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活检患者的病因分布与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2013年我科行肝脏穿刺活检诊断的非肿瘤性病变1571例,分析疾病的病因构成及主要疾病的病理学特点。结果本组肝脏穿刺活检组织诊断的非肿瘤性病变前五位的病因构成依次为病因不能明确(73.6%)、乙型肝炎(10.0%)、脂肪肝(7.4%)、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4.1%)和慢性丙型肝炎(1.6%);在病因不能明确的患者通常为其它脏器的病损而导致的肝脏非特异性病损;乙型肝炎临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和黄疸等症状,病理学特征主要为肝细胞毛玻璃样改变、水肿和点灶状坏死等;多种病因可引起肝细胞脂肪变,诊断脂肪肝要在排除其它因素的同时需结合易感因素进行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表现为小胆管慢性非化脓性破坏;丙型肝炎大多无临床症状,病理特征主要为肝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纤维组织增生和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等。结论病因不能明确、乙型肝炎、脂肪肝、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慢性丙型肝炎是肝穿刺后主要的病理学诊断,其临床和肝组织学表现各有其特征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对肾脏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起源、诊断及鉴别诊断等进行分析.方法:对1例手术切除的肾脏原发性淋巴瘤标本做HE染色和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左肾脏中下极见界限不清的肿块,与肠管粘连.镜下见肾实质内有弥漫大片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LCA、L26及IgA.病理诊断为肾脏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肾脏原发淋巴瘤甚为罕见,确诊需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α(PIK3CA)、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的临床特征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分析其预后,为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12月~2010年8月及同期会诊病例中明确诊断的15例CD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对部分病例重新制作HE切片及相关因子的免疫组化补充,并进行随访.结果 15例CD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6岁.临床以多中心型多见(占53.3%),表现为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同时伴随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或多系统受累表现,病理形态学可表现为透明血管型或浆细胞型,给予CHOP或COP方案化疗,效果良好;局灶型(占46.7%)仅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病理形态学多表现为透明血管型,手术切除肿大淋巴结后治愈.结论 CD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为该病最主要的诊断依据,局灶型较多中心型患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6.
Gaucher病1例     
患者,男,26岁,维吾尔族.因左上腹胀痛不适20余日就医.当地医院CT提示:肝脾肿大.遂来我院就诊,以"脾大原因待查"收入院.体检显示:脾脏Ⅱ度肿大,质地稍硬,边缘光滑.B超示:肝脏体积增大;巨脾并脾静脉增宽.CT示:脾脏前缘达腹正中浅水平(图1),下缘达盆腔骶椎水平.脾静脉血管迂曲,增宽(图2).术前血常规:三系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计乳腺浸润性非特殊癌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997年5月~2005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病理诊断为浸润性非特殊癌、原发肿瘤≤5cm、年龄≥38岁(平均年龄48.8岁)、术前未扣及淋巴结肿大、无远处转移、临床资料完整的109例患者.分析腋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的大小、部位、是否闭经、肿块生长速度、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eepcor PR)的关系.每例手术解剖腋淋巴结8~25枚(中位数12枚).建立数据库,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有意义的结果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本组结果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大小和是否绝经进入多元回归方程(P<0.05),提示肿瘤大小和是否绝经为乳腺浸润性非特殊癌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原发肿瘤的大小是腋淋巴结转移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闭经与否是腋淋巴结转移发生的一个保护性因素.而原发肿瘤的位置、ER、PR、生长速度与腋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原发肿瘤的大小是腋淋巴结转移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闭经则是腋淋巴结转移发生的一个保护性因素.而原发肿瘤的位置、ER、PR、生长速度与腋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微腺体癌(microglandular adenocarcinorna,MGA)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诊断。方法 观察2例微腺体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微腺体癌发病年龄分别为58岁及69岁,以阴道不规律流血就诊,2例活检标本均为微腺体癌,其中1例手术切除标本合并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镜下可见标本主要由形态不规则、紧密排列的小腺体构成,细胞核呈轻度不典型。核分裂像少见。腺体间内膜间质少见,见泡沫细胞及大量炎细胞。主要免疫表型:2例上皮均呈P16核(+)、Vim弥漫(+)、Ki-67(10%+)、间质细胞CD10(+)、CD34(-)。结论 微腺体癌是一种少见的宫内膜黏液腺癌,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组织学形态学特点与官颈黏膜的微腺体增生(microglandular hyperplasia,MGH)、官颈粘液腺癌鉴别。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突变情况,分析其在不同病灶中的突变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TaqMan探针法检测50例NSCL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EGFR基因突变情况,并通过统计软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50例NSCLC原发灶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38.0%(19/50),与性别、病理组织学类型、吸烟关系密切(P<0.05),与年龄、分化程度、部位、民族、临床分期无关(P>0.05);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突变率为22.0%(11/50),与原发灶EGFR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结论 EGFR基因突变主要集中于女性、肺腺癌、非吸烟患者,并且在NSCL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突变不一致,表现出肿瘤的异质性,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