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对比分析Ⅰ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MR动态增强扫描的强化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Ⅰ期子宫内膜癌和13例子宫内膜息肉的MRI动态增强特征,对比分析不同组间病灶的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各时段(16、32、48、64、109、154、199 s)的信号强度差值、早期相对信号强化率(ARSIR)、最大相对信号强化率(MRSIR)、总体相对信号强化率(SER)和强化峰值时间(TTP).结果 14例Ⅰ期内膜癌TIC曲线中,Ⅰ型4例,Ⅱ型6例,Ⅳ型4例;13例内膜息肉中,Ⅲ型3例,Ⅳ型10例.Ⅰ期内膜癌各期信号强度差值低于正常肌层,其中32、48、64、109、154、199 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Ⅰ期内膜癌MRSIR、TTP低于正常肌层;SER高于正常肌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期内膜癌各期信号强度差值低于内膜息肉,其中32、48、64、109、154、199 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Ⅰ期内膜癌MRSIR、TTP低于内膜息肉;SER高于内膜息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0TMR动态增强检查能定量分析Ⅰ期子宫内膜癌及内膜息肉在各阶段的强化特点,其定量数据及TIC曲线类型对二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在儿童脊柱结核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13年4月的21例经临床或手术诊断为脊柱结核的儿童患者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2~14岁,平均9.4岁.18例保守治疗,3倒手术治疗,病程2个月~3年,所有病例行2次或2次以上MRI检查.比较初次和复查结果,主要观察椎体及椎间隙信号变化、椎旁脓肿及后凸角的变化.结果:21例脊柱结核患者共累及85个椎体,其中颈椎、胸椎及腰骶椎发生率分别为10.6%(9/85),49.4% (42/85)及40%(34/85).初诊及随访时相仿,15例出现椎体变扁或楔形变,10例可见椎间盘受累,而椎间隙可见不同程度变窄或融合.初诊13例后凸角>0°,位于胸段7例,胸腰段2例,腰段3例,颈段1例.18例保守治疗患儿中,8例初诊及治疗过程中(2~9个月)后凸角均为0°;1例轻度后凸患儿(<10°),治疗12个月时后凸角稍增加;5例中度后凸患儿(10°~30°),治疗过程中(3~12个月)多次随访均无明显改变;4例重度后凸患儿(>30°),保守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3~28个月)多次随访后凸畸形均有不同程度加重,其中1例保守治疗失败后行手术治疗后凸角减小.结论:儿童脊柱结核运用MRI随访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清晰显示治疗后椎体及椎间隙信号变化、椎旁脓肿及后凸角的变化,为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诊断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关节镜证实为TFCC损伤或正常的腕关节3.0T MRI图像,由2位医师进行阅片达成一致并记录Palmer分型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前均已行3.0T磁共振检查。结果 TFCC损伤按照Palmer分型,Ⅰ型损伤23例(A型4例,B型6例,C型4例,D型9例),Ⅱ型损伤5例(A型2例,C型2例,D型1例),正常6例。以关节镜作为金标准判断,MRI的灵敏度为100%(28/28),特异度为83.3%(5/6),符合率为97.0%(33/34),阳性预测值为96.6%(28/29),阴性预测值为100%(5/5)。结论3.0T MRI能较准确的反映TFCC损伤的严重程度,可作为术前诊断其损伤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幼期相对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小鼠成年后学习记忆及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并探讨相对低剂量电离辐射、学习记忆和神经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出生21 d的昆明小鼠20只,随机对半分为对照组(假辐射)、辐射组(单次5 Gy全身辐射)。辐射前、2月龄、4月龄分别记录每只小鼠体重。4月龄分别对两组小鼠行神经行为学实验;实验结束后对每只小鼠灌注固定取脑后行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实验,检测海马齿状回标记增殖神经元的Ki67蛋白、标记迁移分化神经元的DCX蛋白、标记成熟神经元的CB、PV蛋白的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结果(1)2月龄、4月龄辐射组小鼠体重增加百分比低于对照组(t=3.02,P<0.05;t=4.22,P<0.01)。(2)旷场实验中5 min内自由探索的总路程、新物体识别实验中对新旧物体的识别记忆能力、条件性恐惧实验中环境关联性僵直时间和线索关联性僵直时间、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逃避潜伏期和空间探查实验中穿越平台次数,两组小鼠均无统计学差异(t=-1.672,P>0.05;t=0.753,P>0.05;t=-0.885,P>0.05;t=0.15,P>0.05;F=2.30,P>0.05;t=-1.07,P>0.05)。(3)免疫组化检测,辐射组小鼠海马齿状回区Ki67标记的增殖神经元、DCX标记的分化神经元、CB和PV标记的中间成熟神经元数量均低于对照组(t=2.80,P<0.05;t=6.63,P<0.001;t=3.75,P<0.01;t=5.39,P<0.001)。结论幼期相对低剂量(5 Gy)电离辐射会导致小鼠体重增加缓慢;小鼠幼期相对低剂量电离辐射并未造成其成年后学习记忆障碍,但海马神经发生能力减弱;电离辐射引起神经发生的减弱包括破坏神经元的增殖、分裂、分化、迁移、成熟等一系列复杂渐近性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