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目的:评价在我国人群中心电图左室肥厚对脑卒中(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亚型)发病的风险和脑卒中患者长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方法:采用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心电图左室肥厚与脑卒中的关系,并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利用COX生存回归模型分析左室肥厚对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结果:共1874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和1879例对照入选。在校正了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血压、血糖、血脂因素后,心电图左室肥厚显著增加脑卒中发病的风险(P0.01),脑卒中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亚型、腔隙性脑梗死亚型、脑出血亚型校正后的OR值分别是2.2(95%CI:1.6~3.0)、2.2(95%CI:1.6~3.1)、1.8(95%CI:1.2~2.7)、2.0(95%CI:1.3~3.0)。随访0.1~6.1(3.7±1.4)年,在校正了混杂因素后,心电图左室肥厚显著增加脑卒中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RR:1.36,95%CI:1.04~1.76,P0.05)。结论:心电图左室肥厚不仅是我国脑卒中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还是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一种常见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CKD)是HFpEF患者常见的伴随疾病。HFpEF合并CK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HFpEF与CKD常相互影响、交互促进疾病的进展。与单纯HFpEF患者相比,合并CKD的HFpEF患者通常预后较差,且随着肾损伤程度的加重,其死亡风险增加。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石类药物并不能使HFpEF患者明显获益,然而建议将沙库巴曲缬沙坦等新型抗心力衰竭药物应用于合并轻中度CKD的HFpEF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对高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24例高龄难治性高血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108例)和循证护理组(116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循证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住院4周后,循证护理组体重控制、生活方式、遵医行为、心理状况改善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循证护理模式有助于高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认知水平和遵医行为,改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5.
接触丙烯腈工人血中一氧化氮与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职业性接触丙烯腈对人体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某石化厂从事腈纶纤维生产的 111名工人为接触组,条件相近的不接触任何毒物及不进行有害作业的健康体检者89人为对照组。进行血清 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水平、血清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力、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测定,作为评 估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NO水平显著降低(P<0.01)。以NO水平为应变量,以 接触丙烯腈、性别、年龄、家族史、吸烟量、饮酒量、血清三酰甘油等指标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接 触丙烯腈与血清NO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且相关性随工龄的延长而增加。结论 职业性接触丙烯腈 可损害血管内皮功能,且这种损害可能具有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康复期患者不同舒张压(DBP)水平下的运动耐量情况。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的45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1.69±9.73)岁,按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水平进行分组,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基线资料,Spearman相关性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DBP与6MWD的关系。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校正性别、年龄、BMI、每周运动时间、吸烟习惯、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后,随DBP的增加,6MWD减低的风险增加(OR=1.117,95% CI 1.014~1.231),P=0.025);分层分析结果提示,在中年组和非糖尿病组中,随DBP的增加,6MWD减低的风险增加(中年组:OR=1.317,95%CI 1.059~1.638,P=0.013);非糖尿病组: OR=1.143,95%CI 1.015~1.288),P=0.028)。 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人群中,特别是在中年和非糖尿病人群中,DBP与6MWD减低风险存在相关性,随DBP升高,6MWD减低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7.
采用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 Cpn)TW-183的纯化原体免疫BALB/C雄性小鼠, 将小鼠脾脏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 杂交细胞通过有限稀释法克隆, 获得1株稳定分泌Cpn-单克隆抗体(Cpn-McAb)的细胞株, 单抗属IgG2b亚型及抗Cpn-MOMP抗体.自制Cpn-McAb与鹦鹉热衣原体原体有较弱的交叉反应; 与沙眼衣原体原体无交叉反应, 特性与进口Cpn-McAb一致.为了评估Cpn-McAb, 用自制和进口Cpn-McAb同时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标本454例, Cpn-Ag阳性率分别为53.3%和52.6%, Kappa值0.714, 两者有较高的一致性.结果提示,自制Cpn-McAb几乎和进口Cpn-McAb一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替代进口单抗用于临床Cpn感染的检测, 有助于相关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原(Cpn-Ag)表达与冠状动脉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肺炎衣原体单克隆抗体的直接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50例冠状动脉瘤标本和20例正常冠状动脉标本中Cpn-Ag的表达。结果冠状动脉瘤和正常冠状动脉标本中Cpn-Ag的阳性率分别是58.0%(29/50)和15.0%(3/20)。冠状动脉瘤标本中有大量Cpn-Ag沉积,分别位于外膜下及粥样硬化斑块内,而正常血管壁中仅有少量Cpn-Ag沉积,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Cpn-Ag在冠状动脉瘤外膜下有高表达率,Cpn可能是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损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自制肺炎衣原体单克隆抗体(Cpn-McAb)与进口Cpn-McAb的特性比较及临床应用。方法:双向琼脂扩散法鉴定自制Cpn-McAb的效价和IgG亚型,用显色法检测单抗与Cpn-MOMP的免疫反应,然后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纯化的IgG。为了评估Cpn-McAb,用自制和进口Cpn-McAb同时检测外周血标本454例。另外,分别从Cpn特异性抗原(Cpn-Ag)阳性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标本(A组)中和Cpn-Ag阴性的对照组(B组)中随机各挑选40例,用PCR检测PBMC中的Cpn-DNA。结果:免疫琼脂扩散结果表明,Cpn单抗为IgG2b亚型,扩散效价为1:128。在1:30工作浓度下,微量免疫荧光检测的结果表明,自制Cpn-McAb与鹦鹉热衣原体有较弱的交叉反应;与沙眼衣原体无交叉反应,特性与进口Cpn-McAb一致。自制Cpn-McAb检测PBMC的Cpn-Ag阳性率为53.3%(242/454),进口Cpn-McAb检测PBMC的阳性率为52.6%(239/454),两种单抗检测同时阳性的标本207例,Kappa值是0.704,根据其判断标准提示两者有较高的一致性。A、B两组Cpn-DNA阳性标本分别为38例和2例。结论:自制Cpn-McAb几乎和进口Cpn-McAb一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可能替代进口单抗用于临床Cpn感染的检测,有助于相关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心力衰竭,是影响AMI患者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近来的临床试验提示干细胞治疗可改善左室功能,但其对左室重构的影响尚无定论。本研究拟系统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干细胞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的变化,为探讨干细胞治疗是否改善左室重构提供一些线索。对象与方法系统检索PubMed(1967.1-2009.12)、Embase(1967.1-2009.12)、Cochrane Library、综述及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并通过阅读相关综述及文章的参考文献进一步获取信息。对目前已发表的评估干细胞治疗对AMI患者LV-EDV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应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effect models)计算加权平均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及其95%可信限(CI),用以描述干预前(基线)后(随访时)LVEDV的净差值。结果共13项研究(合计AMI病例926人,其中,合计接受干细胞干预者452人,未接受干细胞治疗者474人)纳入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未接受干细胞治疗者相比,接受干细胞治疗者LVEDV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WMD:-1.76,95%可信限-4.61~1.08,P=0.233)。结论本研究提示干细胞治疗不能改善AMI患者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