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沈志祥  程澍 《现代实用医学》2002,14(5):220-222,224
近 2 0年来对于急性白血病治疗己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尤其在诱导分化、联合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逆转耐药性、检测微量残余白血病细胞、使用生物反应调节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和抗白血病特异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等方面的多种综合治疗方法 ,已在Ⅰ /Ⅱ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可喜的疗效 ,为治疗急性白血病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 BCR/ABL酪氨酸激酶特异性抑制剂的应用  现已知道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第 9号与第 2 2号染色体长臂末端相互易位后形成的融合基因BCR/ABL ,其翻译产物P2 10所具有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较正常的c abl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TaqⅠ B、MspⅠ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了64名对照组和106例冠心病组CETP基因Taq Ⅰ B、Msp Ⅰ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研究了CETP基因多态性对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CETP基因TaqⅠ B、Msp Ⅰ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意义,且与性别、家族史、吸烟史、体重指数及冠脉病变程度无明显关系.两组间B1和M1等位基因存在连锁不平衡,B1或M1等位基因携带者CETP水平明显高于同组仅含B2或M2等位基因者.冠心病组不同基因型亚组血清HDL-C和载脂蛋白(apo)A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基因型亚组.结论CETP基因Taq Ⅰ B MspⅠ多态性对人群血脂水平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细胞因子IL-2R、IL-6、IL-8、TNF-α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155例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方案治疗后达完全缓解且无进展生存期≥24个月的DLBCL患者(持续缓解组)和45例R-CHOP方案治疗后达完全缓解但是在2年内复发的DLBCL患者(复发组)。持续缓解组患者于治疗前、第6个周期治疗开始前以及持续缓解治疗结束1年后采血,复发组患者于治疗前、第6个周期治疗开始前及复发时间点采血。采用IMMUNITE 1000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细胞因子IL-2R、IL-6、IL-8、TNF-α的含量。结果:IL-2R、IL-6及TNF-α含量在Ⅲ~Ⅳ期、ECOG评分≥2分、结外受累个数≥2个、IPI评分≥3分的DLBCL患者中显著升高(P<0.05);IL-8在IPI评分≥3分和双表达淋巴瘤(DEL)的患者中显著升高(P<0.05);IL-6在non-GCB亚型中显著升高(P<0.05)。复发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细胞因子IL-2R、IL-6、TNF-α...  相似文献   
4.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是第3代分子遗传标志,SNP决定基因的功能单位和人群遗传变异的内在特征。它反映了个体表型、疾病易感性和对药物、环境因子反应的差异。血液肿瘤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涉及到多个遗传易感基因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其在血液肿瘤研究领域(致癌物质代谢酶基因的SNP、DNA修复基因的SNP、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SNP、药物代谢相关酶基因的SNP等)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nstr?m’s macroglobulinemia, LPL/WM)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  方法  纳入本院2007年9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8例LPL/WM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常规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测、病理及生存等资料。  结果  58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62岁(38~80岁);44例患者伴IgM-κ型M蛋白,14例患者伴IgM-λ型M蛋白;所有患者骨髓均检测出克隆性CD19阳性B淋巴细胞,均表达B淋巴细胞标记CD19、CD20和CD22;15例患者检测了MYD88L265P突变,11例阳性。经过治疗35例患者(60.34%)达到部分缓解以上的疗效,不同治疗方案疗效无明显差异,IgM大于70 g/L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短,血红蛋白小于90 g/L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短。  结论  LPL/WM临床呈惰性进程,目前常用治疗方案疗效差异不大,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利妥昔单抗联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FCR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年龄<70岁且CD20阳性的初治或既往仅用苯丁酸氮芥治疗的CLL患者,应用FCR方案治疗,利妥昔单抗3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氟达拉滨25 mg/m2,第2天至第4天,静脉滴注;环磷酰胺250 mg/m2,第2天至第4天,静脉滴注。28 d为1个疗程,治疗4~6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 共入组17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4.12 %(16/17),完全缓解率为35.29 %(6/17)。Ⅲ~Ⅳ级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结论 FCR方案治疗CLL疗效确切,患者耐受良好,可以作为初治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的水平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与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水平的相关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10 6例冠心病患者和 6 4例正常对照者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浓度 ,结果分别为 2 .15± 0 .90mg L和 2 .31± 1.0 8mg L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 ,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浓度与其他血脂和脂蛋白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以上提示 ,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不是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急性白血病治疗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尤其是诱导分化治疗、联合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耐药性逆转、微量残余白血病细胞检测和清除、生物反应调节剂的使用、抗血管生成和抗白血病特异性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等多种综合治疗方法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取得可喜疗效,为治疗急性白血病开辟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联合应用短链脂肪酸类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丙戊酸(VPA)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替西罗莫司(TEM)抑制弥漫大B淋巴瘤细胞生长的机制。应用MTr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瑞氏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周期及自噬相关蛋白,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水平。结果表明,单用VPA和TEM均可抑制淋巴瘤细胞增殖,两药合用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两药联合后可阻断细胞周期,引起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增高;电子显微镜检测进一步证实,经VPA及TEM处理后的细胞出现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两药合用时自噬现象更为显著;蛋白质免疫印迹证实,自噬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发生改变;经VPA处理后HDACl和HDAC3表达下调,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升高,表明VPA可通过表观遗传学调控影响淋巴瘤细胞增殖、促进其自噬。结论:VPA和TEM在阻断淋巴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自噬方面具有协同效应,为药物联合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79岁,因胃部不适行胃镜检查.胃镜提示食管黏膜下隆起性质待查:平滑肌瘤可能性大(图1),遂行EMR切除术.巨检:灰白结节样组织一块,大小0.7 cm×0.5 cm×0.4 cm.镜检:食管黏膜同有层可见境界清楚的结节样肿物,无明显包膜,最大径约0.6cm(图2),低倍镜下可见肿物由腺体组成,腺腔大小不一,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