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分别测定20例正常大肠黏膜和68例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结果Surviv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52.9%),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0.0%)(P<0.01);与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有关(P<0.01)。Caspase-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41.2%),明显低于正常组织(80.0%)(P<0.01);与Dukes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381,P<0.05)。凋亡指数与Surviv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458,P<0.01)。凋亡指数与Caspase-3的表达呈正相关(r=0.634,P<0.01)。结论Survivin、Caspase-3与大肠肿瘤的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机制,在大肠癌恶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3例大肠癌及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MIF和MMP9蛋白表达进行研究。结果MIF和MMP9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分别为65.1%(28/43)和58.1%(25/43),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分别为0.0%和10.0%),二者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肠癌MIF和MMP9蛋白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MIF和MMP9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均无相关性(P>005),但均与Dukes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MIF和MMP9高表达在大肠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MIF和MMP9表达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58岁,2022年2月9日因“左下肢水肿4 d,伴疼痛2 d”住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口服药物控制;先天右肾缺如,且有反复左下肢水肿病史。入院体格检查示左下肢水肿明显,皮肤张力高,腓肠肌压痛阳性,Homans征及Neuhof征呈阳性,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双下肢静脉彩超提示左下肢股腘静脉全程血栓;查血浆D-二聚体为14.57 mg/L。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中、高危腹主动脉瘤(AAA)患者的疗效优势。方法  回顾性收集该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AAA患者共6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腹手术(OSR)组29例和腔内修复手术(EVAR)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手术相关变量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P >0.05)。在手术治疗方面,EVAR组术中输血量和失血量低于O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VSR组患者较少采用全身麻醉方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VSR组高于OSR组。在随访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VSR组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于OSR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术后死亡率、非手术相关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VSR治疗中、高危AAA患者近期手术疗效优于OSR,有助于中、高危AAA患者的微创治疗,但其远期疗效优势尚需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5.
田慧军  王笛乐 《肿瘤防治研究》2006,33(3):185-187,F0003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诱导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50μM姜黄素分别处理SW480细胞6~48h后,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显示姜黄素对SW480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FCM结果显示细胞周期中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G2/M期比例下降。TUNEL法显示凋亡细胞数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cl2基因表达明显减弱。结论姜黄素能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干扰细胞周期及下调bcl2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OX_2和MMP_2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_P法)检测68例大肠癌及20例正常大肠组织COX_2、MMP_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COX_2的阳性表达为79.4%(54/68),正常大肠组织COX_2的阳性表达为10.0%(2/20),COX_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大肠癌组织中MMP_2的阳性表达为73.5%(50/68),正常大肠组织MMP_2阳性表达为20.0%(4/20),MMP_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在大肠癌组织中COX_2、MMP_2蛋白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γ=0.627,P<0.01)。结论大肠癌组织中存在COX_2、MMP_2的高表达,且两者之间的表达强度具有等级相关性。COX_2蛋白可通过诱导MMP_2蛋白的表达上调,增加大肠癌细胞的侵袭力,从而成为其促进大肠癌浸润、转移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对兔肝癌模型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机制目前尚不明了 ,我们通过本实验观察射频治疗后兔肿瘤模型及临床肝癌病例的分子生物学改变。方法 实验兔 3 2只制成VX2 细胞肝癌模型 ,分为射频组 ( 2 8只 )即术后 0、2、6、12、2 4、48、168h和对照组 ( 4只 ) ,通过HE染色、TUNEL法及二苯胺法观察肿瘤组织及治疗旁中心区组织的凋亡指数改变。结果 射频组肿瘤经射频治疗后发生凝固性坏死及细胞凋亡 ,凝固性坏死边缘区肿瘤组织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指数术后 0h即升高 ,术后 12h均值达高峰 (P <0 .0 1) ,后逐渐下降 ,但术后 168h仍高于术前组。结论 射频治疗通过诱导高温凝固性坏死区周边肿瘤细胞凋亡 ,进一步扩大了射频治疗的治疗范围 ,诱导细胞凋亡是射频治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行3D高清腹腔镜肝切除术(3D组,48例)和传统2D腹腔镜肝切除术(2D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3D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2D组(522 min vs.566 min,P=0.001)。结论:3D高清腹腔镜肝切除术有助于精准解剖,缩短手术时间,同时不增加副损伤和住院总费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微创外科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该科应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rua,ITP)的经验,以及利用可吸收夹行腔镜下脾蒂处理的体会。方法20例ITP患者,通过解剖二级脾蒂的方法,用可吸收夹夹闭脾血管,完成腔镜脾切除手术。结果20例手术患者,无1例中转开腹,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其中16例患者用可吸收夹顺利完成腔镜脾切除,4例患者术中脾蒂改为Endo-GIA切割关闭。结论在具备丰富的腔镜手术经验的基础上,二级脾蒂分离法腔镜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前和手术中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以及做好相应准备。  相似文献   
10.
64排CTA对于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脾脏64排CTA对于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价值,以及处理脾蒂的理想方法.方法 该组研究共回顾29例腔镜脾切除术病人,术前行脾脏64排CTA检查,结合术前影像和术中腔镜下观察结果,评估CTA的参考价值和选择脾蒂处理方法.结果 29例病人术前64排CTA均可清晰显示脾门解剖.LS无中转开腹,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其中20例采用二级脾蒂离断法,9例病人脾蒂用内镜下切割吻合器(Endo-GIA)切割关闭.结论 脾脏64排CTA能够提供清晰的脾门区解剖信息,有利于腔镜脾切除术中脾蒂处理的决策.从影像学和实际手术效果上看,二级脾蒂离断法腔镜脾切除术是一种可供选择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