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普外科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分析507例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档案资料。无菌采集手术切口分泌物,并进行培养和鉴定。采用Kirby-bauber纸片扩散法检测抗药性。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是否患有糖尿病和抗生素使用时机等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实时荧光PCR检测铜绿假单胞菌OprD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507例患者中共有46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9.07%。培养出4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7株,革兰阴性菌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菌对头孢呋辛酯、头孢曲松、头孢吡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复方新诺明、红霉素、阿奇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利福平耐药情况依次为:52.17%、47.83%、21.74%、48.15%、40.74%、3.70%、65.22%、81.48%、40.74%、43.48%、4.35%和11.11%。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呋辛酯、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复方新诺明、红霉素、阿奇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依次为:84.21%、42.11%、31.58%、52.63%、47.37%、10.53%、84.21%、78.95%、21.05%、52.63%、10_53%、15.79%和5.26%。不同年龄、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是否患有糖尿病和抗生素使用时机等患者切口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株铜绿假单胞菌中5株检出VIM、3株检出IMP,3株OprD2呈低表达或缺失,4株OprM高表达。讨论切口感染中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数量较多,可能与它对临床使用抗生素天然耐药有关。OprD2呈低表达或缺失使得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受性上升。  相似文献   
2.
目前PM_(2.5)引起的环境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暴露评估作为PM_(2.5)健康风险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为风险评价及风险表征提供参考依据。PM_(2.5)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其暴露评估需收集PM_(2.5)暴露浓度、暴露途径识别、某暴露途径下人群时间-活动模式参数等内容。本文对国内外PM_(2.5)暴露评估方法的应用情况以及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变异性进行综述,并指出现阶段PM_(2.5)暴露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大气颗粒物暴露评估技术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厄贝沙坦对Ⅲ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分健康者(对照组)、糖尿病者(DM组)、DN厄贝沙坦治疗者(A组)、DN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者(B组)及DN联合治疗者(C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检测各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EAR),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厄贝沙坦对氧化应激指标及UEAR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DM组、DN组血清MDA、AOPP及UAER均明显升高,SOD均明显降低(P均〈0.05),以DN组变化明显;治疗后DN组血清MDA、AOPP及UEAR均明显降低,SOD明显升高(P均〈0.05),以DN组变化明显。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厄贝沙坦均可显著降低Ⅲ期DN患者的血清MDA、AOPP和UEAR,提高SOD,具有一定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小霞  班博 《医学综述》2009,15(23):3620-362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越来越多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在DN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自由基产生增多,同时高血糖还可以影响清除自由基的各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及表达,也可以导致自由基水平升高,而升高的自由基又可以损伤肾脏组织,从而导致了DN的发生。有关抗氧化剂治疗DN的研究较多,他汀类降脂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等也被认为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这也为DN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临床怀疑下肢血管病变的T2DM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PHILIPS 256i CT进行全下肢动脉血管成像扫描,将所有获得的数据传入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利用智能血管分析和目测法分析血管狭窄程度。结果50例患者的CTA检查均获得清晰的血管重建图像,共显示血管813段,满足诊断要求;50例患者中,正常3例,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36例,胫后动脉痉挛2例,腘动脉远端血栓形成2例,下肢动脉闭塞血管再植后血栓形成2例,多发性动脉瘤1例,左胫前动脉脉管炎3例,外伤后下肢腘动脉离断1例;813段动脉节段中,256层螺旋CT可评估血管756段(92.99%),其中32段有脂质纤维性斑块,724段显示有混合性斑块,不可评估动57段(7.01%),均为钙化斑块;下肢动脉狭窄分级Ⅰ级193段(23.74%),Ⅱ级259段(31.86%),Ⅲ级262段(32.23%),Ⅳ级48段(5.90%),Ⅴ级51段(6.27%)。结论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于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有效确定病变性质及范围,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016年-2020年辽宁省县级中医医院医疗费用变化情况,为医院进一步优化医疗费用结构提供依据。方法:抽样调查法、结构变动分析法。结果:医疗费用变动较大,院均总收入升高,医务性费用收入逐年上升,药占比显著下降,次均门诊住院费用逐年升高。结论:财政补助收入逐年增长,但还需持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探索其他财政补偿渠道;医疗费用结构有待调整;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在逐步体现,但仍需科学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药占比显著下降,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刺结合运动平板改善免疫抑制大鼠的免疫功能。方法实验采用清洁级健康3月龄雄性Wstar大鼠100只,将其分为五组(空白组,模型组,治疗I组、治疗Ⅱ组、治疗Ⅲ组),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其他各组均采用注射环磷酰胺溶液作为建模方法,制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模型组不作特殊处理,其中治疗组分别采用运动平板、针刺(分别为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和综合二种手段(治疗Ⅲ组)进行治疗,针刺三里、关元、三阴交,运动平板采用运动平板进行。