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73例救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抢救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年来收治的73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伤情、诊断和就诊过程。结果:手术组死亡10例,死亡率17.8%。非手术治疗组死亡9例,死亡率52.9%。结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虽然来势凶猛,如果能及时诊断,尽早手术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洛铂与放疗联合治疗对SGC-7901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化疗组、单纯放疗组、放疗化疗联合组。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方法检测p53 mRNA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观察,正常对照组的细胞呈多角形,细胞大小均匀。加入洛铂与照射后,细胞生长相对减慢,细胞体积变小,出现明显的细胞生长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单纯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联合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与单纯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p53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联合组p53 mRNA表达均高于单纯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化疗与放疗联合应用增加胃癌细胞的凋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源性眼内炎的病因及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002年~2007年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临床确诊内源性眼内炎患者24例26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中有13人出现高热症状,14人有明确的内源性病因,其中主要为糖尿病患者、有创伤性操作史的患者、结核病及骨髓移植术后患者。玻璃体培养阳性占29%。结论发热患者出现眼部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出现眼内炎的可能,尤其是患有糖尿病或接受创伤性操作的患者、结核病及骨髓移植术后患者。  相似文献   
5.
出生时状况及妊娠期合并症与弱视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昭华  王立威 《眼科》2003,12(1):42-43
引起弱视的原因已众所周知 ,而母亲妊娠期合并症及新生儿出生时的各项影响因素对视觉发育有无影响 ,该方面报道尚不多见。为了探讨以上因素对幼儿视力发育的影响 ,笔者于 1997年对 2 0 6例新生儿进行了眼底检查并记录其出生时状况及母亲妊娠期情况 ,于 3年后进行追踪观察 ,报告如下。1 对象及方法1 1 对象  1997年上半年我院出生的新生儿 2 0 6人 ,2 0 0 0年下半年发出随访邀请 ,实际随访 79人 ,男 38人 ,女 4 1人 ,年龄 3岁 5个月~ 3岁 9个月。1 2 方法 出生 3天内新生儿以托品酰胺散瞳 ,检查眼底有无出血及其他异常 ,记录新生儿出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ircBACH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HSC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SC3细胞,分为si-NC组、si-circBACH1组、miR-NC组、miR-4500组、si-circBACH1+anti-miR-NC组、si-circBACH1+anti-miR-4500组,分别转染si-NC、si-circBACH1、miR-NC、miR-4500 mimics、si-circBACH1与anti-miR-NC、si-circBACH1与anti-miR-4500。qRT-PCR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各组HSC3细胞中circBACH1、miR-4500的表达量;CCK-8、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circBACH1对miR-4500的靶向调控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E-cadherin、N-cadherin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ircBACH1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  相似文献   
7.
脑胶质瘤起源于脑部神经胶质细胞,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平均存活期小于15个月[1]。数十年来,尽管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以及生物化学治疗在临床上普及应用,但是患者的生存期未见明显延长[2]。1987年,Johnstone等首次用exosome来描述网织红细胞分泌的这种囊性小泡,这种囊性小泡在网织红细  相似文献   
8.
对吉林省65所医院的2180份病例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地对病例缺陷问题提出了中强质控,完善病例缺陷管理的对策;巩固医院分级管理及评审成果,防止评审后医疗质量滑坡,将病例缺陷管理纳入医院评审工作中、常抓不懈;平等行政部门要加强管理,使医院分级管理及评审工作落到实处;规范标准,切实抓好医疗质量;继续坚持“病人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沈华  王立威 《黑龙江医学》2006,30(9):719-719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51岁.该患以发热、头痛伴呕吐为主诉入院.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呈搏动性,额区较显著.体温38~39℃.入院时意识清醒,体温38℃,血压13.3/10.6 kPa,呼吸15次/min,脉搏92次/min.即往垂体瘤术后4个月,无其他疾患.以高热待查垂体瘤术后改变收入神经外科病房.入院后,常规检查血、尿、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均正常,垂体功能TSH、GH、ACTH亦正常,胸片心肺无显著变化.患者入院数天后全身无力,不能起床.腰穿脑脊液无色透明,初压19.9 kPa,终压13.3 kPa.蛋白阴性,细胞数未见异常.血清钾离子为2.04mmol/L.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海马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产物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自由基清除剂对难治性癫痫(IE)的防治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采用氯化锂-毛果芸香碱腹腔注射制备癫痫持续状态模型,经腹腔注射给药,依达拉奉组于造模成功后即刻腹腔注射依达拉奉,2次/d,3 d后断头取海马,免疫组化检测P-gp表达,图像分析测其表达的灰度值。结果模型组P-gp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及依达拉奉组(P<0.01)。结论癫痫发作本身可能是IE的成因,依达拉奉通过清除自由基减轻神经元损伤,进而抑制P-gp表达,可能成为防治IE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