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1.
瞿祥  王艺明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4):52-54,57
目的探讨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变化在抑郁症中的应用及抗抑郁药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30例抑郁症患者,符合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35分,同时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安静闭眼状态下的脑电信号,分析抑郁症患者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参数关联维数(correlation dimen-sion,D2)值的变化规律;分析抑郁症患者经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治疗3周前后D2值变化规律。结果安静闭眼状态下,抑郁组患者大脑皮质的大部分区域,如双侧前额、额部,右中央,左侧顶、枕、前颞、中颞,左、右后颞的D2值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抑郁症患者经药物治疗3周后大脑皮质的部分区域,如左右前额、左前颞、右后颞的D2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大部分脑区脑电信号D2值增高,治疗3周后部分脑区D2值降低,提示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可以客观地观测到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皮质电活动,可能成为一种客观评价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阿尔兹海默症(AD)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Aβ1-42蛋白和Tau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阿尔兹海默症患者86例,分别用二甲双胍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照组,n=43)、吡格列酮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n=43)治疗。治疗前、治疗48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血清血糖、IL-1β、IL-6、TNF-α、Aβ1-42和Tau蛋白的含量进行检测,以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症状(MMSE和ADL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48周后,2组患者IL-1β、IL-6、TNF-α、Aβ1-42和Tau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血清IL-1β、IL-6、TNF-α、Aβ1-42和Tau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有效降低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血清中IL-1β、IL-6、TNF-α、Aβ1-42和Tau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iR-133b-3p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为假手术组、I/R组、I/R+miR-133b-3p激动剂(agomir)组、I/R+miR-133b-3p抑制剂(antagomir)组、I/R+agomir阴性对照(NC)组、I/R+an...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纤维蛋白原和脂蛋白(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130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同期检测患者血纤维蛋白原和脂蛋白(a)浓度,观察两者间的关系。结果130例患者中有76例患者存在颈动脉硬化病变,其中29例经超声检查诊断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47例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组患者的平均纤维蛋白原和脂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均P<0.01),并且随着平均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脂蛋白a水平升高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纤维蛋白原,脂蛋白a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