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安氏II类错畸形对青春期面部骨轮廓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安氏II类错畸形的成人患者和青少年患者共362例。摄取头颅定位侧位片及头颅定位正位片。对面高、面宽等19项测量项目做比较分析及t检验。结果:①安氏II类青少年患者与正常青少年相比,下颌基骨长度、下颌长度较小,但无统计学差异。②安氏II类成年患者与正常成年人相比,下颌基骨长度、下颌长度有显著性差异。③安氏II类患者下颌骨在青春发育期有向前、向上旋转的趋势。结论:安氏II类错畸形患者经过青春期发育,使面部畸形程度更加严重。本研究得出安氏II类错畸形对青春期面部骨轮廓发育的影响,对正颌外科和正畸治疗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观察He夹板治疗髁状突纵形骨折对骨折愈及颞下颌关节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小型猪14头随机分为髁状突纵形骨折未治疗组;He夹板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骨折后2周,3周,4和12周行同位素三相骨扫描;3周,6周、12周做CT扫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TNF-α刺激下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对CD3+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获取20-30岁患者的健康离体牙8例,分离培养获得PDLSCs;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获取20-30岁健康患者的CD3+T细胞;PDLSCs与CD3+T细胞共培养,PDLSCs加炎症因子(TNFα 10ng/mL)与CD3+T细胞共培养,PDLSCs与CD3+T细胞比例分别为1∶10、1∶20、1∶50、1∶100,共培养时间为48h;共培养48h后分别提取不同组的RNA并反转录为cDNA,检测凋亡、炎症及增殖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两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随共培养组PDLSCs比例的降低,正常共培养组CD3+T细胞caspase3/8、IL-6,TNFα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在1∶50时趋于稳定;随共培养组PDLSCs比例的降低,炎症因子共培养组CD3+T细胞caspase3/8、IL-6、TNFα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在1∶20时趋于稳定.当PDLSCs与CD3+T细胞比例分别为1∶20时H-PDLSCs(Healthy-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I-PDLSCs(Inflammatory-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对CD3+T细胞CCND-1基因有显著抑制作用,H-PDLSCs对CD3+T细胞CCND-1的抑制作用最显著.结论:在恰当的比例时,正常及炎症PDLSCs对CD3+T细胞的凋亡及炎症因子分泌均有抑制作用,在PDLSCs与CD3+T细胞比例1∶20时,可能是由于炎症因子的存在增强了其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金属基托全口义齿腭皱对修复后辅音声学特征的影响。方法:30例无牙颌患者分别戴入光滑面金属基托全口义齿(第一组)和有腭皱金属基托全口义齿(第二组),应用Minispeech lab测量并分析患者在初戴前,初戴时,初戴后1周、2周、4周、8周时汉语拼音/j/、/q/的第二强频区(F2)值、带宽(B2)值和嗓音起始时间(V.O.T.)。结果:第一组中,与初戴前相比,/j/、/q/的F2值从初戴后2周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的B2值在初戴后8周,/q/的B2值在初戴后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中,与初戴前相比,/j/、/q/的F2值从初戴后1周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的B2值从初戴后2周开始,/q/的B2值从初戴后4周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属基托全口义齿的腭皱能够缩短金属基托全口义齿初戴后患者语音恢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可摘局部义齿进行咬合重建并结合复合树脂贴面恢复老年患者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临床操作特点及适应证。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3年5月肯氏1类牙列缺损的门诊患者16例,采用可摘局部义齿(RPD)修复并恢复垂直距离,进行咬合重建修复,在此基础上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前牙区贴面修复,以恢复前牙区美观、高度并重建切导,部分病例同时应用复合树脂进行了松牙固定。于修复完成后3个月、2年、4年进行随访,树脂修复采用USPHS标准进行评价,RPD则通过问卷调查结合临床检查进行评价。结果临床观察4年,复合树脂修复效果可靠,易于修理调改,调简单方便,并能最大限度保存牙体组织;修复体经济、美观,4年树脂贴面的保存率为85.7%,基本能够满足临床的美观及功能要求;与可摘局部义齿配合使用,克服了后者外观欠佳的缺点。结论应用复合树脂结合可摘局部义齿进行咬合重建具有创伤小、经济、美观、有利于牙体组织保存的优点,易被老年牙列缺损患者所接受,值得进行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磨牙残根分离后的修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后牙分离残根的修复病例进行回顾和分析,寻求对这类残根进行固定修复的可能性。方法:收集了35例分离残根设计为固定修复的病例,对于修复体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跟踪随访,结合典型病例对于这类牙体缺损的修复设计及适应证选择,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分离牙根修复治疗经过2年以上的跟踪观察,发现基牙以及修复体情况基本满意。结论:分离残根可以通过合理的修复设计得以保留,可以选择的修复形式包括冠以及覆盖义齿。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套颜面赝复数字化远程诊疗系统,并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系统采用服务器/浏览器(Server/Brower,B/S架构),基于网络(NET)开发.应用此套系统,通过异地端患者基本信息、照片、CT数据的上传,及本地端数据下载,赝复体CAD设计与快速成型加工,进行1例病例的远程诊疗.结果:建立的颜面赝复数字化远...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不同程度地减少固定桥桥体的颊舌径,观察固定桥基牙牙周膜的受力情况,了解桥体的颊舌减径是否可以减少固定桥基牙牙周的受力.方法: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与Marc软件结合的方式,建立双端固定桥桥体颊舌径分别为正常时的100%(M1)、90%(M2)、66.7%(M3)和50%(M4)的4个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计算并分析牙周膜支持组织中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垂直均布加载时基牙牙周膜的受力随着咬合面积的减小而呈规律性的下降,但在垂直集中加载和斜向加载时牙周膜受力变化不显著.结论:单纯的颊舌减径并不能有效地起到降低牙周受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阐明颧颊翼咽鼻突义颌修复双侧上颌骨部分缺损前的外科准备。方法 对 1992年以来的 7例患者实施了修复前外科手术 ,所有病例均存留部分上颌骨颧突及颧骨上颌突 ,进行口鼻道成形术以利于义颌前方固位 ,必要时在腭部行就位道成形术以利于义颌后方固位 ,在颧颊部进行颧颊承力区成形术为义颌创建承力支持部位。结果 各类手术均获得满意效果 ,术后义颌修复使病人的外形和咀嚼及发音等功能均有所改善。结论 颧颊翼咽鼻突义颌修复以部分硬腭存留和软腭保持连续者修复效果较好 ,而且可利用颧骨上颌突和上颌骨颧突的残留部分提供承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髁状突纵形骨折后及He夹板治疗时双侧颞下颌关节区的血流情况。探讨He夹板治疗机制。材料和方法:中国实验用小型猪14头,分为髁状突纵形骨折未治疗组、He夹板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于髁状窦纵形骨折后2、3、4、12周做核素三相骨扫描检查。结果 髁状穿纵形骨折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unt,TMJ)血流相的时间-放射性强度曲线改变大,峰值升高,峰时后延,以2周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