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变化与作用。 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与模型组(n=50),模型组大鼠采用双侧股静脉钳夹联合后肢石膏制动诱导后肢DVT,并分别在造模后2、5、10、15、25 h各处死10只大鼠取材,观察股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用real-time PCR检测股静脉内皮组织IL-6 mRN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IL-6、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和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 结果:模型组大鼠造模后2 h未见血栓形成,但从5 h开始出现血栓形成,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血栓形成逐渐增多。模型组大鼠股静脉内皮组织中的IL-6 mRNA水平在造模后逐渐升高,于15 h达高峰;模型组大鼠血清IL-6、PAI含量变化情况与IL-6 mRNA变化一致,但血清tPA浓度变化则与前两者相反。模型组以上各指标在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在大鼠DVT过程中IL-6水平升高,其可能通过促进PAI的产生、抑制tPA的活化来促进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在中心静脉狭窄的患者中行带cuff的血液透析导管再置管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因颈内静脉带cuff的血液透析导管透析流量不足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肾病内科就诊的16例患者,其术前造影检查均提示中心静脉狭窄。所有患者术中拔管后沿导丝置入球囊在狭窄部位全程行球囊扩张成形术,重新置入新的导管。有患者带cuff的血液透析导管嵌顿无法拔出,在球囊辅助下拔除导管。经新的导管静脉端造影,以了解导管位置及肺动脉有无栓塞征象。结果术中有3例患者导管粘连嵌顿,行导管内球囊扩张术后拔管成功,所有患者均成功更换带cuff的血液透析导管,但术后仍有2例患者导管流量不佳,重新调整导管末端位置至下腔静脉后流量正常。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现肺动脉栓塞征象,未发生中心静脉破裂。分别将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血流量与术前对比,行配对样本的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对中心静脉狭窄的患者行带cuff的血液透析导管再置管过程中,可以通过导管内球囊扩张解决原导管嵌顿无法拔除的问题,其能有效扩张狭窄的中心静脉,同时还可破坏原导管周围的纤维蛋白鞘,解决了再次置管后纤维蛋白鞘影响导管流量的问题,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及安全性相对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无法切除的进展期胰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C蛋白含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无法切除的进展期胰腺癌病例35例,记录入组时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生长部位、KPS评分、血清CA19-9值,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VEGF-C蛋白含量。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检验不同变量间生存率的差异,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35例胰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C蛋白含量平均值为(1309.23±542.05)ng/L。Cox风险模型发现血清KPS评分、VEGF-C值及CA19-9值依次入选为无法切除的进展期胰腺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血清VEGF-C值≤1280 ng/L与〉1280 ng/L的两组病例,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1.26月与6.29月,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0.0%与5.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00,P=0.0022)。结论无法切除的进展期胰腺癌患者,其VEGF-C血清蛋白含量值和预后存在一定关系,可作为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VEGF-C在胰腺癌裸鼠原位种植瘤模型中的表达特点,及其表达抑制后对胰腺癌细胞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裸鼠原位种植瘤模型,原代培养原发和淋巴结转移灶中胰腺癌细胞,应用RT-PCR、ELISA进一步检测VEGF-C的表达差异,并通过VEGF-C反义寡核苷酸体内外转染抑制其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及TUNEL等方法 体内外研究对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胰腺癌裸鼠原位种植瘤模型中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VEGF-C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原发灶细胞(P<0.05).体内外转染VEGF-C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其表达后,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提高(P<0.01),而原发灶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在胰腺癌裸鼠原位种植瘤模型中,淋巴结转移灶胰腺癌细胞VEGF-C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原发灶,并且其表达下调能特异性促进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的凋亡,这可能是VEGF-C在胰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中、高危腹主动脉瘤(AAA)患者的疗效优势。方法  回顾性收集该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AAA患者共6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腹手术(OSR)组29例和腔内修复手术(EVAR)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手术相关变量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P >0.05)。在手术治疗方面,EVAR组术中输血量和失血量低于O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VSR组患者较少采用全身麻醉方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VSR组高于OSR组。在随访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VSR组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于OSR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术后死亡率、非手术相关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VSR治疗中、高危AAA患者近期手术疗效优于OSR,有助于中、高危AAA患者的微创治疗,但其远期疗效优势尚需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后胆管一期缝合(LBEPS)与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后T管引流(LCHT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为医患双方合理选择术式提供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2010年第2期)、PubMed(1978~2010)、EMbase(1966~2010)、CBM(1978~2010)、CNKI(1979~2010)和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系统(1990~2010),并手工检索中、英文已发表的资料和会议论文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查找比较LBEPS与LCHT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在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个随机对照试验和1个半随机对照试验,合计2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LCHTD相比,LBEPS能缩短手术时间[WMD=–17.11,95%CI(–25.86,–8.36)]、腹腔引流时间[WMD=–0.74,95%CI(–1.39,–0.10)]、术后住院天数[WMD=–3.30,95%CI(–3.67,–2.92)]和减少住院费用[WMD=–2998.75,95%CI(–4396.24,–1601.26)],而且还能降低由放置T管引起的脱管及拔管后胆漏、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RR=0.56,95%CI(0.29,1.09)]。结论 LBEPS治疗胆总管结石总体疗效优于与LCHTD,其前提是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普遍较低,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设计合理、执行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且随访时间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该科应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rua,ITP)的经验,以及利用可吸收夹行腔镜下脾蒂处理的体会。方法20例ITP患者,通过解剖二级脾蒂的方法,用可吸收夹夹闭脾血管,完成腔镜脾切除手术。结果20例手术患者,无1例中转开腹,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其中16例患者用可吸收夹顺利完成腔镜脾切除,4例患者术中脾蒂改为Endo-GIA切割关闭。结论在具备丰富的腔镜手术经验的基础上,二级脾蒂分离法腔镜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前和手术中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以及做好相应准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与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60例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围手术期和手术的处理方法、效果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0例患者全部治愈,手术时间平均50 min,无胆道损伤、术后出血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9例患者术后留置了腹腔引流管,住院时间8-15 d,平均12 d。结论术前行肝功能Child分级、行肝胆增强CT了解肝十二指肠韧带处血管情况,以及胆囊病变程度,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改善肝功能,术中仔细操作,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行3D高清腹腔镜肝切除术(3D组,48例)和传统2D腹腔镜肝切除术(2D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3D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2D组(522 min vs.566 min,P=0.001)。结论:3D高清腹腔镜肝切除术有助于精准解剖,缩短手术时间,同时不增加副损伤和住院总费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微创外科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