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反式白藜芦醇(TR,Trans-Resveratrol)对Aβ25-35损伤大鼠海马NMDA受体NR1、NR2A亚基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经莫式水迷宫(MWM)训练合格的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TR高剂量组、TR中剂量组、TR低剂量组、安理申对照组。模型组通过在大鼠海马内注射Aβ25-35制模获得,在模型组基础上分别用TR高、中、低剂量TR干预获得TR高剂量组、TR中剂量组、TR低剂量组,同时用安理申干预获得安理申对照组,每组6只,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 time PCR)检测6组大鼠海马NMDA受体NR1、NR2A表达。结果在MWM中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比TR高、中、低剂量组、安理申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延长,各组NMDA受体NR1表达分别为(0.14±0.04),(1.51±0.54),(0.22±0.06),(0.37±0.08,0.61)±0.15)(LOW),(0.97±0.16)(安理申)。各组NMDA受体NR2A表达分别为(0.12±0.07)、(1.72±0.34)、(0.16±0.06)、(0.21±0.08)、(0.52±0.15)、(0.67±0.16)。结论TR可能有下调海马NMDAR1、NMDAR2A受体表达,从而减少海马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林宝荣  王顺旺 《吉林医学》2013,(20):4030-4032
目的: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小量脑出血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高血压小量脑出血患者73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再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两组治疗的疗效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在治疗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能迅速清除血肿、创伤小、密闭性强、不容易感染、简便易操作、安全有效等优点,对于小量脑出血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3.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63岁 ,因反复咳嗽 6个月 ,求诊本院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0余年 ,7个月前因出现头晕不适 ,BP 2 2 .6 13 .3kPa ,口服卡托普利 12 .5mg ,tid。 3周后出现咳嗽 ,逐渐加重并影响睡眠 ,经长期“抗感染、镇咳”治疗无明显效果 ,求诊本院专家门诊 ,经查血常规、胸部正、侧位片等检查均无异常。追问病史 ,患者因高血压一直服用卡托普利 ,考虑为卡托普利所致不良反应 ,改服尼群地平 10mg ,tid ,加服泼尼松 15mg ,qd ,咳嗽好转 ,逐渐递减泼尼松用量 ,第 5天咳嗽停止。 3 0d后改用卡托普利 ,患者又出现咳嗽 ,…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反式白藜芦醇(TR)对β-淀粉样肽(Aβ25-35)损伤大鼠的海马旁回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R高、低剂量组、多奈哌齐对照组。在大鼠海马内注射Aβ25-35后分别灌胃给相应药物10 d,采用TUNEL法检测5组大鼠海马细胞及周围皮质凋亡情况;采用real time RT-PCR法检测5组大鼠海马及皮质caspase-8、caspase-9 mRNA表达。结果大鼠海马及周边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模型组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1),说明造模成功。TR对caspases-8、caspase-9表达水平的下调非常显著(P<0.01),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R对损伤的大鼠海马周围皮层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下调caspase-8、caspase-9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反式白藜芦醇(TR)对痴呆大鼠海马旁回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在大鼠海马内注射Aβ25-35后5天,采用TUNEL法检测5组大鼠海马细胞及周围皮质凋亡情况,采用real time RT-PCR法检测两组大鼠海马及皮质iNOS、caspase-3表达。结果:对大鼠海马以及周边区域的iNOS、caspase-3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给药组的iNOS、caspase-3表达水平下调2.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R对损伤的大鼠海马周围皮层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下调iNOS、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白藜芦醇(Res veratrol,Res)的研究日益增多,白藜芦醇化学名为芪三酚,分子式为C14H12O3,化学结构有顺式和反式,其药理作用广泛,主要包括: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神经保护、抗炎、对机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植物雌激素作用、对骨代谢的影响等作用.其中抗氧化作用及神经保护作用对痴呆起延缓作用,神经保护作用表现在抑制β淀粉样蛋白(beta-Amyloid,Aβ)的聚集.对脑神经元细胞器的研究进一步表明,白藜芦醇有神经保护作用[1].前人的研究为开展反式白藜芦醇对Aβ25-35造模的痴呆大鼠海马的保护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现对白藜芦醇在痴呆治疗上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林宝荣  王顺旺 《吉林医学》2013,34(16):3181-3182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组)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以同期发病条件基本相同的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 h、24 h、7 d、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6 h、24 h、7 d、14 d的NIHSS评分减少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溶栓治疗时间窗、适应证、禁忌证,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安全的,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贵州省及周边地区牛群博尔纳病病毒(BD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荧光定量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nRT-PCR)检测了120例牛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BDV p24基因片段。结果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BDVp24基因片段阳性率均为4.17%。牛BDV p24基因片段的测序结果与GeneBank提供的标准病毒株比较,同源性96.51%~97.67%;有2个位点出现一致性沉寂突变(nt1675C-T,nt1678T-C突变率为2%);与马的Strain V病毒株比较,有3个位点出现一致性沉寂突变(nt1650T-C,nt1671C-T,nt1674C-T突变率为3%);与H1766病毒株比较,有2个位点出现一致性沉寂突变(nt1675C-T,nt1678T-C突变率为2%);与He80/FR病毒株比较,在3个位点出现一致性沉寂突变(nt 1660T-C,nt 1669A-G,nt 1672C-T突变率为3%);但它们所编码的氨基酸没有改变。结论贵州及湖南省部分地区牛群中存在BDV自然感染,可能是BDV流行区域之一;人感染BDV可能具有潜在的动物源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建模,观察反式白藜芦醇(TR)对模型大鼠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经莫式水迷宫(MWM)训练合格后,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 TR高、中、低剂量组.在大鼠海马内注射Aβ25-35制模,制模后用TR干预.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5组大鼠海马iNOS mRNA表达.结果 在MWM中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比TR高、中、低剂量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延长,假手术组,模型组, TR高、中、低剂量组iNOS mRNA表达分别为0.23±0.90、1.23±0.91、0.34±0.18、0.48±0.12、0.87±0.49.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假手术组,模型组, TR高、中、低剂量组间海马凋亡细胞百分比(术后第11天)分别为:(3.23±0.52)%、(21.32±5.02)%、(5.72±1.56)%、(7.21±1.22)%、(10.93±3.25)%;术后第17天分别为:(3.21±0.29)%、(16.31±4.27)%、(5.13±2.00)%、(7.12±1.78)%、(9.84±2.66)%.各组间凋亡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R可减轻Aβ25-35诱导的大鼠记忆减退,其机制可能部分与下调海马iNOS mRNA表达从而减少海马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胸腺因子D穴位注射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方法颇多 ,笔者在临证之中 ,试用胸腺因子D穴位足三里注射效果明显 ,兹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  取胸腺因子D(福建上杭制药厂或福州梅峰制药厂生产 ) 2ml。患者端坐位 ,暴露膝关节以下部位 ,常规消毒双侧足三里穴 ,取 2ml一次性针筒抽取胸腺因子D 2ml,沿足三里穴刺入约 1.5cm深度 ,略作上、下提插手法 ,使患者感到双下肢沿足阳明经脉走行处有针感后 ,回抽针筒没有回血 ,即可推针注射 ,每侧穴位注射约 1ml胸腺因子D。有时患者在注药即时可感到足三里穴处明显酸胀、麻木、疼痛感觉。针感沿双下肢足阳明经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