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及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降压和逆转左室重构的药理机制.方法 雄性15周龄SHR 24只,随机分成SHR组、胰激肽原酶组、卡托普利组,每组8只,另取8只雄性同龄健康Wistar大鼠(WKY)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4 w后行颈动脉插管测量血压,抽血测血清NO含量,处死动物,取出心脏行左室重量指数测定,心肌组织经VG染色作形态学观察及胶原测定,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心肌组织切片内TGF-β1的表达.结果 SHR组收缩压(SBP)、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心肌胶原体积比例(CVF)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与管腔面积的比例(PVCA)及TGF-β1的表达较WKY组明显升高,NO含量明显下降(P<0.05),应用胰激肽原酶后,NO含量明显上升,余各指标均显著性下降(P<0.05).除SBP外,胰激肽原酶组各指标变化程度均与卡托普利组无差异.结论 胰激肽原酶具有降低血压和逆转心室重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NO含量及抑制心室肌高表达的TGF-β1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0(S)-原人参二醇(Ppd)对胃癌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胃癌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对照组、环磷酰胺组、Ppd 25、50、100 mg/kg给药组,每组8只,给药4 w后处死动物,制成组织切片以备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结果对照组肿瘤间质血管密度增高,VEGF及其mRNA呈高表达,且VEGF蛋白及mRNA的表达同肿瘤间质血管密度呈正相关,而Ppd给药组各指标均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较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50 mg/kg以上剂量组的抑制作用较环磷酰胺组强(P0.01)。结论 Ppd能够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及其mRNA的表达,而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C)、脾脏指数(SI)、血小板计数/脾脏指数(PC/SI)、门静脉宽度(PV)、脾静脉宽度(SV)、门静脉宽度/脾静脉宽度(PV/SV)在预测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EV)中的意义。方法测量196例肝硬化患者的PV、SV、脾脏长径(SL)及厚度(ST)(SI=SL×ST)、PC,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值评价上述非侵入性指标预测中重度EV的准确性。结果PC/S1、PC、PV/SV的AUC分别为0.870、0.781、0.655;PV、SV、SI的AUC不足0.5。PC/SI≤0.97时,预测中重度EV的敏感度为89.4%,特异度为70.6%。结论PC/SI是预测中重度EV较理想的非侵入性指标,当PC/SI〈0.97时,判断中重度EV存在的敏感度、特异度最高。  相似文献   
4.
秦俊杰 《黑龙江医学》2010,34(7):516-518
目的比较匹维溴胺联合双歧三联活菌片与单剂匹维溴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95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1例:应用匹维溴胺50 mg,po,tid,加双歧三联活菌片2.0 g,tid po;对照组44例:应用单剂匹维溴胺50 mg,po,tid,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9%,对照组为80%(P<0.05),治疗组疗效对缓解腹痛、腹胀、腹泻、便秘、黏液便优于对照组。结论匹维溴胺和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肛门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证实为低位直肠类癌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经肛门手术切除,其中1例行常规切除后有肿瘤残留而改为经腹行Dixon根治手术。结果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切口无感染,伤口I期愈合,术后5~8 d出院。结论经肛门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类癌,可彻底清除肿瘤,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及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降压和逆转左室重构的药理机制。方法雄性15周龄SHR 24只,随机分成SHR组、胰激肽原酶组、卡托普利组,每组8只,另取8只雄性同龄健康W istar大鼠(WKY)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4 w后行颈动脉插管测量血压,抽血测血清NO含量,处死动物,取出心脏行左室重量指数测定,心肌组织经VG染色作形态学观察及胶原测定,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心肌组织切片内TGF-β1的表达。结果SHR组收缩压(SBP)、左心室重量指数(LV-M I)、心肌胶原体积比例(CVF)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与管腔面积的比例(PVCA)及TGF-β1的表达较WKY组明显升高,NO含量明显下降(P<0.05),应用胰激肽原酶后,NO含量明显上升,余各指标均显著性下降(P<0.05)。除SBP外,胰激肽原酶组各指标变化程度均与卡托普利组无差异。结论胰激肽原酶具有降低血压和逆转心室重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NO含量及抑制心室肌高表达的TGF-β1有关。  相似文献   
7.
健康人T细胞及NK细胞活性的随龄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弥漫型胃癌发病率高且易转移,综合治疗效果差,长期存活率低,对人类健康影响巨大。大部分进展期甚至早期弥漫型胃癌病人伴随淋巴道转移,是影响其术后存活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对相关文献加以综述,从术前病理分型、淋巴道转移程度的判断、对精准医疗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色素内镜诊断早期胃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内镜下可疑早期胃癌80例,对其中50例予以色素喷洒并活检,30例单纯活检进行对照.结果:色素喷洒组病理证实有36例早期胃癌,其中通过活检证实28例,手术证实8例,活检的阳性率为77.7%;单纯活检组病理证实有14例早期胃癌,其中通过活检证实4例,手术证实10例,活检的阳性率为28.6%.结论:应用色素内镜可改善早期胃癌病灶的清晰度,增加活检的阳性率,对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6岁,因"反复皮疹、发热、淋巴结肿大4年,黄疸4 d"于2011年10月29日入院。2007年9月开始出现发热,体温38~40℃,伴全身散在红色皮疹、干咳、呕吐、乏力、食欲不振,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多处淋巴结肿大,持续10余天后自行好转,每月发作1次,多次化验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颈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示: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非甾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