施,以确保结构重要构件的高延性性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114例掌指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 A、B 两组,每组各57例。A 组患者行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B 组患者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A 组患者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 B 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疗效优良率为89.5%,高于 B 组患者的7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 B 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在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在手指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2012年1月收治的远端无可供吻合动脉的末节和指尖40例(46指)采用静脉动脉化行断指再植。术后随访6个月-3年,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的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结果39例成活,1例坏死;术后随访,功能恢复:优20例,良7例,差3例,优良率达90.0%。结论静脉动脉化是一种远端无可供吻合动脉的手指末节进行再植可行的治疗方法,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术后积极的系统锻炼能改善再植手指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促进神经等方面的功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