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是进行教育教学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个性发展并能给学生创造广泛的就业空间。要想更好地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成绩考核的办法,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我校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程设置体系和成绩考核办法,现简介如下,供大家参考。1实施学分制的课程体系学分制课程类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1.1必修课是指为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临床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收集1998年1月至2006年10月中山眼科中心确诊住院治疗、以往资料完整的114例ARN病人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初诊时误诊、漏诊原因,发病至确诊时间、确诊前诊断、治疗等情况.结果 114例(141眼)ARN病人的盲目率(42/141)为29.79%;初诊时,Ⅰ、Ⅱ、Ⅲ-Ⅳ期误诊率分别为61/70(87.14%)、23/25(93.0%)、13/19(73.68%),发病至确诊时间最短为3 d,最长为420 d,平均为46.16 d.结论 ARN综合征漏诊、误诊率较高,急需提高ARN的早期确诊率使病人保存部分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山莨菪碱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邯郸市中心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山莨菪碱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术后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计帧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CTFC明显减少(31.4±5.8)帧vs(22.9±7.3)帧(P0.05),术后TMPG 3级比例增高(87.5%vs 62.5%,P0.05);观察组LVEF和LVEDD均好于对照组(58.62±7.13)%vs(45.38±5.28)%;(47.52±3.12)mm vs(57.56±2.68)mm(均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山莨菪碱可显著增加老年AMI术后心肌组织灌注,改善心功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K1)、1-磷酸鞘氨醇(S1P)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73例骨肉瘤病人作为观察对象,选择同期骨软骨瘤手术切除标本31例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肉瘤组织与软骨瘤组织中SPK1、S1P蛋白表达水平,分析SPK1、S1P表达水平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SPK1、S1P表达与骨肉瘤病人生存率的关系。结果:骨肉瘤组织SPK1阳性表达率为68.49%,高于软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6.13%(P<0.01);骨肉瘤组织S1P阳性表达率为58.90%,高于软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22.58%(P<0.01);SPK1、S1P在Eneeking分期为Ⅱ~Ⅲ期和肺转移的病人中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P<0.01);SPK1、S1P在病人的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发病部位、病理类型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K1阳性表达组3年生存率低于SPK1阴性表达组(P<0.05);S1P阳性表达组3年生存率低于S1P阴性表达组(P<0.05)。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物后发生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方法 回顾分析经裂隙灯显微镜、前置镜、血清学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明确ARN诊断,病史及相关检查证实伴有全身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8例12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6例,年龄35~54岁,平均年龄44.2岁。伴有血液病2例、胸腺肿瘤2例(1例合并脑炎)、脑膜脑炎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例、急性肺炎1例;发病前均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物。5只眼视力低于0.05,占41.7%;3只眼视力为0.05~0.3,占25.0%;4只眼视力为0.3~1.0,占33.3%。确诊ARN后根据不同病情行抗病毒药物、激光光凝和(或)手术治疗。治疗后随访3~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8个月。 结果 所有患者发病时眼部症状及葡萄膜炎表现较轻,视网膜血管炎和坏死灶进展较慢。7只眼视网膜血管炎累及4个象限,2只眼介于1~2个象限,3只眼不超过1个象限。10只眼视网膜坏死灶侵及周边部及中周部视网膜,占83.4%;2只眼视网膜坏死灶侵及周边部至后极部,占16.6%。随访结束时7只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最终视力0.05以下者4只眼,占33.3%; 0.05~0.3者2只眼,占16.7%;0.3~1.0者6只眼,占50.0%。 结论 伴有全身免疫功能受损的ARN患者病史明确,临床特征典型,但眼部症状及葡萄膜炎表现较轻,视网膜血管炎和坏死灶进展较慢;及时确诊和治疗可以使患者获得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7.
1.甲亢的主要症状及体征:①精神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精神过敏、情绪激动、失眠不安、思想不集中、腱反射亢进、两手伸平和伸舌有震颤等;②代谢率增高的表现,如多食善饥、消瘦等;③心血管系统表现,如心率增快,休息时亦快是特征之一,还可出现心律失常、心脏增大、心力衰竭称为甲亢性心脏病,一部分病人还可出现脉压差增大的表现;④甲状腺弥漫、对称肿大伴有震颤和血管杂音;⑤突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3级伴不同类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血清硫脑苷脂水平及其与QT间期离散度和NT-proBNP等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高血压3级并伴有左心室肥厚患者82例作为高血压LVH组,其中向心性重构亚组28例(男14例,女14例),向心性肥厚亚组28例(男13例,女15例)和离心性肥厚亚组26例(男15例,女11例)。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74例(男38例,女3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硫脑苷脂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行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测,记录心电波形,获得心率矫正QT间期离散度(QTcd)。比较高血压LVH各亚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NT-proBNP、硫脑苷脂浓度及QTcd三项指标,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方法对血清硫脑苷脂与QTcd、血清NT-proBNP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LVH组血清硫脑苷脂浓度为(16.1±2.2) μmol/L,向心性重构、向心性肥厚、离心性肥厚3个亚组的血清硫脑苷脂浓度分别为(9.6±0.7)μmol/L、(14.7±1.8)μmol/L、(18.6±3.3)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6.0±1.2)μmol/L,P<0.05。高血压LVH组及其亚组QT间期和NT-proBNP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硫脑苷脂与QTcd、NT-proBNP及SBP、DBP、 TG、TC、LDL-C呈正相关。结论 测定硫脑苷脂水平升高有助于早期评价高血压引起的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9.
Graves病临床治疗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Graves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近5年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7例Graves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患病严重程度和活动与否选择治疗方法,单纯药物治疗23例,手术联合药物治疗14例。随访1个月~5年(平均1年)。结果 23例单纯用药组患者中明显有效的17例,占73.9%。手术患者中,4例突眼患者进行眶减压手术治疗,3例两壁减压平均减少眼球突出度4.2mm,1例三壁减压术后减少眼球突出度7.5mm。9例眼肌病患者中,6例术后双眼达到正位,复视消失;2例斜视度数明显减小,复视明显减轻;1例过矫,重新调整固定后达到正位。3例眼睑退缩患者矫正良好,凝视症消失,眼部外观改善。结论 严重的活动期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全身治疗效果较好,静止期患者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王绍伟  郭会敏  安静霞  杨志家  刘津军  范卫泽   《四川医学》2021,42(11):1117-1121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就诊我院急诊行PCI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试验组32例。对照组单纯行PCI治疗,试验组术前10 min给予rhBNP负荷剂量,术中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术后维持rhBNP静脉注射5 d。观察两组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术后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7 d血浆人脑利钠肽(NT-proBNP)、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术后两组冠脉血流较术前均有改善,但较对照组,试验组TIMI血流3级及TMPG 3级水平有显著提高,CTFC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 d试验组NT-proBNP、CRP、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LVEDV及LVEF改善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山莨菪碱联合rhBNP可显著增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术后心肌组织灌注,抑制炎性因子,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