通过对一般状况的观察,模型体重的变化,脾脏指数的测定,体液免疫指标(血清IgA、IgG、IgM的含量)和细胞免疫指标(CD_3~+、CD_4~+T细胞的数量)的检测,研究针刺,康复锻炼以及综合针刺及康复锻炼对免疫抑制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Ⅲ组对免疫抑制大鼠一般情况的改善优于模型组和其他治疗组;上述各治疗组的免疫抑制大鼠体重增加明显优于建模组;三种治疗方法都能改善免疫抑制大鼠的脾脏指数,但治疗Ⅲ组对免疫抑制大鼠脾脏效果的明显,作用效果优于治疗Ⅱ组和治疗Ⅰ组;治疗Ⅲ组的免疫抑制大鼠IgA,IgG,IgM均提高显著,且效果更尤于两种方法的单一应用;三种治疗方法均能提高免疫抑制大鼠CD_3~+、CD_4~+T细胞的数量,治疗Ⅲ组最为明显。结论针刺结合运动平板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大鼠的免疫功能,效果明显优于应用单一治疗方法。实验积极探讨有利于利用针刺和运动平板来改善免疫功能低下机体的免疫功能,为其运用于临床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芦荟多糖对糖尿病足溃疡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1的方法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另选取15只大鼠为空白组,腹腔注射等量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糖尿病大鼠模型构建成功后制备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模型。将糖尿病足溃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于创面外敷浸湿10%芦荟多糖溶液的纺纱,对照组外涂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空白组和模型组外敷浸湿生理盐水的纺纱,每日换药2次,直至创面完全愈合。观察各组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糖尿病足溃疡大鼠血清碱性成纤维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及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用蛋白质印迹(WB)法检测创面组织Wnt/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治疗后14 d,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糖尿病足溃疡大鼠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95.46±2.14)%,(65.15±2.48)%,(89.45±3.15)%,(85.46±2.75)%,与模型组比较,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bFGF、PDGF-BB水平降低,而血清IL-1、TNF-α水平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bFGF、PDGF-BB水平升高,而血清IL-1、TNF-α水平降低(均P<0.05)。治疗后14 d,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创面组织R-脊椎蛋白3(Rspo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15±0.21,0.45±0.14,0.89±0.12,0.96±0.10;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24±0.03,1.16±0.34,0.49±0.05,0.52±0.12;β-连环素(β-catenin)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99±0.10,0.36±0.05,0.67±0.04,0.82±0.06,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芦荟多糖可降低糖尿病足溃疡大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生长因子水平,同时可调控Wnt/β-catenin通路蛋白表达进而促进大鼠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D_2(VD_2)对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的疗效。方法 240例DCAN患者依据性别相同、年龄差小于5岁、病程差小于3年原则配对分为对照组(n=80)、小剂量组(n=80)及大剂量组(n=80)。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2 ml,小剂量组、大剂量组肌肉注射维生素D_2(小剂量组7.5 mg,大剂量组15 mg),每2周1次,疗程1年。观察比较治疗有效率,治疗前、结束后及结束1年后25(OH) D3浓度、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包括正常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每5分钟窦性心搏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窦性心搏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全程相邻窦性心搏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心搏占总心搏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心率变异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25(OH)D3及VD缺乏率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小剂量组治疗结束时及1年后,SDNN增加,SDANN减少,RMSSD及PNN50增加,25(OH)D3水平提高,VD缺乏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治疗1年后与治疗结束时比较,PNN50及25(OH)D3水平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大剂量组治疗结束时及1年后,SDNN增加,SDANN减少,RMSSD及PNN50增加,25(OH)D3水平提高,VD缺乏率降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治疗1年后与治疗结束时比较,SDNN、SDANN、RMSSD及PNN50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及治疗1年后,与对照组比较,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SDNN、SDANN、RMSSD及PNN50增加,25(OH)D3水平提高,VD缺乏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剂量组变化更为明显,与小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1年后,治疗有效率较小剂量组及对照组相比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D_2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DCAN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VD营养状况及心率变异性,且疗效与剂量相关,大剂量(15 mg)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糖尿病相关健康教育,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两组均给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诺和灵N,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记录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每天所用胰岛素总量;观察两组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胰岛素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能够较短时间控制皿糖,降低低血糖反应发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